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货币政策框架,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但已有不少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政策时,广泛使用这个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们指出,“货币政策框架就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通过操作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基本架构”。因此,上述定义把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运作机制3个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较早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在长期的经济衰退背景下进行了最激进的货币政策尝试,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后疫情时期全球的货币政策调整策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SE-IVAR模型对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不同水平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实证分析表明:(1)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削弱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2)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处于高区制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核心通胀、消费和长期利率的刺激作用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长期内仅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日本在2001年后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拉动效果要优于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但非常规货币政策受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常规货币政策;(4)日本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缓解核心通胀紧缩的效果仅局限于短期,难以在长期内实现核心通胀的温和增长。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四题崔建军一、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经济环境我国金融界对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介指标、作用效应等方面,而对更为根本性的问题─—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经济环境问题则很少涉及。其实,深入研究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但货币政策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该文通过探讨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分析其在我国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开放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挑战。目前,中国货币政策非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不明确的最终目标和难以控制的中介目标,数量型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日益增强的溢出效应,必然要求货币政策以市场化为长期改革方向,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进行调整优化,重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货币政策国际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6.
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中介目标的传递,最终目标是否朝着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如果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及最终目标均及时达到了预计的区间,就说明货币政策效应发挥充分;反之,则说明货币政策效应没有发挥充分。  相似文献   

7.
杜林 《发展》2002,(3):71-73
货币政策工具是整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尚低,经济环境的规则尚未完全市场化,而货币政策的内部又未能形成高度相关的传导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必然是低效而乏力的。因此,在积极培育经济环境,努力塑造良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同时,还应对货币政策工具本身进行改造。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情况和问题:1.存款准备金。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一直较高,1985年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并将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定为10%,…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分析,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健全,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受到各种制约,导致货币政策效应低。只有不断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修正资本市场 功能定位,开辟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才会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闵梓耕 《中国经贸》2014,(17):160-161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各国货币当局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的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其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传导渠道作用,中间目标选取的适当与否影响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简单说明了国内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历史演变;然后,针对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从正反方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的选择问题;最后,从中总结出对我国今后制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晓燕 《南方经济》2000,(11):56-58,70
为了尽快消除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适时做了调整,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率政策会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效应在国际间存在传递,加剧了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货币政策效力趋于减弱甚至无效。本文从消费、投资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政策效率低下,货币政策效力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改善利率政策,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学家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一条最基本认识是:只有当某个所谓的“货币政策工具”(某个央行可直接调控的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中基础货币存量或者基础货币的存量结构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或负相关的联动关系时,该货币政策工具才能被应用于货币政策的实践,否则,这个所谓“货币政策工具”就是一个伪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萧松华  陈峰 《特区经济》2005,(6):139-1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样一个作用过程。在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组成的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上,只有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都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货币政策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越 《天津经济》2011,(10):35-37
当前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倍受社会关注,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问题上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其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经济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经济结构的不对称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机构活力不足,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使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空间减少,等等。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途径,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内生货币供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出发,以中国金融体系为背景,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从理论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过多年的演变与筛选,已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组合。然而,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已暴露出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最优的货币政策取向和工具组合。  相似文献   

18.
邓洪 《南方经济》2000,(1):58-59,54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开始减退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双松”的政策搭配,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货币政策的效应、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目前尚不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当前货币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改善投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上来。  相似文献   

19.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论于天义,宫本风,刘福国财政一货币政策协调论,是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实施不同力度和不同范围的调控,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提供一点政策建议.一、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论提出...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00年一2D06年一季度的稳健性货币政策;2006年二季度一2008年二季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2008年三季度至今的宽松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