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看春晚,吃饺子,串门拜大年",是传统的过年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说"春节越过越没劲了",大人小孩都不会向以前的时候那么盼望新年了。于是,度过春节的方式在转变。其中,"旅游"成为一个主题,一种不可或缺的过年方式;于是,在那被称为"黄金周"的七天中,人们举家出动,中国的城市在"迁徙"中度过春节。  相似文献   

2.
韩彦 《发展》2003,(11):72-73
“我们的产品现在已经退出家乐福等一些超市了,在家乐福我们的产品一直是赔钱卖,而且家乐福要求的分利还在不断地提高,尽管退出意味着已经支付的巨额入场券的作废,但家乐福的要价已经超出我们产品本身的利润率,这个游戏真的玩不下去了。”韦先生很无奈地说。他是某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该企业每年有几百万箱产品进入超市和大卖场,是该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供应商。而据他和另外一些受访者分析,80%左右的供应商在超市赚不到钱。韦先生的话很具代表意义,不过,供应商的这些怨言丝毫改变不了超市和供应商的关系。据了解,今年家乐福向供货商收…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商业界,家乐福不仅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零售业巨子,而且是一个响亮的品牌。这个来自法国的连锁商业企业,在短短40年问,就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600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目前家乐福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连锁超市9500多家,其中在中国的近20个城市就开设有30多家超市,年销售额已突破60亿元人民币。 在家乐福的发展史上,始终与数字  相似文献   

4.
问问中国在海外开了多少家大型超市?答曰:仅仅"莫斯科天客隆"一家(简称"莫天")。再问问国外在中国开了多少家?光是家乐福就有28家之多!而所有进入中国大陆的国外超市商可能已在300家以上。超市的数量就更多。年出口量在2700亿美元的中国,所造商品走遍五洲四洋,海外公司办了如许之多,但放眼全球,成规模的海外大型商业性企业,竟只有天客隆一家。而当1999年初有关各方研究讨论在莫斯科开办此大型超市之时,仅仅一个超市的开办,就有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交部、财政部、铁道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进出口银行等等近20家部委级的单位参与商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超市开始选择甩掉流通商,直接采购农产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直采".国外超市,比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已经在直采上先行了一步.但是,国内超市也并不是固步自封,他们谋定而后动,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的直采路.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商业界,家乐福不仅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零售业巨子,而且是一个响亮的品牌。这个来自法国的连锁商业企业,在短短40年间,就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600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目前家乐福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连锁超市9500多家,其中在中国的近20个城市就开设有30多家超市,年销售额已突破6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连锁超市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国外的零售巨头相比,我们仍旧是个小学生,现在面对活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著名连锁超市的中国各大城市的大力扩张,“狼来了”的呼声此起彼伏,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狼群共舞”呢?与国外商家相经,约们自身又存在什么不足,该如何取其长以补我之短呢?又该如何以我之长避实就虎对应其之短呢?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内零售业专家李飞教授,专家的点评将使我们中国连锁超市业态的发展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说到家乐福现象,我看供应商和超市之间的关系现在似乎正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大多数超市、大卖场和供应商现在都没有怎么赚到钱:另一方面则是超市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以及超市通过高额进场费形式对供应商的利润挤压。 如果超市以及供应商始终将利润来源聚焦在进场费上,这无疑是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竞争层面。  相似文献   

9.
走进位于白石桥的家乐福超市生鲜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庄蘑菇岛"的醒目标牌。多达二三十个品种的蘑菇,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规格一致,新鲜度好的各种蘑菇,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想品尝、购买的愿望。类似的情景在其他几家大超市,如家乐福、华堂、华联、易初莲花等均可见。于是产生了想深入了解上庄蘑菇和蓝波绿农科技有限公司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和12月,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家乐福(荷兰)控股有限公司,经过双向投资完成了劝业集团超市和外资企业家乐福在天津的超市资源的整合,组建了拥有总资产1.9亿元,经营性超市5家,年营业额超过6亿元的天津劝业家乐福有限公司。一、劝业超市与家乐福超市合资项目的提出1995年10月,日本大荣超市天津商场店开张,天津商业零售市场  相似文献   

