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学清 《活力》2011,(5):188-188
2000年5月22日,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发现》开播,在哈尔滨引起广泛关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都纷纷上马类似的栏目.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民生新闻的批判。在批判声中,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那么,民生新闻究竟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李岩 《活力》2012,(15):58-58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绥化广播电视台民生类的新闻栏目《晚问新闻》开创至今已有八年。该栏目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创造出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结合在《晚间新闻》节目组工作至今的一点经验,谈一下我对最能体现民生类新闻特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曲永君 《活力》2014,(3):95-95
民生,本义就是人民生计。在中国,民生新闻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播出第一期《南京零距离》,这代表着业内所称的“民生新闻”栏目开始独立面向世人。由于这种栏目具有服务性、贴近性,所以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但是目前,对于一个限定的区域如一个省会城市,新闻资源相对源单一、各种信息重复,产生了多个民生新闻节目内容雷同的现象:某时某地发生一个新闻事件,各家新闻机构的民生新闻栏目记者会蜂拥而至。采访对象可能先后或者同一时间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追问。观众在一个频道看完一个节目以后,只要刚刚换到另一个频道,就很有可能看到同一件事,同一个当事人,说同样的话。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损害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象,观众流失现象会很严重。因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在线》栏目为例,探讨如何创新,做出与众不同的民生新闻,做好不易让观众流失的栏目就是本文主旨。  相似文献   

4.
任福君 《活力》2012,(8):163-163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60分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开播,首创这一栏目形式,创造收视率神话.两年后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2005年3月山东齐鲁电视台推出的《拉呱》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在山东省高居榜首.2006年创收2亿3千万元。这个现象使得那些原本对民生新闻持有异议的理论界和学者也不能不重新审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5.
梁宇 《活力》2011,(14):121-121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中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在新闻栏目中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几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爱军  陈俊菲 《活力》2012,(10):203-203
近年来,民生新闻迅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我台也从去年开办了《民生》栏目,《民生》栏目的增设大大丰富了我台自办节目类型,为垦区百姓增加了一档反映民生,服务百姓的宣传平台。 一、监督类新闻做到“帮忙不添乱,用事实来说话” 隋书记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媒体的自身定位,重点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作为垦区主流媒体一定要明确这个问题,农垦电视台作为总局党委的喉舌,  相似文献   

8.
徐力军 《活力》2011,(7):167-167
为突出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等特点。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群众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不少电视台依托新闻栏目,策划’、组织。召集观众参与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广泛。栏目活动化、活动常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像黑龙江电视台全国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策划发起的《万里行医路》、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组织的《南京服务日“广场活动”》、  相似文献   

9.
梁丽  王媛媛 《活力》2009,(6):79-79
一、近年来,民生新闻迅速崛起,但花开也有花谢时。目前.民生新闻颠峰已过.随着受众整体素质提升、新闻视野拓宽、欣赏口味转变,对民生新闻的评价开始转向冷静,在看新闻的同时对新闻的价值也开始进行理性的评判,一些批判意识较强的观众甚至对部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思想倾向提出了疑问.这说明民生新闻正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民生新闻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使人们对其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22日,哈尔滨电视台生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发现>开播,在哈尔滨引起广泛关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各地都纷纷上马类似的栏目,学术界也开始了对民生新闻的批判.在批判声中,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相似文献   

11.
张铁梅 《活力》2010,(20):169-169
在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中,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一改往日远离民生新闻报道的模式.从中央电视媒体,到省市级电视媒体.纷纷创办了民生新闻栏目。比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等。一时间,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2.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3.
周国强  高寒 《活力》2013,(12):93-93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渠道有了翻倍的增长.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传统的电视传播媒体无疑受到了很大冲击,电视新闻所受冲击、尤其电视民生新闻所受到的冲击更大。作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本文拟以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简要地探讨“可视性”“实用性”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播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找出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赛玉 《活力》2012,(21):106-106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中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在新闻栏目中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几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  相似文献   

15.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9):44-44
民生新闻以贴近百姓的生活、平民语言的表达、民生事件的视角,成为近十年来中国电视栏目生力军。然而,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民生新闻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上存在的缺陷也渐渐显现出来,肤浅琐碎的内容、浅尝辄止的报道习惯成为民生新闻诟病,传播效果不断出现“滑铁卢”现象。而鹤岗电视台《百姓百事》栏目,用追踪、追踪、再追踪的报道形式,进行新闻形态的调查报道、深入报道,推进事态发展,民生新闻也不断地找到新的“爆破点”。对于《百姓百事》栏目自身发展而言,提高了收视率,赢得受众对栏目的信任、提升栏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王冰冰 《活力》2013,(4):152-152
2012年5月7日,黑龙江电视台影视频道自制栏目剧《开拍啦》的第一季《爱在屋檐下》正式和观众见面,这是影视频道顺应观众收视需求.在借鉴全国其他电视媒体优秀栏目剧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发整合利用各方面栏目剧资源,自制出来的一档栏目剧.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栏目剧是近年来各地地面频道大力发展的方向.具有观众参与性.方言本土化,时效性。戏剧性以及低投人高产出等特点。内容上,这种用戏剧的方式展现新闻事件.用当地的语言,当地的平民再现生活百态,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从制作上来讲,小投入,大产出的特点,对频道来讲非常容易形成自有品牌,达到盈利的目的。这也是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栏目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7):107-107
随着民生新闻在媒体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民生新闻已经开始改变主流媒体特别是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状态,也渐渐成为媒体间竞争取胜的法宝之一。鹤岗电视台的《百姓百事》栏目,以“新闻故事化,故事新闻化”的语言方式进入百姓生活空间真实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以及感情困惑的民生新闻,集中勾勒了百姓的生活全景,被老百姓称为自己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丽敏 《活力》2012,(21):96-96
近年,各种民生新闻栏目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遍地"开花",它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之前"联播体"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以贴近性的新闻内容、通俗亲民的语言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甚至成为不少地方台的金字招牌.然而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民生新闻栏目的同质化、低俗化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节目质量的下滑、观众的流失等,可以说眼下民生新闻已经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期.而想扭转民生新闻目前的颓势,继续成为电视新闻的领跑者,唯有转型升级一条路,而这条路说到底,就是回归新闻本真之路.本文将从三个问题入手,探寻民生新闻的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贵臣 《活力》2013,(24):68-68
近年来,民生新闻越来越被广大电视观众所喜爱,也备受新闻界的重视和推崇。开播于2004年10月的绥化电视台首档民生类新闻栏目《晚间新闻》就是基于打造品牌栏目,突出地方特色的宗旨,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该栏目立足于贴近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因而广受关注与好评。我作为一名记者,十年来,经过上千次的深入基层的采访,亲身体会到了民生新闻的魅力所在以及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面针对民生新闻的特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柴万金  刘瀚博 《活力》2012,(8):156-15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创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现实关怀的角色。十几年的时间,《新闻夜航》包揽了几乎所有和新闻有关的奖项,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充分肯定了《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的领军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