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4年十大外资并购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镇企业》2004,(12):56-57
这是一个大并购时代。就在中国企业苦苦为国际化生存而求索的时候,跨国资本对中国的行业整合一刻未有停息。这是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中国的必然特征。 2004 年无疑强化了这一特征,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并购市场的亮点,各种行业的并购风起云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的并购更加注重产业链与产品链之间的整合,产业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加入 WTO后,随着一系列允许外商收购国内企业的规则陆续推出,中国已经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作为直接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外资并购可为中国企业解决很多如资金、技术和管理等问题,创造良好的经营环…  相似文献   

2.
《中外物流》2007,(11):70-71
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物流企业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与国有和外资物流企业一起,已成为中国物流市场的主体,也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排序名单》中,  相似文献   

3.
《企业与市场》2006,(12):78-7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办几件实事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日趋活跃。在中国外资并购,企业境外投融资,国有企业改制,产业整合,A股全流通,国际私募基金投入与退出等最新制度环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4.
《审计与理财》2004,(9):60-60
目前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产业链的上游,体现的是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的控制,明显由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产业链的下游,反映的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市场的激烈竞争。稀薄的利润使企业艰难度日,价格战成为竞争的利器。在某些离散型企业中,如汽车装配、大型电子设备制造等因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苏南企业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企业群体。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大地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它们通过建立工业园区,率先吸收了大批外资,创造了以”外资拉动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苏南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06,(9):25-25
英国《经济学家》、法国《回声报》等国外媒体对中国企业家兼并热潮十分关注。 虽然中国开始有选择地控制外资进入,但每年外资进入仍高达600亿美元。并购中国企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去年一年就有268家中国企业被外资收购,收购总金额已超过140亿美元。来收购的外国企业以美(占23%)、英、日、新加坡居多。英国收购企业数量不多,但金额较大,已超过35亿美元。美国只在去年6、7两个月就花费50亿美元收购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7.
想要分析中国的电子阅读市场,实在是道不小的难题,不仅因为其产业链条长、参与者众多,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除了出版社,这条产业链上的哪个角色几乎都不甘于“做分内的事”。当然,很多企业也是迫不得已,发展初期的中国电子阅读产业链尚不完整,他们只好自己出来分饰多角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外商投资高潮。据外经贸部统计,2002年1至8月,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470家,同比增长31.36%,合同外资金额6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4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2%。全球500强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据估算,从中国开始引入外资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中的2%至3%应当归功于外资的贡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个别领域外,外资已分布于我国绝大多数产业、行业和地区,对我国各产业的市场份额及市场结构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IT企业部是中小型企业,如何借势企业文化,将中国的IT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和外资IT企业一拼高下,是企业界一直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吴刚 《中外物流》2006,(1):22-23
2005年12月11日,中国物流业开始对外资全面放开,外资物流企业从此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的分公司。虽然有媒体报导说并没有引起外资物流势力的大举进入,但就在国内物流企业热衷于信息化、中心化、港区化的同时,早已进入的巨头们的排兵布阵和整合市场也许早已从侧面反映出:本土物流业与狼共舞的“舞步”还未练好。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依赖于硬件基础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如何加强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也许打造企业服务的“可视化”是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