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VAR的Johansen多元协整检验对中国金融开放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票市场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五国(地区)股市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中国股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发现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之间存在联动现象;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证据显示中国股市与世界主要股市的联动程度大大增强。这意味着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外资的进入并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而中国股票市场自身运行机制的变革,对中国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同时这也意味着对投资者而言,分散化投资收益逐步减少,风险传递大大增强;投资者应当更加重视股票市场国际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静芳 《经济问题》2005,(10):24-25
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重要转折时期。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解决股权分置也并不能在短期内使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及消除股市的所有问题,但它确实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必要条件。它从根本上修正了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的制度扭曲,为上市公司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从这一点来说,股权分置后置时代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前景是乐观的。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了股改后置时期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江晶晶 《当代经济》2006,(11):74-75
股权分置难题是在我国股市建立之初所遗留的.在最初,这种制度安排的弊端并没有得以完整显现,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它的负面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进而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这种制度安排的背景出发,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的定价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难题是在我国股市建立之初所遗留的。在最初,这种制度安排的弊端并没有得以完整显现,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它的负面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进而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从这种制度安排的背景出发,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的定价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阳 《时代经贸》2011,(16):22-22
我国于2005年5月实施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并促使我国股票市场顺利转型。同年,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出台,2006年我国证监会和国资委有关企业股权激励实施和管理法规出台并实施。在上述法规制度的推动下,曾经阻挠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制度障碍被逐渐清除,企业对股权激励的热情空前高涨。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共有一百多家企业(终止实施的公司除外)实施了股权激励,但是,股权激励的实施结果却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权不能流通负面效应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主要分析占有绝对比重而又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有效企业治理结构难以确立;股票市场功能难以深化,而且从制度根源上内生了中国股市的过度投机,并提出相应的根本举措和必然选择———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国有股流通。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我国上市公司掏空行为和支持行为的分析,本文提出中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下并购行为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长期均衡问题。文章通过对股票市场近10年的走势分析以及通过对2002~2003两年间180起并购事件的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得到股权分置下掏空行为逆向选择问题和长期均衡特征:股市长期低迷,在低迷的股市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掏空行为。文章同时指出,我国的一股独大和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是这种逆向选择问题和社会福利低水平上长期均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非均衡性。非均衡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制度缺陷及上市公司素质低。股权分置改革为建立均衡股票市场奠定了制度基础,但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股票市场全流通条件下,解决非均衡股票市场的根本出路在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市中政府与投资者的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桂明  詹宇波 《财经研究》2002,28(12):19-23
中国股票市场自建立至今,已经历了多次大幅震荡。由于中国股市的建立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且政府集上市公司股权的主要所有者和市场管理者于一身的特殊身份,造成了政府要同时承担发展和监管股市的双重职能,因此“政策市”效应成为影响股市波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其作用过程是政府与投资者之间进行一场信号博弈。本文通过对该博弈进行的分析,揭示了政策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作用机理。并根据所做的分析,对政策效应主导下的股票市场的效率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的表决机制为何引发市场异常波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应用事件研究方法和"有无"对比分析法的共同原理,对股权分置的事理进行分析,从而解释股权分置引发的个股股价上涨和大盘下跌的股票市场波动现象,并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存在施舍机制和伤及无辜机制这两点机制设计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借鉴国内学者的文献来探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文章选取中万一级行业中房地产、化工、机械和医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中国股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羊群效应,中国股票市场上"散户"寻找"锚"现象明显,同时,中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未能发挥其应有职能.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炯 《经济师》2006,(3):106-10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其建立初期改革措施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等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及其发展。文章提出股权分置是当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了股权分置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冲突是导致市场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全流通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求解股权分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  涂玉芳 《经济论坛》2005,(16):92-93
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现象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府在股票市场的产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常说“政策市”、“政府市”,一篇社论就可以造就长达两年的大“牛”市。股市不是通过其自身规律发展,而是打上了许多人为“烙印”。政策法令的颁布不延续,经常朝令夕改。这两个特征使得中国的股票市场在股权分置上体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大小非疯狂抛售,全市场弥漫的"恐非症"危及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彻底胜利。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股权分置改革无疑是股票市场创立以来最为重要,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制度变革。从2005年4月29日股改试点正式启动,同年9月的全面铺开,到2006年底绝大部分非流通股获得分期分批流通的权利,备受诟病的股权分置"毒瘤"终于被基本清除。这场伟大的制度变革是以"上下两节"推进演绎的,上半场是非流  相似文献   

17.
冯科  胡晓阳 《新经济》2005,(7):66-69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制度缺陷、建立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改革;如果改革失败,中国股票市场将会不推自倒,能否重来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中国证券市场也在过大关。  相似文献   

18.
武英芝 《经济师》2009,(4):59-60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证券市场利益各方的一次重大调整,股改使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全流通的时代。文章分析了股改完成后,股份全流通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大股东行为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三方面的正面效应,并结合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非流通股解禁与股市下跌的关系,提出了应从辩证的角度去评价股权分置股改得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俞磊  韦明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197-198
在2004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股市虽然迎来过短暂的高峰,但在过去的10年中股市绝大部分时间依然处在低迷的状态,在经历过2012年的"熊市"之后,IPO迎来了历史上的第8次暂停。在2013年证监会颁布多项新股改革方案之后,2014年IPO终于重新开闸了。Incident探讨一度停摆融资功能的股票市场,在IPO重启后对企业资本结构、产业结构、证券机构和投融资渠道的影响与作用,并指出了重启IPO所推出的相关制度的积极意义,帮助投资者树立对中国证券市场应有的信心与态度。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制度改革年,伴随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解决,证券市场进入了后股改时代.许多在股改时期的限售股已经达到解禁时间,在限售股解禁之后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全流通股.这也达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但是,在获得股改成功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小非"获得了全流通的权利后不计成本的抛售股票给A股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小非"的集中抛售对股票市场的危害更为严重,造成我国上证指数暴跌73%左右.大量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对我国股票市场也都失去了信心.所以,在"大小非"解禁高峰即将到来的2009年和2010年我们必须对"大小非"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解决它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问题,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小非"的涵义和历史根源.了解到"大小非"存在的现状,探讨了"大小非"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重点提出了解决"大小非"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