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冰洋 《商业研究》2002,(15):151-152
目前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方面已经初步做到有法可依,但由于《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规定过于简单,特别是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不能与《巴黎公约》的最低要求相符,易使人产生误解,对驰名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罚问题,对驰名商标的犯罪问题等规定得太笼统或没有规定。这都有待于今后的立法和司法进一步加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窦俊杰 《商业科技》2013,(30):93-93
现行《商标法》于1982年制定,并于1993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次修改,2013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修正案正式通过,并将于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本次商标法修改主要是为了与时俱进,响应国家整体上的知识产权战略。修改后的商标法从原来的64条增加到73条,内容非常丰富,相对完善,主要涉及明确商标注册和使用的关系、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归位、进一步明确商标权无效的宣告程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标权的客体为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可以认定商标俗称的抢注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同时,商标俗称可以被认定为近似商标的一种形式,从而适用《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此外,在商标俗称的问题上,不能适用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多数家庭只有一个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重要,而且未成年人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处罚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和未成年人的家庭有关,和整个社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它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处罚上一直使用从宽处罚的方式,但是我国没有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相应的刑法,现行刑法也只是对处罚未成年人做了大致的规定.总而言之,我国现行刑法对在未成年人处罚问题上只有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规定,没有出现操作性、指导性强的规定.因此,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罚从宽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北京工商》2003,(6):63-6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贸易中的商标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著华 《国际经贸探索》2001,17(1):66-69,82
商标权是民商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基本民事权利之一。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贸市场竞争中,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商标的国际保护尚存在一些问题。“入世”在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TRIPS等公约的有关规定,较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商标在寻求国际保护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的建议,即我国商标法应该引入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明确商标反淡化保护;改变现有立法模式,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纳入商标法体系中;具体制度方面也应该加以充实。  相似文献   

8.
余翔 《国际贸易》2001,(3):46-49
目前在美国法律中,有6条规定直接与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有关,即美国商标法第32条第(1)款、第42条和第43条;美国关税法第526条、第337条;美国海关第19号联邦条例第133.23条.以这些规定为基础,美国法院在多年的司法判例中,又总结出一系列判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法律制度日益健全,驰名商标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对驰名商标的法律规定急需完善。认定与保护驰名商标,可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用法律手段制裁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既使驰名商标不受侵害,又可维护市场秩序,推动正当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九)》第一条规定,在刑法第三十七条中增加关于职业禁止的规定。从法律解释方法的角度分析,此条款是对非刑罚处罚的补充。这一规定逐步扩张了非刑罚处罚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对原有非刑罚处罚措施的补充,使得刑罚方法与非刑罚方法的衔接性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刑罚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驰名商标因其巨大的品牌价值需要法律予以保护。新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与新修改的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我国已签定的国际公约等构成了我国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大体格局。这些法律的规定与我国以往的驰名商标保护相比有新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要有效地保护驰名商标,还应当继续完善这些法律。  相似文献   

12.
围绕增值税产生的犯罪可称为涉增值科犯罪,即指侵犯刑法所保护的税收征管秩序,违反刑法的规定,依照型 法规定应受处罚的与增值税有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规定的资格刑存在很多缺陷,除了规定犯某种经济犯罪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外,资格刑基本上与经济犯罪无缘,由于对经济犯罪的惩治缺乏针对性,因而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经济犯罪.完善我国经济犯罪处罚中的资格刑制度,可以将我国非刑事法律对经济犯罪人某种资格的限制或剥夺的规定进行刑罚化,借鉴外国刑事法律对资格刑的立法经验.本文拟从我国刑法关于资格刑的立法现状入手,吸收目前有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借鉴外国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经济犯罪处罚中的资格刑制度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规定的资格刑存在很多缺陷,除了规定犯某种经济犯罪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外,资格刑基本上与经济犯罪无缘,由于对经济犯罪的惩治缺乏针对性,因而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经济犯罪.完善我国经济犯罪处罚中的资格刑制度,可以将我国非刑事法律对经济犯罪人某种资格的限制或剥夺的规定进行刑罚化,借鉴外国刑事法律对资格刑的立法经验.本文拟从我国刑法关于资格刑的立法现状入手,吸收目前有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借鉴外国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经济犯罪处罚中的资格刑制度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5.
华鹰 《商业研究》2003,(8):144-145
商标权取得有注册在先和使用在先两种不同的制度,我国原商标法是采用绝对注册原则,实践证明它有很多缺陷,无法规制恶意注册行为,对未注册商标不能给予法律保护。新商标法关于商标在先权利的规定,调整了绝对注册原则,在坚持申请在先和注册原则的同时,突出保护了未注册商标的在先权利,这就强化了对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可以有效地遏制恶意注册。  相似文献   

16.
张彪 《商场现代化》2014,(14):30-31
由于驰名商标潜藏巨大的经济价值,全方位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刻不容缓。我国虽建立了驰名商标的保护制度,但驰名商标保护制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结合新修改的《商标法》及有关规定,对我国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加以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标法     
商标法是规定商标的组成、注册、使用管理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等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商标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为基本法律 ,主要配套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民法通则》和《刑法》中的有关规定 ,也是保护商标专用权的重要法律依据。我国参加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是调整我国同其他成员国商标法律关系的法律依据。现行《商标法》颁布于1982年 ,于1993年作了相应的修改 ,增加了服务商标的有关内容。《商标法》由总则、商标注册的申请、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注册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会计法》《刑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规定了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企业会计行为起规范作用,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突出。但其中由于法律责任主体不清、无处罚金额分层依据、未区分违法主观过错导致责任追究的操作性较低;行政责任处罚标准数额较低、刑事责任与刑法规定无法衔接、未规定民事责任导致法律的约束力较低。对此,建议完善立法,通过明确法律责任主体、依据情节严重性划分处罚标准、区分行为主体主观方面差异、提高行政处罚力度、建立信用档案、刑事责任与《刑法》规定保持一致、增加民事责任的方式,提高认定法律责任的准确性,增强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度,实现各部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1)
随着我国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逐渐深入,驰名商标的发展已成为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驰名商标保护作为商标权保护的核心,在世界各国均给予其以特殊保护。作为商标法的众多核心问题之一,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问题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即为跨类保护和跨法益保护。在将来的立法和实践中,对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保护制度,并建立驰名商标的事后监管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必将会是我国商标法尤其是驰名商标特殊保护问题争议的核心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刑法吸纳《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的主要内容,对原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及其处罚作了修改补充,为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这对于有效地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新刑法对原刑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及其处罚修改补充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扩大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主体原刑法第127条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工商企业”及其“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