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是货币金融政策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为货币政策,要运用好货币政策其关键之一是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又必须以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为依据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过紧了还是过松了正成为经济理论界经常争论的话题,而过紧或是过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数量界限,这就必须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货币需求存在利率弹性以及证券资产需求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不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制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两方面的机制性障碍,提出了在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同时,通过利率结构调整和规则调整启动资本市场,重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运用1990-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我国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M1,M2与GDP,利率水平和货币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的高收入弹性、低利率弹性和高货币化弹性说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正确的,且以M1作为中介指标比M2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节通过建立各省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货币需求与GDP、利率、通货膨胀预期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货币需求函数作为货币需求对实际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和各种资产收益率等变量的长期与动态反映,不仅有助于中央银行正确判断金融规模和流动程度,而且有助于中央银行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构建5组不同结构的狭义与广义货币需求函数,选取1998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比较研究了收入、投资、利率、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转轨制度变量等指标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静态和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实际货币余额一直与GDP、通货膨胀率之间保持着协整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M2的增长幅度小于中国GDP的增长幅度,货币需求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说明近年来出台的货币政策能有效调整货币需求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内学者的关注。笔者引进股票价格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发现我国股票价格变化对货币需求有显著的影响,股票价格变化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比其对广义货币需求的影响要大。这表明股票价格已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所以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供应量目标时,应考虑到股票价格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回落,GDP增长速度放缓的问题,通过SPSS软件对近十年来货币供应量,GDP及物价指数等数据进行处理和量化分析,以构造相对科学的货币需求模型。 相似文献
10.
11.
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虚拟货币的定义和分类,探讨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进而构建涵盖虚拟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理论。本文认为,虚拟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其与现实经济的联系以及与现实世界货币(传统货币和电子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虚拟货币对现实世界交易性货币的替代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非货币,则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虚拟货币的类型;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货币,则会直接导致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增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虚拟货币发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就相关监管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严峻的形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了应对危机的政策.然而,各国在总需求下降这个一致现象的背后,明显存在着重要的差别.例如,美国的经济危机首先从金融体系开始,而中国的危机是从出口下降开始.所以我国用和世界基本完全保持一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使后来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论文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政策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在此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择我国电子货币及货币流通速度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的统计检验表明,电子货币在对传统货币替代时存在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替代加速效应和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效应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取代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这为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电子货币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货币的发行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导致货币乘数趋于波动,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机制,探讨央行货币政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现金境外需求规模的间接测算研究: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1978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和缺口估算法,通过构建一个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模型,对1999年至2008年的人民币境外持有规模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在1999年至2008年间,境外人民币的需求占人民币现金总量的比率均值为7.62%,且流通规模呈逐年递增之势。最后,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各个学派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货币供给对于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经验数据,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earson、Spearman、Kendall相关性分析发现,货币供给对于价格水平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对资产价格影响甚微.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调节价格水平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价格的调控难度也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冲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最新的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股票市场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股票市场的发展倾向于减少M1和M2,且对M2的影响比M1小。进而提出中央银行应以股票价格为参考指标,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货币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的经济现实,从货币需求和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较高的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以来,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很强的内生性。本文把货币内生性放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对货币内生性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强制结售汇与盯住汇率制度组合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货币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挑战、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