11.
又要过大年了,农历癸未羊年正在向我们招手!虽然廉洁奉公过春节的呼声一年比一年强烈,但年关送礼依然是一股挡不住的潮水,大大小小的贪官此时自有一番表现。贪官过年各具心态当权的贪官盼过年,特别喜欢过年的非贪官莫属。中国民用航空江苏管理局原局长崔学宏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盼望的是多过几次年,我有个春节情结。过年除了收红包之外,还收了许多名烟名酒,抽不完、喝不完,就拿到民航开办的餐厅、饭店去卖。仅此一项,一个春节下来,就能收入10万元。"《南方周末》曾刊登了《一个书记的账单》,披露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镇原镇委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时刻。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情况是父母在家中焦急地等待、子女匆匆地往家赶。可是,去年春节,在笔者的家乡,不少家庭是子女在家里过年,而父母在外打工。三位在外过年的中老年农民工老张夫妻年龄都在45岁左右,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婚后曾开过小饭店,没挣到钱,反而赔了一笔,就把婚房卖给了老张夫妇用于还账。小两口也没搬出去,说是租住,实际上也没有付过租金。女儿的孩子比较小,女儿便在家里带孩子,女婿出外打工了。去年刚进腊月,女婿就回来准备过年了。  相似文献   

13.
"我是典型的月光族,房租水电费和生活费,每个月工资几乎剩不下多少.每年过年回家就指望那点年终奖了."当记者问到一般可以拿到多少年终奖,陈斌说,"去年是1万,今年公司效益比去年差,就不好说了." 春节将至,农历谓之"年关".一般企业将年终奖放在春节前发放,因此不少人元旦过后就开始翘首期盼年终奖.如陈斌般,辛苦工作一年以后,人们都希望拿到不管是作为精神安慰还是作为物质奖励的年终奖,来肯定自己一年的成绩.不过在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二年下滑,为7.8%,创下13年来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一周公司榜     
最艰难的窘境"抵制家乐福"短信广泛传播近日,一条呼吁不去家乐福超市购物的短信通过手机、MSN、QQ等渠道迅速传播。号召"抵制"者的理由除了家乐福的大股东捐巨资给达赖,支持"藏独",还包括他们认为法国部分人士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和12月,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家乐福(荷兰)控股有限公司,经过双向投资完成了劝业集团超市和外资企业家乐福在天津的超市资源的整合,组建了拥有总资产1.9亿元,经营性超市5家,年营业额超过6亿元的天津劝业家乐福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赶大集     
王欣 《走向世界》2012,(2):14-17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农历正月初—被中国人视为新一年的开始.为了过年,人们早早就准备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直会忙到除夕夜.为过年而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则被称为"忙年". 对于很多青岛人来说,如果进了"腊月门",还没时间去一趟李村大集,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忙年.李村大集在多数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热闹集市,它像年味不减的活影棚,上演着人们对"年"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17.
3月10日,全球第二大零售业巨头法国家乐福宣布,以低廉的价格卖掉其在日本的8家超市和在墨西哥的29家超市,从此结束在这两个消费大国的零售业务。这也是家乐福继1993年退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美国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大撤退”。  相似文献   

18.
过年     
中国的春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延续了几千年,有如窑封经年的老酒,绵长醇厚,让每一个中国人心醉。不分文野高下,也不问贵贱尊卑,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浓浓的"过年"情结。人们盼年、赶年、忙年,那浓浓的"年味儿"透过"吃"与"玩"的简单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义,感受到几千年传统积淀的神圣与博大。"年"也即春节,它那丰富的内涵和古旧的形式,是透视中国社态民情的最佳渠道和焦点。祥和、喜庆的气氛把人们的心情带入一年中前所未有的放松、自由和兴奋状态。人人脸上都写着笑意,人人都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过年状态",平时拘谨的这时往往会变得狂放豪爽,平时粗俗蛮野的这时也会表现出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平时怒目相对的两个人这时可能拳头一抱酒杯一碰而尽释前嫌、不再计较。每一个家庭这时都布置一新,春联与大红的灯笼相映,人们难忘过年的美妙,春节无论对大人、对孩子都充满了魅力、充满了诱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2009,(2X):90-93
上榜理由:这个被称为"第四城"的城市,凭借生活幸福指数等软实力,赢得了与北京、上海、广州同样的关注度。在沿海城市文化"沙漠化"的今天,在逃离大城市春节的浪潮中,这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却依然显示出惊人的凝聚力。因为这里有化不开的人情,有真实而琐碎的生活,有热闹的街巷。2009年,在成都过年,成了一个温暖的去处。人们可能会去别处赚钱,但更愿意来这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台商张恒瑞从台北来沪创业已经25年,今年他第一次在上海过年。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上海、台北都有温暖的家。张恒瑞的创业领域是留学规划指导,以往经常是1月初完成年度美国学校申请工作,就会赴美与学校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深入沟通,然后直接从当地返回台北过年,春节后再从台北回上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