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但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企业仍无法正确对待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松懈,很多企业损失惨重.文章分析了无形资产价值的特征,结合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讨论企业对无形资产价值应采取的有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来自无形资产的贡献,企业要想充分利用与发挥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作用,就必须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文章在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作用机理.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者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持程度,发现不足,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能够强化企业的知名度,并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无形资产战略变得更加重要,应科学制定企业无形资产战略审计工作.介绍企业无形资产战略专项审计工作,并对其战略审计等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4.
无形资产已成为服务外包企业的最重要资产,已构成服务外包企业资产的主体,在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服务外包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影响服务外包企业充分发挥无形资产作用的问题,如无形资产的开发意识差、会计管理差、利用效果差及对发包方的无形资产疏于管理等.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无形资产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管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等措施,力争实现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5.
潘学模 《会计之友》2006,(28):43-44
本文认为,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无形资产因素需要特别加以注意.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不同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不同的评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今,无形资产的运用往往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外包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并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本文从后金融危机时代外包企业的发展环境及无形资产引发财务风险的成因入手,分析出引发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包括无形资产存在环境和形式的变化、重视有型资产,轻视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法规制度不完善等.最后提出企业应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利用市场资源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等对策.外包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无形资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市场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拥有无形资产的企业能够获得超额收益,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无形资产的竞争力.因此,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日益受到会计界的关注,要求将更多内容纳入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本文讨论了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局限性,并进一步讨论了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确定原则及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全球资本扩张激发无形资产的活力入手,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建设的成就.从经济发展与无形资产的关系出发,展望了无形资产会计未来值得研究的十大问题,分析了无形资产的内涵与外延,辨析了无形资产与商誉的关系,描述了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的异同,提出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设想等.文章认为,应在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边界的基础上,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企业无形资产研发的关系研究,厘清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探寻其价值贡献的测度方法;应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经营与品牌经营的联系,还应进一步加强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可以通过与实物资产的结合,使企业的成本降低、销量增加、管理效率提高,从而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创造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无形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企业无形资产流失是指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的流失.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的状况可以从不同角度透视,从无形资产构成方面来分析它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并购中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品牌、人力资本、技术及文化等,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更富有间接性和深层次性,其作用是无形的,因此,在企业并购中往往难以被管理者觉察,很多企业在并购中由于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而导致并购效率不高甚至失败.要提高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首先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本化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在逐渐扩大,开发支出是其规模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企业无形资产规模与经营业绩之间呈现同方向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无形资产准则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3.
无形资产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数,进而对无形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建立了无形资产质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单项无形资产质量、整体无形资产质量、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形成的资产组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积极的正效应,而无形资产风险性指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也具备显著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然而,在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无形资产利益主体的关注及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无形资产资源流失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及企业综合素质低下,归根结底就是无形资产管理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5.
谈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强弱;一个国家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表明其在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达到的水平,无形资产已成为更先进、更革命性的生产力.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每年大约有500亿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流失,这说明我们在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竞争,已从价格战转移到形象的较量之中.发达国家无形资产价值一般占到资产总额的50%到70%,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之间生存发展的基石.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在1998年就达到了有形资产的4至5倍,达10万亿元左右,但可惜的是到现在,这些无形资产仍不被大多数人了解、重视.现在合资、外资、股份制、私营经济成份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间出现了租赁、转让、兼并等一系列的经济行为,使无形资产的运用和交易显得格外活跃.因此,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万翔  田昆儒 《会计之友》2006,(27):16-18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一规律对一般企业如此,对上市公司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抽样的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定量分析,以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按证交所行业分类标准分为13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无形资产在各个行业的结构情况及相关信息,试图摸清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出无形资产在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形资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形资产运渐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主导性因素,在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对无形资产垄断性和效率性这两个特征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无形资产间的关系,随后围绕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借鉴作业成本法对单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价,构建企业声誉指数对整体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衡量,以帮助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资产的表现形态正不断发生着变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的专利权、专有技术、秘密配方、电脑软件、研究与开发投入、人才素质等无形资产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一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者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鉴于无形资产所包括的项目在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应该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以便区别不同类型加以确认和核算.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无形资产分为技术型无形资产和非技术型无形资产两类,本文拟就科技企业技术资产的确认、计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