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1996年~2008年间的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构建多种评价指标,对中部六省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规模增长趋势明显,但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入境消费模式仍以数量型扩张为主;六省区以滞后型消费模式为主,消费质量偏低,非基本消费支出还不是区域内的主要消费;区域入境旅游消费不平衡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减小趋势,但区域内不平衡格局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旅游消费机构及其变动对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相关统计调查资料,对近年来河南省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支出以及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南省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用于旅游的基本消费在降低,非基本消费在逐渐增加;旅游消费变动最大的是住宿、购物和其他服务。但总体来看,河南省国内游客旅游消费质量不高,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重,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消费水平低,存在着国内游客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国内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运用结构方程理论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寻沿海地区旅游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伴随旅游消费升级,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旅游质量监管较为关心,时间、收入、价格已不再是制约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加强市场监管、政策规制等对推动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增加消费力是提升消费的源动力,在"十二五"期间为成功实现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拉动消费力的增长。通过结合国内外对消费力的研究现状,提出运用面板数据建立指数评价体系对福建省九大城市11年的消费力综合情况予以排位评定,并提出"十二五"期间扩大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实质是国内消费需求对GDP的影响。利用福建省2010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重新构建2010年8部门投入产出表。建立基于直接消耗系数的投入产出交叉模型,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总量和结构方面的深入分析,并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进行解剖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中,经济应该是最核心、最本质的一个因素。尽管经济增长和国民幸福指数之间并不一定线性相关,经济的增长也不一定会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能感受的幸福程度就会越高。本文通过对国民幸福指数和经济増长进行研究,讨论如何在经济增长中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GDP、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基于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福建省1978—2009年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短期内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从能源消费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内存在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继续施行扩大内需、积极拉动居民消费的方针指引下,适时发展旅游信贷业务对旅游业和金融业及固民收入的增长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旅游信用消费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阐述了旅游信用消费的发展现状,从旅游信用消费和金融体系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姜虹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6,16(2):33-34,56
在我国当前继续施行扩大内需、积极拉动居民消费的方针指引下,适时发展旅游信贷业务对旅游业和金融业及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旅游信用消费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阐述了旅游信用消费的发展现状,从旅游信用消费和金融体系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0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数据和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四方面实证分析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得出结论为城镇居民国内基本旅游消费与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为更好地完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和优化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结构,应从加快旅游法制化进程、解决旅游供需结构性矛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是潜藏在人们意识里的客观存在,是潜在旅游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能为旅游需求的预测和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提供参考依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价值。以长沙市区居民的随机抽样数据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和卡方分析方法从人口特征和现实旅游消费水平两个方面探讨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沙市居民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较高,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与学历结构、家庭人均月收入、现实旅游消费水平正相关,但年旅游意向花费在性别、年龄和家庭结构方面出现分异,单次旅游意向时长与性别、家庭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入境旅游对于改善消费结构,发展低碳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入境旅游近几年发展平稳,但在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中呈现出基本消费支出比例过高、非基本消费支出比例偏低的问题。当前山东省入境游客消费心理成熟、消费水平较高,对于更高品质的低碳旅游产品有潜在需求,旅游企业应采取加大低碳旅游设施投入、重视低碳旅游吸引物的规划、研发低碳旅游产品、建设低碳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加大欧美市场促销力度等措施,促进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旅游管理部门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全省旅游资源共享;严格环保法规,改善低碳旅游环境;制定政策,扶持低碳旅游业的发展等措施促进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收入乘数效应非常显著,大力刺激旅游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价格杠杆的作用,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引导旅游消费,应积极试行发放阶段性旅游消费券等措施,加大刺激旅游消费的力度,从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历年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对1994-2008年间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数的扩张;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属同步型消费,农村居民属于轻度早熟型消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对于提高其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较大,但提高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对于提高其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更大;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非基本消费比重依然较低,消费层次还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等基础层次上。  相似文献   

15.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被提倡。桂林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发展低碳旅游是必然选择。增强桂林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发挥旅行社纽带作用,宣传低碳产品、引导低碳消费;优化旅游企业车船设备,因地制宜,实施低碳旅行策略;培养企业领导者的低碳旅游理念;加强合作,抓住机遇,实现网络化经营,在竞争中拥有主动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培养具有低碳理念的高素质员工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旅游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态度的相关理论,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自编旅游态度问卷,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郑州市、武陟县和原阳县居民和随机对前往开封市和南阳宝天曼的游客的旅游态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人对旅游的态度可分为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参与旅游的态度,旅游花费的态度和对旅游消费的价值判断4个方面。2.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在旅游花费态度和对旅游消费的价值判断上有显著差异;处于省会城市的被试旅游态度明显积极于县城的被试。3.大多数人对旅游持肯定态度,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宣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旅游态度.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旅游消费是新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在旅游消费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的提出跟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消费等概念密切相关。它具有适度性、公平性、和谐性、动态均衡性等行为特征。科学认识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内涵及特征,对于可持续旅游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等意义巨大.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在不同职业群体中的分异状况,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以抽样调查方法所获得的长沙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的丰富基础数据,按照出游频次分群统计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在交通方式、花费水平、出游距离上表现出出游频次的分异特征;在停留时间、信息渠道上呈现出出游频次的同一性;在出游方式、住宿选择表现出出游频次的分民异与同一性并存色彩.  相似文献   

19.
以性别为分析点,明确男女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所在,以便于对新疆旅游市场的开拓和稳固有所帮助。运用偏好度指数量化分析了新疆入境欧美游客对各个项目的选择偏向性,再运用差异度指数量化分析了男女游客针对某个项目的选择差异性。数据分析结果体现在3个方面:旅游认知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决策行为。最后运用差异性分析结果,以性别为细分原则,对新疆旅游客源市场的营销提出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