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化发展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进程都迈出了较大步伐,本文对区域化、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悼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以乌拉圭回合协议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化、一体化与集团化、多元化实质上都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它们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区域化是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将是二者的合一。  相似文献   

2.
1994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进程都迈出了较大步伐,本文对区域化、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悖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以乌拉圭回合协议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化,一体化与集团化,多元化实质上都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它们是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区域化是最终实现一体化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将是二者的合一。  相似文献   

3.
宋坚 《国际贸易》1996,(12):35-37
战后以来国际经济关系最重要 的一个变化是集团经济和集团性质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重要趋势。在区域化经济进行最早的欧洲,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系和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一体化成为开发本国人力、资金和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美洲,一体化也初具规模,象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借助于集团或合作来加强本国的地位和力量。亚洲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正在兴起,成为人们广泛注意的经济现象。它的发展势必对我国的对外政策和经济贸易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袁琴 《中国市场》2010,(48):158-160,164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浪潮下,高等教育一体化渐成趋势,香港与内地高校合作办学也因此不断深化。但由于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制约着两地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因此,本文首先探讨新时期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分析两地合作办学的现状与特点,再对所遇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方绍明 《财贸研究》1998,9(6):21-23
<正> 战后以来国际经济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集团经济和集团性质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重要趋势。在区域化经济进行最早的欧洲,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系和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它已把合作从经济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到货币和政治领域,制定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实现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一体化成为开发本国人力、资金和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美洲,一体化也初具规模,象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借助于集团或合作来加强本国的地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一体化两大形式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本文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影响、趋势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寻找有利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际市场区域化与国际市场一体化并存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本文分析了国际市场区域化的特征,即国际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成因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和市场不断高度化等四个特征,进而分析了国际市场区域化的内在原因、动因、重要条件和推动力.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际市场一体化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关注毫不足疑.可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在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同时,存在的国际市场区域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田兴珍 《商业科技》2014,(1):140-141
世界日新月异,国有界,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扩张越来越无界。无论是过去的发达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如今的世界霸主大国以及崛起的新兴国家,经济越来越一体化或者区域化。在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或区域化发展时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主要想从法律层面讨论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员工安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贺翔  胡晖 《中国物价》2006,(12):56-59,55
一、货币区域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自发地推动着货币区域化向前发展,因此货币区域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最为重要的就是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我们从区内贸易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日新月异,国有界,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扩张越来越无界。无论是过去的发达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如今的世界霸主大国以及崛起的新兴国家,经济越来越一体化或者区域化。在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或区域化发展时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主要想从法律层面讨论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员工安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快速拓宽,旅游行业步入区域旅游发展时代,旅游经济区域化与日俱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促使不同旅游区域之间突破常规旅游樊篱,以合作促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和各地区近年来也在旅游业方面加快了区域化合作,特别是在旅游资源共享方面。我国近年来也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旅游资源共享,其中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江三角洲为主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我国区域旅游资源共享的典型成功代表。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历史合作进程进行回顾,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共享的战略主要包括了旅游资源—产品—市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和旅游交通—设施—信息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贸易与投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10+3)经济一体化取得长足的进展,经济区域化给东亚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绩效。文章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深入地分析了东亚经济区域化带来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效应,并通过计量模型对东亚地区的FDI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东亚FDI与进口和出口都是互补关系,即FDI促进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加剧、劳动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延伸,区域之间的合作愈加密切,跨行政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界定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时,应全面考虑不同行政区划的地理邻近性、产业关联性,本文基于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与跨行政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以及借鉴美国、日本的都市圈模式等因素,对跨行行政区创新体系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合作己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标志,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建立FTA,会给中韩两国带来共赢的结果,这已成为中韩两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中韩FTA在许多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研究中韩两国FTA争论的焦点对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推动中韩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但是,从现实来看,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18.
诸廷助  何起东 《商业研究》2005,10(19):16-19
区域化和全球化是一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区域化对全球化的作用是多维的,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国际政治的双重结果,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并为政治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型合作关系——亚欧经济合作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点 1996年3月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一次亚欧首脑会议建立起来的亚欧合作对话机制,标志着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到来,亚欧经济合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在低层次基础上的合作亚欧会议对话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发展进程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但亚欧经济合作的内在因素决定了这个模式只能是低层次的,尚难以建成类似欧盟合作层次较高的集团。从时间上分析,欧盟集团自其前身欧共体建立时起,已经过了40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但是,从现实看,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