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聂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62-163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逐渐体现出"稀缺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不同范式。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分享安排问题。那么剩余索取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是否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在分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益新 《北方经贸》2001,(10):83-85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分配公司治理权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开始,企业逐步向知识型企业转变,员工也逐步向知识型员工转变。知识型员工在服务于特定企业的过程,通过学习将自己本身与企业专用的知识相结合,即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企业内部获得了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权,才能获得企业所有权,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权越大,其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份额相应的也越大。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并从理论层面着力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本产权将如何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企业契约理论的不完备性为基础,在了解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后,讨论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七种模式,重点探讨了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分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一个理论框架,以期能加强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认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按照企业理论的观点 ,企业所有权的基本框架是将剩余控制权安排给经营者 ,将剩余索取权安排给所有者和经营者分享。但经营者滥用控制权 ,致使回报激励扭曲现象难以避免。通过对控制权回报激励相关理论的阐述 ,探讨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回报激励扭曲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回报激励扭曲之问题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并认为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冬梅 《商业研究》2006,88(13):7-11
经营者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本中高价值的人力资本,通过深入分析经营者人力资本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经营者人力资本是企业治理中的一个核心资本。如果把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划分为四种,那么经营者人力资本是企业中最高层次的,属于异质性的经营型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财权及财务治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要素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联结。企业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问题。企业所有权的有效安排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本质看,无论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权利上。  相似文献   

9.
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工人以及社会公众等,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企业,同时也就拥有了不同的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包括索取权(包括固定索取权、变动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包括固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企业所有权安排则是在制度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投入量、资源的信号显示机制、资源可抵押性、资产专用性、风险选择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之特征,决定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具有状态依存特征.  相似文献   

10.
梁世连 《北方经贸》2001,(12):115-116
企业是由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共同组成的一个合成性的组织,恰当地对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进行优化配置,使得企业经营者所获得的报酬与经营成果相连,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即所谓经营者持股,这对于建立起激励约束兼容机制,大大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支持经营者持股的问题上,为其寻找并提供强大的融资服务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谭志龙 《北方经贸》2009,(2):98-100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某一特定具体公司治理系统的要素--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竞争协同谈判的结果,它受市场环境影响,随着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动态演进。模式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呈现多样性,因此立法及实践中应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多元化提供必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传统的公司治理基于物质资本视角,提出了两权分离和委托—代理问题,形成了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观,其实质是支持资本雇佣劳动原则,采用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忽略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社会资本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诉求,忽略了公司核心能力的构建,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本文认为,企业作为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企业收益是三方合作的产物,三者共同拥有企业产权。因此,公司治理应由股东单边治理调整为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公司治理目标也应从股东至上调整为公司核心能力最大化。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程度则是它们之间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恶意并购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恶意并购对于帮助股东监控经理人是有效的。具体来说,恶意并购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效率,增加股东财富,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或缓解代理成本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也应注意恶意并购机制的消极影响,它可能导致恶意并购机制运行的失效。恶意并购机制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本身是中性的。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并遏制其消极作用,将是政府关于恶意并购立法的中心思想,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并购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公司绩效是企业价值最直观的表现,提高企业绩效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提高公司绩效过程中,管理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管人员是企业众多的人力成本当中最重要的,他们是公司的决策层,企业运营的核心人物,制定着公司的发展战略,执行董事会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优秀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调动高管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认知观与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反映到企业的业绩上来。相较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高管激励制度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仍需不断完善。本文利用2348家中小板公司2016—2018年的数据进行高管薪酬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and executives alike have devoted attention to the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to strategy.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article ar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trategy and the benefits that this relationship can yield to companies. For this purpose, a qualitative multiple case study was made of four Brazilian corporations, two in the supermarket sector and two i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sector, comparing a competitive and a monopolized sector in Brazil.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executives from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reas and through secondary sources. The study finds that corporate social strategy provides several benefits, among them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company image and reputation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治理结构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玉杰 《财贸研究》2004,15(2):64-70
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与企业的合约性质、治理结构、所有权安排三个层面构建一个关于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 ,提出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我国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成长机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公司成长机会的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非国有法人股持股对公司绩效正向影响作用增强;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与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随着公司成长性的变化而变化.文章研究对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