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N市J社区中流动摊贩和违建商铺构成的社区非正规经济空间为研究对象。用"空间—社会"互构的视角分析社区非正规经济空间的生产逻辑,从国家、市场和社会行动三个视角对互构模式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在总体性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社区空间治理体制包含一系列管制社区非正规经营行动的话语、政策与管制联盟,是规训社区空间的结构性制度力量;市场资本流动促进城市发展、增强政府能力,城市化、老城更新等空间重构运动标志"制度—资本"联盟的形成;但是经济导向的政企联盟加速空间交换价值和非正规空间使用价值的冲突,引发空间争夺与冲突,反而制约制度和资本的空间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空间本身已成为资本生产的对象和增值的场所。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为城市空间格局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城市通过空间生产可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集聚外部性和规模报酬递增。为了深入分析空间生产的过程,构建了基于新古典逻辑的空间生产模型,通过空间资本深化与空间资本广化机制系统分析了城市空间生产、空间修复和空间扩张现象,结合洛阳市城市空间演化的轨迹,试图揭示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一般规律。空间生产模型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应引导空间资本合理流动,形成空间生产的有效机制,在空间与产业双重维度下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构建协调有序的大中小城市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组织体系,在协调、均衡、共享的理念下引领城市精明、紧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Smith的租差理论从生产/供给的视角,认为绅士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与路线,借助土地产权的理论视角,对Smith的租差理论进行重新诠释,认为绅士化与再开发,不仅是资本主导的"回归城市运动",更是资本与权利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再生产过程。由再开发转向再生产,从关注城市物质空间的变迁转而关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的互动机理及其相应的空间效应,将是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城市空间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资本的不平衡发展是空间生产理论中的经典代表,它不仅是马克思理论中用来解释资本创造利润本质的经典论述,更揭示了当代空间生产的源动力。选取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有产物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本的不平衡发展视角结合其空间生产的历史过程,分析资本在其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不平衡选择、行政界限的突破和重新划定以及社会关系不平衡的塑造来维持其不间断的利润生产。由此得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资本不平衡发展所具有的两个特殊属性:一是大量而充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成为资本价值利润创造的优势;二是全球资本和行政制度的共同推动,愈发促进了资本利用城市内部经济形式的差异、社会劳动力结构的不平衡进行生产积累。资本积累将不断寻求各种内在的地理扩张、空间重组和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继续发挥其政治经济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6.
夏云 《河北企业》2020,(1):57-58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基于空间生产所产生的同质化、环境破坏、空间压迫等问题,这是城市治理的困境所在。空间生产理论主要探讨了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空间、资本和权力间的关系,这就为分析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尝试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背后的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发展要遵循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庞果 《企业导报》2011,(5):19-20
通过对武汉市普通农民工日常生活和工作范围的访谈,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空间消费状况,并分析其空间消费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的是农民工空间消费范围小,多重消费空间重叠,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稀少,空间消费层次低。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受到个人资本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基础上分析和讨论城市空间的蛋糕分配,并提出改善农民工空间消费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经济兴起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成为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本”估算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了2010年各地级市的文化资本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际“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沿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二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C—D函数模型对“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城市文化资本”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资本,但也具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最后,就“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城市数据为基本资料,采用生产函数,利用制度变迁因子,对转型期制度变迁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不但具有空间的分异性,亦具有等级分异性;同时,与制度要素相比,资本投资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劳动力数量的投入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水、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能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效应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集中反映为城市二、三产业为主体的一切部门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具有人口、财富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非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占支配地位、经济活动具有对外开放性等特点。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宁波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以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县域经济,为宁波经济的起飞和领跑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宁波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然而,随着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