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市、县、乡5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  相似文献   

2.
科技支撑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慧 《改革与战略》2008,24(12):96-99
技术进步能突破资源约束,带动经济增长。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增收都急需科技的强力支持。而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撑能力薄弱。我们迫切需要强化科技攻关、狠抓技术推广、刺激技术需求、加强农民培训,让科技来支撑农业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祥智  楼栋 《改革》2012,(1):12-23
在梳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模式的国际比较,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定位;结合对农户技术需求及技术获取来源的研究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从农技推广机构和非政府农技推广组织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多元化主体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萍  王丹 《辽宁经济》2010,(2):52-53
为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而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众多构成要素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体行为决定着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和力度,积极发展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协调好各主体相互关系,对于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台湾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8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60%以上。目前,台湾的农业已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漳州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只占40%左右,与台湾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借鉴台湾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经验,探讨加快漳州市农技推广步伐,对于建设好“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促进漳州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盟.白湾农技推广的特点台湾的农业技术推广已形成一种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导向,推广与教育相结合,机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主管辅导、执行、协助3个系统组成。台湾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以教育…  相似文献   

6.
陈治国 《魅力中国》2014,(22):29-29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一个组织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预报,是一个涵盖技术、知识、质量和品种的综合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必走之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基本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农技推广呈现新格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农业本身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新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供给能力。在国家农技推广体系之外,能够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新的农技推广主体也层出不穷,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弥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能力不足、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多达二万五千余项,但至今还未完全转化成生产力。尤其是农业生产中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转化率还不足40%,仅为发达国家的60%,发展潜力很大。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旧的行政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违背了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客观规律,割断了科研、推广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宫同瑶  王蔚 《山东经济》2013,(1):126-131
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与当前农技推广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不相适应。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从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生产者四大行为主体的角度入手,这些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未来研究可以围绕不同的推广组织形式对农技推广活动的影响、如何强化不同利益主体的分工协作关系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主题,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文章认为,要发展农业科技,必须重点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实施科技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的有力支撑。根据我国国情,必须大力加强科研、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三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动性因素,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数量与素质。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对于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供给主导“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技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借鉴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是指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运作方式,并使成果传播出去,帮助使用者掌握运用农业科技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与标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重点部署农业技术推广,突出强调"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应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4.
郜淑英 《发展》2012,(2):35+39-35,39
史永利1990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农学学士学位,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常年在生产第一线潜心研究和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全力创办农业科技示范点,实施科技项目,推广农业新技术,为我县粮食丰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越来越多地由私人部门来承担,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提供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对此,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也应当效仿美国的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加强农业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步转变为主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向农民提供农业新科技以及相关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16.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民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泛推广新兴农业技术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体,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理顺、推广经费十分紧张、服务水平不高、人才结构不适应、推广机制落后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多提供准确的农业市场信息、帮助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特色农业服务、提供生产全程技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培养更多的科技示范典型”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概况、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数量、农业科技项目与经费投入以及农业科技成果产出情况等方面对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云南大理市的段炜同志来信反映了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建议,我们认为,段炜同志反映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值得关注,同时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农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强大动力。广西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区,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存在投入强度较低、投入方向重科技研究轻技术推广、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和农业科技投入偏重农业产前领域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的主要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