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玉兰 《致富时代》2011,(6):176-176
春节长假一过,出现了全国范围的“用工荒”现象,很多企业招不到人,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艰难。用工荒与就业难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会做更多权衡,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人口压力给经济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人口控制措施,中国人口规模的继续膨胀仍是不争事实。伴随人口总量增长而来的必然是人口的生存消费需求压力的增大,马尔萨斯提出了解脱“人口陷阱”所必须的制度条件,并把有效抑制人口增长的杜会途径归纳为:一种充满就业机会、多样性选择的杜会条件,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个人努力,激励人们遵从一种更加理性的生活方式。本文借用西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农业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产值低是制约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通以1985-2009年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知就业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就业人数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协整检验证明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性。云南省应立足于在经济增长中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实现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4.
“奥肯定律”是经济学最可靠的定律之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政策信条。但是,在中国却出现了“奥肯悖论”,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平衡,二者在增长趋势上不同步。由于旧的体制、政策以及行政力量不当干预,“奥肯悖论”的非规律性具有反市场性。而政府目标、偏好、政策的偏离,造成了结果的偏离,建设“就业友好型”的增长模式成为破解“奥肯悖论”的根本策略,应鼓励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正规就业,并制定和执行独立的就业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5.
《对外经贸财会》2011,(4):20-22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发展如何谋篇布局引人关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作报告提出扣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透过对这些经济发展预期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随着发展理念的更趋冷静,这些数据中蕴含的“幸福指数”也将更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却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显现出来。如何解决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本文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议当前中国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中国 ,就业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就业机制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代之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在这个转轨过程中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 ,导致劳动力供求的严重失衡 ,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和二元经济中农村隐性失业的释放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不断上升 ,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信息化、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等几重任务所要求的就业转移 ,导致就业矛盾更为尖锐 ,各种失业不断增长 ,劳动力市场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 ,且持续时间较长。 2 0 0 1年底 ,总的就业人口已达到 73 0 2 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 3 7%。如果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的话 ,那么解决占总人口 1 /2以上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号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质就是解决劳动力的供需平衡问题。就中国国情而言 ,在劳动力供给中 ,新增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却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显现出来.如何解决经济持续增长和就业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本文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中国出现了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宏现、微观经济因素同时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本文着重从人口总量和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转型这四大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增长、低就业现状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日本拓殖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联合主办,湖北经济学院承办的“东亚人口、就业与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3月25日至26日在中国武汉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两型社会”建设与区域(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流动与大型城市圈(群)发展等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在高平台上实现了高增长。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江苏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仅带动了江苏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的增加,还促进了技术水平的进步、财政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河北省是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强省,评估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和三大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比重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对河北省人口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一个人去创业就能带动一批人就业,很多人去创业,就会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客观地讲,在农村发动有条件的农民搞不同程度规模化养猪,在当前的确是可以“激活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的黄金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一直给与了高度重视,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劳动力规模庞大,临沂市2004年底拥有人口1015.04万人,居山东省之首,其中非农业人口约765万人,农业人口为250万人。基于这种庞大的人口数量,整个“十一五”期间,劳动力的供给仍然是上升的。这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一般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状况在短时期内,甚至于在未来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加上现实的一些问题,就业作为困扰临沂市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而复杂的问题,其治理之路仍将是曲折与漫长的,因此,研究临沂市劳动力就业问题,寻求扩大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对于促进临沂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临沂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力就业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主要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就业问题十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在诸多影响就业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就业的决定因素,而经济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对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方...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张京城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就业模式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旧体制的磨擦中,原本存在着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人口的就业问题遇到了...  相似文献   

16.
叶檀 《中国市场》2009,(20):15-15
<正>解决庞大的就业人口,主要靠民营中小企业。人口对经济关系极大。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就业难题、养老金缺口,以及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资源与人口状况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月 《商业科技》2013,(31):195-196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其经济就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9%,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人们带来了疑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经济高速增长,又是什么因素可以使这种高速增长态势长时间的保持下去。单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下降的,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即“资金深化”不断上升不足以使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性。这种情况下,人口规模或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影响就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是劳动力比重逐渐减少,社会总负担加重,经济增长处于一个相对严峻的人口结构环境中,社会总负担比对经济的影响是负作用,政府需要在人口政策上进行变化和改革,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并存的现象。文章认为:人口红利、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是造成中国经济“三高”的实体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由宏观经济政策予以调整。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是造就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民工荒”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劳动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志着经济学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资源禀赋的人口红利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衰减期。这不仅给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严峻挑战,更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影响。本文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人口红利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研究得出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影响在年均1.5到2个百分点之间,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刘易斯拐点后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1999,(10)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据经济专家计算: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来120万人的就业机会,增长8个百分点,即可让1000万人再就业。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达到16亿中国人口学会日前预测了中国人口发展的五大趋势:1.人口数量继续增长,预计2000年全国人口可达13亿左右,到2050年达到16亿左右,此后,才可能实现零增长;2.生产年龄人口激增,预计2020年中国生产年龄人口将增至9.35亿,比目前增加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