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王海龙  黄明 《技术经济》2011,30(9):52-57
对辽宁省的工业化水平、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的工业化率对城市化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相对偏低。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服务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以提升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内的学者通过研究却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目前中国国家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异乎寻常的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程度,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相对统一、同步发展的本质看,同样可以发现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实证的研究也给出了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现实。可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已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湖南的实际数据作出了模型,最后就如何推进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农民收入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加快城市化和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双重任务。在二者中谁占居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学术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对有人提出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看法提出质疑,作者认为二者是一个相互推动的渐进过程,就当前而言必须首先要解决城市化相对工业化的滞后问题;并指出确立这一认识对刚刚打开城门,开始从体制上解决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房地产建设的无序、规模偏大、房价又过高等与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协调问题,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科学把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并结合区位理论制定科学理性的规划,使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促进房地产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的阶段,要使农民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就必须着力解决中国非农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从根本上理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国 《生产力研究》2006,(7):141-142,167
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的历史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不同形态,现实经验进一步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在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二者有一合理的协调系数。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理论,西方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等。在此基础上,西方进一步提出了加速河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展望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萍 《技术经济》2006,25(4):1-4,13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到达现代化发展的彼岸。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市化作为一项国策,对于扩大需求、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相协调的方面,也决定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郭辉 《经济论坛》2014,(8):41-45
新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和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所呈现的能源需求特征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陷入两难困境。在估算了1978~2008年新疆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之上,从工业结构和城市化两方面分析了新疆能源消费引致的碳排放的主要特征,选用协整方法和VECM研究发现新疆的碳排放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每变动1%,分别带动碳排放总量同方向变动1.516%和3.038%。相比之下,工业产值变化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影响。减排政策调控的重点应该是从节能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两方面入手,才能在碳排放约束下实现新疆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分析、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等技术分析了1986-2013年铜陵市金融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显示:铜陵市金融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对来自城镇化水平的随机扰动具有正的效应,城镇化水平对来自工业化水平的随机扰动也具有正的效应,且这种效应均是开始不断增强,随后逐渐减弱;反之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金融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区域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普秋  张向阳 《经济问题》2007,332(4):54-56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演进,经历了从偏差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典型相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上杭县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现状,计算出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偏离系数,并分析了上杭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影响与原因,提出了促进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到2003年尚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组织间协调机制演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建宗  刘震宇 《技术经济》2009,28(3):101-107
基于文献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研究组织间协调机制问题。研究发现:有机地整合任务结构、决策结构、代理结构、信息结构和知识管理等协调视角,综合应用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协调方式,是设计有效协调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受到来自组织间关系中的相互依赖、不确定性、相互信任、关系准则以及项目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其原因在于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关系绩效的变化、机会主义的行为表现、关系强度的变化以及合作项目的改变等。因此,有效的协调机制也必须是动态演化的。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基础上,采用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系统处于中级协调水平的结论。提出陕西省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突破口,实行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战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以西北地区为例,探讨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在构建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西北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以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论如下:第一,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后者综合得分及其增长幅度均比前者要高;第二,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基本位于过渡区间并且多数是环境规制滞后类型,同时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提升趋势;第三,影响环境规制强度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位于环境规制强度系统内。基于此,提出生态理念先行、制度保障紧随、产业升级并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区域协调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下促进我国区域协调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是农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发展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则是实现上述"三化"的重要选择。农区要用工业理念发展畜牧业,以食品工业为龙头,调整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引资力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