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资产负债表的填制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会计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资产负债表中数据的计算和填列并不十分容易,如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填列,就比较容易混淆,学生往往搞不清楚。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口诀+T型账户"法。口诀的运用是便于学生进行分类和记忆,T型账户则便于学生计算,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主要报表之一,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直接根据有关会计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而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比较复杂,采用分析填列法较为简便。用这种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关键是如何进行分析计算。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会计业务比较复杂,而现金流入和流出又分布于多个科目,分析计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质量。笔者在运用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工作实践中,反复进行理论推导,使之成为易懂且便于操作的现金流量表公式,并将其与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功能相结合,从而为企业提供一种准确、经济、简便、灵活、适用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风华 《财会通讯》2007,(12):70-71
一、Excel链接相关公式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设计思想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也可直接根据有关会计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比较复杂,采用分析填列法则较为简便。但利用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分析计算,企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会计业务非常复杂,现金流入和流出又分布于多个科目,分析计算准确无误对一般会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现金流量表正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工作底稿法、T形账户法和分析计算法等,工作底稿法、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程序复杂繁琐,所编制的调整分录不易理解,难度较高,很容易出差错,而且所编制的调整分录与原始经济业务相脱节,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据此编报的现金流量表信息追根溯源性差,不便于日后对其审计;分析计算法也需要对现有的账簿记录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大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每一项报表数据,很费时费力,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  相似文献   

5.
有关教材一般采用列表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但按照教材的方法授课,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运用T型账户,对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金额与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两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这样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秀南 《价值工程》2014,(9):134-135
利用T型账户这一辅助手段对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既可以把抽象转化为形象,又使学生容易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手工环境下,科目汇总表的传统编制方法是:先采用T型账户汇总,依据待汇总的记账凭证上的一级科目设置T型账户,登记完T型账户后,在每个T型账户的最后一个数字的下方划一道横线,在横线的下方算出并写上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试算平衡后,再将各T型  相似文献   

8.
刘啸尘 《财会月刊》2013,(12):96-97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难点主要在于持有期间的收益确定及溢折价的摊销。而T型账户法能直观、全面地反映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整个过程,使得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变得清晰明了。本文主要阐述T型账户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初学者更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7):32-34
借贷记账法是当前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即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是《基础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作为初学者,由于学习会计的时间短,面对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写,会感觉毫无章法。为了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繁杂的关系清晰化,本文引入T型账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希望能够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并为T型账户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计价对比账户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核算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产,又称业务成果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是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中的一种,近年来,在初级会计学教材中,有的没有将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纳入,即使有的教材有此内容,但是在分类中没有了“计价对比”这类账户。笔者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因为账户在按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是  相似文献   

11.
荣树新 《财会月刊》2010,(11):22-22
在手工环境下,科目汇总表的传统编制方法是:先采用T型账户汇总,依据待汇总的记账凭证上的一级科目设置T型账户,登记完T型账户后,在每个T型账户的最后一个数字的下方划一道横线,在横线的下方算出并写上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贷方发生额合计数。试算平衡后,再将各T型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抄录到科目汇总表中(传统的科目汇总表主要是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三栏),最后据此登总账。  相似文献   

12.
T形账户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琳 《审计月刊》2010,(4):52-53
T形账户作为基本会计工具,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有助于简化复杂经济业务的核算。本文通过阐述T形账户在一些复杂经济业务核算中的运用,揭示其内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主表的编制方法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也可以采用公式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对会计人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公式法下有关项目填列的计算方法一些会计人员不甚理解,在此笔者就此方法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以便使会计人员能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填列报表项目。  相似文献   

14.
贾炜莹 《财会月刊》2012,(32):55-57
目前,多数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有根据相关科目记录进行分析填列的,即采用分析填列法。本文通过企业日常发生业务的会计分录,推导出"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公式,并举例说明了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期间 (月份、季度、或年度 )终了必须计算汇兑损益,即对于各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企业应按照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并将其与记账本位币账户中对应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其差额即为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关于汇兑损益的确定方法有多种, 2001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用书中采用了列式计算法。该种方法在每个外币账户发生的业务较少时比较简便,但在业务较多时就显得不够简洁了;同时,利用算式计算的结果有时很难确定正负符号,从而影响账务处理时汇兑损益及相关账户的记账方向。笔者在教…  相似文献   

16.
余长友 《财会通讯》2004,(12):41-44
笔者认为,通过使用T型账户编制调整分录是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简易方法,现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该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和折价。目前一般的做法是以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计算表计算债券摊余成本,本文运用T型账户进行计算,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方法更为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8.
编制现金流量表一般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现金流量表准则”)指南的规定,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在经济业务处理完毕后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编制调整分录,计算出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现金收入和支出额,这样在期末时工作量较大,同时调整时受会计知识或技术的影响,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特别是一些需要补充调整的事项。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较为直观的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直接确认法。采用直接确认法不仅可以解决编制调整分录的繁琐工作,而且还有利于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9.
用“工作底稿法”和“T字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都需要分析有关账户或报表的数据,它们都对编制报表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而且运用时只能进行手工操作,比较繁琐,出错率也高,普及和实用性不强。笔者认为,可以从直接法编制入手,对会计账簿的记录方法加以完善,即设置日常现金流量备查簿和多栏式现金流量明细账等方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20.
一、传统编制方法的缺点一是编制程序多、方法复杂。不论是工作底稿法,还是T形账户法,都要新设专用账户,在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基础上编制一系列调整分录,再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或专用T形账户,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