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培红 《中国经贸》2008,(22):38-39
偏低的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导致消费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而比较落后的生产能力又产生市场供给的不足,两者的结合使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状态。欠发达县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应集中优势资源,围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工业集聚区,本文以上蔡县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工业集聚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02,(1):16-16
2002年.台州市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加快发展、促进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重点将在保持投资适度高增长、壮大优势行业、加快工业集聚步伐、加大开放型经济建设力度、建立信用城市五个方面加以突破。(一)保持投资适度高增长,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要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加快台州市三个区块的对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对工业集聚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工业集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探索工业集聚的微观基础——企业选址问题。本文就是从企业选址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在工业集聚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自然优势、知识外溢和政策因素三方面论述企业选址因素在工业集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阐述各城镇化阶段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利用外资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含城镇化门槛效应的FDI区位选择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外资的城镇化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且以估计的36%城镇化率为门槛值,该影响会呈现"倒U型"变化轨迹。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较低城镇化阶段,由适度工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正外部性对城市利用外资有着正向作用;而在较高城镇化阶段,由过度工业集聚产生的拥挤成本等负外部性则会对城市利用外资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既有研究表明,政府政策对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影响。而在转轨期中国,政府政策行为涉及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公共服务政策,以及部分地区政府直接参与地方经济的投资活动等多样化内容形式。通过考察中国现阶段地区工业集聚呈现的新特点,即地区工业集聚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工业集聚程度降低态势;探讨政府差异化的政策行为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内在影响;并基于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予以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政府政策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不同;对外开放政策、产业政策、公共服务政策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财政政策对地区工业集聚存在负向作用;而土地政策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虚拟变量和直辖市虚拟变量,对地区工业集聚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茅箭的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我们把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在建设新型工业集聚区、现代中央商务区、文化教育卫生中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宜居宜业首选区。  相似文献   

7.
李关定 《宁波通讯》2014,(19):32-33
<正>近年来,象山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发展空间和生态环境三方面优势,抢抓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举全县之力推进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和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以下简称"两区"),使"两区"由概念性设想真正变为转型发展的大平台、开发开放的热土和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两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  相似文献   

8.
张卉 《世界经济情况》2007,(3):68-70,60
本文是关于工业集聚、外部性来源及其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个文献综述。经济学家对集聚外部性来源的认识主要分为经由市场传播的外部性和非经由市场传播的外部性,在认识外部性来源的基础上,许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工业集聚如何通过外部性这一机制来影响到经济增长。虽然得出的结论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对今后的研究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史冲击是催生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使得在历史冲击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得以自我强化,进而实现持续领先。本文考察了“一五”计划时期实施建设的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通过持续提升所在城市的工业集聚水平,156项工程能够长期塑造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格局;第二,156项工程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远离港口的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对于内陆地区所在城市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这表明156项工程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衡了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对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156项工程对于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和空间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京津冀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指标,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考察了三省市的工业集聚度。研究发现:2003~2012年京津冀工业集聚度呈波动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且整体呈"天津—河北—北京"的梯度态势;从横截面分析可知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各个工业部门之间互补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大部分高能耗高污染部门集中在天津和河北。据此,提出三省市应加强制度合作,同时联合扩大工业规模,优势互补构造完整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环节,处于安民、富民的第一线.目前三分之二的县和县级市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或不足三分之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乡联动网络,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林正平 《开放潮》2003,(5):50-51
近年来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有削弱趋势 发展离不开资金这个重要要素,而金融产品的投资价值又在于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县域经济目前却存在着区位弱势、历史问题、工业集聚度低、特色产业不明显、结构矛盾、比较优势弱等诸多问题;资金层面上,存在着金融资源匮乏和短流并存,有人估计,全国县级通过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和邮政储蓄向城市倒流的  相似文献   

13.
产业链延伸视角下的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增强地方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省,有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100多个县(市),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县域经济是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顺利完成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增强河南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四年前,陕西县域工业园区蹒跚起步,开创了县域工业集聚发展的崭新模式;四年后的今天,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实现了奇迹般的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培育出极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也为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当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未来的陕西经济将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县域工业园区,因此,"县域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对陕西意味着什么"将成为陕西全省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0-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趋势面分析工具,对河南省108个县域的城乡收入比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格局进行探究,并对其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比值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集聚态势不明显;收入差异空间集聚明显,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南和豫东地区,呈"Y"字形分布,冷点区分布于豫中和豫北地区,并呈连片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个年份,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分异格局明显,中部、北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其他地区较高,且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城乡收入差距在减小。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异的空间分异规律既缘于豫西、豫南和豫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也与中原城市群经济政策等密切相关。政策启示是县域经济今后应注重二、三产业的优化,发挥中原城市群区域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
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是广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经济强区既是现实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潜在发展能力的体现,可以用区域竞争力来衡量.通过构建省际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相关模型,借助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西的区域竞争力在西部省区中处于中下游水平.广西要建设西部经济强区,必须扬长避短,从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向着力培育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17.
尤猛军 《开放潮》2005,(2):88-89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善于创造区域优势,而优势的创造离不开对县域情况准确把握基础上所做出的准确定位。根据省市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未来一个时期,安溪必须把建设现代山水茶乡作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优势   从国家大政方针到昂仁县发展环境来看,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具有四大优势:   1、从新世纪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决策,为西藏制定了许多优惠的发展政策.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西藏交通运输状况,有效解决交通“瓶颈“问题,为开拓区外市场创造新的优势.“十五“期间,国家为西藏安排专项资金706.1亿元,大量资金的投入,对加快西藏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培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是解决“三农”的切入点,是中心城市发展的辐射点、支撑点,也是壮大经济总量的增长点。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县域经济主力军是民营经济,着力点应落在各县(区)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产业群。只有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发展,才能使县域经济扬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推进西部经济强区建设,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是在西部地区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支撑。从世情、国情、区情出发,广西具备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基础条件,必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坚实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根本基础;加快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增强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两区一带"协调发展,形成推动西部经济强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改革开放合作步伐,搭设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改革创新和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筑稳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坚实基石;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