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香港金融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以及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不同的界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涵义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内部结构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制约机制的统一;就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容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又可以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商业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2.
公司制度的建立已有数百年历史,但公司治理却是现代公司理论的新内容。目前,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就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多样化的内在原因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的社会状况,选择合适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以公司组织结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性制度的建设为核心,凸显组织制度约束在公司治理中的机制作用。这种理论传统导致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对公司伦理机制的忽视。公司伦理作为公司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准则,对公司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内部问题以及不完全缔约困境等具有特殊的治理效应,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司伦理嵌入公司治理不仅是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也为重新解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由制度机制与伦理机制交互作用所构成的二维结构。公司伦理观的完善、公司伦理的职能化以及不断提高公司伦理的控制强度,是架构二维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制度存在着全球性差异。即使在发达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系差异仍然是显着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治理范式:(美国式的)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和(德国式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无论是在控制系统方面,还是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关于两者差异的生成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这些不同角度的制度诠释对两者也持有不同的相对价值判断。 对于处于转型和改革进程中的国家而言,对发达经济下不同结构的公司治理范式的比较制度分析有助于拓宽这些国家企业治理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中国国有企业在选择治理改革路径时,应该如何借鉴和学习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并吸收其成功经验,同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发达经济下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探究了两种最具代表陆的公司治理范式的结构和功能差异。通过对这两种存在根本差异的公司治理体系的结构特微和制度背景的深入考察和评价,本文从理论上挖掘了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制度的结构及其演进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公司治理体系是其所依附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的产物。中国的国有企业治理改革应在强化市场功能和法律约束的基础上,选择一条折衷和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香港金融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以及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不同的界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涵义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内部结构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制约机制的统一;就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容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又可以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商业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的股东,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变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设立起必要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这一点无疑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推进。但如果仅仅是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形式上的改变,那么现代公司治理的制衡、激励以及监督机制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以债转股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的初衷就难以实现。如何使债转股企业内部实行规范的公司治理,真正提高竞争能力和运作效率,防止内部人控制就成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治理模式之一,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中更需要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大力发展外部市场监控体系;逐步完善股权结构,强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及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加强法律监管和执法力度及保护中小股东机制,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散的公司治理模式仅仅适用于美国的大型公司,欧洲大陆国家公司的所有权集中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所有权或控制权集中才是全球公司所有权架构的主导形态。不同的法律体系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而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形成了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因此,对于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对于不同国家间法律制度差异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成为当代公司治理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苗旭 《理论观察》2005,(1):68-69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权力的配置及其制衡机制.它是我国公司制改革实践和立法中迫切需要完善的问题。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存在着缺陷。为此必须从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制入手.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企业最先进的组织形式,其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是各种利益关系者(包括股东、董事、经理层、员工、客户、债权人等),特别是股东、董事、经理层之间的契约的结合。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利益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股东、董事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就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架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与制度,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使所有者既能有效地监督经营者,而又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使公司的经营者(经理层)的个人利益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创新:对行业治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仁准 《特区经济》2008,(11):287-289
经济社会转轨呼唤社会治理创新,实行行业治理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选择。实行行业治理必须加强对行业和行业协会的调查研究与理论探讨,必须准确厘清并把握其基本内涵,在结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从行业协会建设、政府职能转变、法制化建设以及行业治理的运行机制的创建等方面,努力探讨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艾尚乐 《特区经济》2011,(12):13-15
与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危机治理模式相比,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有着自身独特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并能够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拓展和深化。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在借鉴西方有益经验和摒弃失误局限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在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微学习"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治理创新的产物。"微学习"一词来源于英文"micro-learning"的对应翻译,其中"微"字表明了一种学习状态的核心,"微学习"的快速推广也呈现出媒体环境微型化、设备终端微型化和内容资源微型化等特点。从"微学习"到"微治理"的思维转变是互联网行业在管理机制允许范围内先给予市场一个探索的机会,能够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4.
Entrepreneurship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onclusions The main message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Austrians can continue to work within the contractual, or Coasian, approach to the firm in elaborating the insights discussed above. In particular, the probl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corollary view that firms are investments, belongs at the forefront of Austrian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the firm. Emphasis should thus be placed on the plans and actions of the capitalist-entrepreneur. A particularly undeveloped area concerns the provision of capital to small,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Most of the literature on governance focuses on the large corporation, and the use of stock and bond markets to govern these organizations. Equally important, however, are smaller, privately held firms, financed with venture capital or other forms of investment. So far, the firm-as-investment literature has said little about these organizations, despite their growing importance, particularly in high-growth, technologically-advanced industries like software and biotechnology.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sorely needed. 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article were presented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s “Seminars in Austrian Economics IV: Inside the Black Box,” October 1997; the Austrian Scholars Conference 4, Auburn University, April 1998; and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s RESPECT workshop, November 1998.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性质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企业被看作是一个“寻求利益最大化”的“黑箱”,作为众多同质的原子简单地存在于经济分析中。正是这样众多的假定构建起了主流经济学理论超乎完美的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6.
17.
<正>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日本公司由于其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和主银行制的股权结构而使其公司监控模式呈现出不同于美国公司的特点。1.大股东的监控相当有效日本为了克服股权高度分散条件下股东的监督动机被削弱的弊端,实行“法人持股”,即企业相互持股制度及以银行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金融风险的国际化,金融风险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安全,如何更好地防御金融风险,使国民经济和谐发展,是国内外学者所关系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对金融行业进行治理,提出了金融行业的三层治理机构模式,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申尊焕  郑秋亚 《特区经济》2005,(10):201-202
一、公司治理的社会基础:信任与合作 公司治理是用以调整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团体(如投资者、经理和职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从社会学角度讨论公司治理有助于明确其人文特征,并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从社会学角度看,“治理”有多种含义,但要理解其本质,就应正确认识到“治理”的互动性和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与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怀旺 《特区经济》2008,(3):124-125
在回顾公司治理产生的历史和动因的基础上,本文评述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并重点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司治理与管理作了较为全面、细致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