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目的是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较为寒冷,需要进行供热采暖。而且随着供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供暖系统的节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当前建筑供热采暖系统中,利用节能新型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的节约。对当前供热采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供热采暖节能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邹庆斌 《价值工程》2012,31(21):309-310
制氧系统空压机作为医院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设备,其消耗的电能大部分都转化为压缩热,再由冷却系统带走。如果能够经过由空压机回收余热,必将节省大量能源,而且降低了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对于医疗领域资源的回收利用大有裨益。本文详细探讨了医院制氧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历程、特殊要求及其改造过程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这一技术在医院系统进行推广,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的发展,高耗能企业能源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企业利用余热、余气发电自发自用既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也适应企业降耗的需求,因此在发电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企业鼓励员工了解和学习有关发电知识,培养技术型人才也是当务之急,鉴于此,现就发电机组并网与孤网运行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32):172-174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拓展,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显著增加,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能源紧缺的状态,如何进行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准确的能源消耗分析,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对能源的合理管控。将BIM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可以极大地改善能源利用状况,实现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满足我国现阶段对能源节约的要求。本文就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因此,在空调设计中应注意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热设备的保温性能;空调系统方案要节约能源,充分回收能量,并尽可能利用天然能源,同时采取自控节能等措施。在此介绍了空调系统能源有效利用和节能的几个主要途径。在空调领域,舒适和节能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的基本课题,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能源,削减能源负荷,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成为建筑行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地源热泵热水—空调工程为例,分析了通过地源热泵节能技术吸收可再生能源向建筑物供冷供热从而实现节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如何节约电力能源,将降低损耗、高效利用的理念合理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已成为目前建筑行业电气设计亟待解决的课题。建筑电气节能措施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促进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焦化厂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污染十分严重。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逐渐推行,节能减排提倡力度的加大,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实践性越来越强,人们逐渐地走向了节能减排之路。在焦化厂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余热能源,但是工厂和企业都没有很好地将其回收利用。本文结合邯钢焦化厂的焦化余热回收的情况对余热回收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找到更加适合的钢厂焦化余热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9.
工业锅炉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中是最为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为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工业锅炉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出的烟气以及污水都含有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热能,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本文针对我国工业锅炉总体运行效率以及能源回收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了对工业锅炉排污水中热量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回收锅炉中排污水热量的几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在节约燃料和减少锅炉中烟气排放的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工业锅炉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中是最为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为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工业锅炉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出的烟气以及污水都含有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热能,造成了能源的浪费。针对我国工业锅炉总体运行效率以及能源回收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了对工业锅炉排污水中热量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回收锅炉中排污水热量的几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在节约燃料和减少锅炉中烟气排放的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王平 《价值工程》2014,(24):139-140
能源的日益紧张,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应用节能技术,高层楼宇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如何应用节能技术降低高层楼宇资源消耗,更高效率地利用高层楼宇的内部资源,是现阶段高层楼宇节能技术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以及目前高层电气节能技术的现状为阐述点,探讨了高层楼宇电气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建筑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建筑节能,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科学评价建筑节能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加强科学的运行管理和使用者绿色行为模式.决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把有限的研究经费、人力资源和投资用于最适合我国的技术和产品,走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煤矿节能会受到自然因素、技术因素、设施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等的影响。论文仅从节能技术中的通风系统入手,分析了影响矿井通风阻力的因素,包括生产布局、过风断面、地表和采空区内部漏风、局部阻力、井下构筑物的布局和数量,根据这些影响因素,从利用自然风压和改进风机效率、矿井通风路线优化、提高通风机运行效率、优化生产布局、减小井下构筑物风阻、解决漏风问题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矿井节能的技术措施,希望能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意见,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卜凡举 《价值工程》2011,30(11):105-105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性工作,从建筑节能的技术研究、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标准编制到建筑节能的专项设计、施工和验收的监督检查,由新建建筑节能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向发展,由公共建筑节能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向延伸,已逐步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技术与管理体系,建筑节能已成为政府节能降耗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影响汽车节能因素很多,如汽车技术节能、汽车管理节能、汽车使用节能等,其中汽车使用对节能的影响很大。一辆汽车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能量远远大于汽车开发制造阶段所消耗的能量。因此汽车使用节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汽车驾驶方法、驾驶习惯、汽车保养三个方面分析了汽车节能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白静 《价值工程》2011,30(29):95-96
本文针对建筑节能技术详细介绍,建筑节能技术分为被动节能技术和主动节能技术,被动节能技术主要是从建筑选址、设计规划、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主动节能技术从采用高效的设备,减少冷热源能耗、输送系统的能耗、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我国的工业领域,包括在电气工程方面的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化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避免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带来负面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其次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网调度和变电站中的应用,列举了其在节能、集成化以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论文分析了节能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展望产业发展前景,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世一 《价值工程》2012,31(31):42-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厂不断在全国各地出现。而作为一个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厂电能消耗,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是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能源成本的攀升,如何实现工厂电气工程的节能,提升企业节能水平,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工厂电气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永胜 《价值工程》2010,29(9):137-137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今后节能减排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筑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更得首当其冲。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墙体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推广应用保温节能复合墙体将成为今后建筑墙体改革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