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合同属于射幸合同,实践中,保险人往往寄希望于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不发生保险事故,从而获得保险费利润,因而很少主动主张解除保险合同.不过,<险法>规定保险人有合同解除权,但是我国<保险法>第36条关于保险人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要求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本文以后统称为"投保人、被保险人违反防灾减损义务")之保险合同的解除规定存在许多缺陷,笔者在此发表些拙见同<保险法>的研究同人商榷.  相似文献   

2.
不可抗辩条款又称不可争条款或不可抗辩规则,基本内容是: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从保险合同成立之日或者生效之日起满一定时间后,保险公司不得以在订立合同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未尽如实告知义务为理由而解除保险合同。该条款完善了我国《保险法》,但依然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阐明了不可抗辩条款与保险欺诈、合同撤销权的关系,指出三者的冲突和适用的问题,针对它们的冲突和适用,国内外立法和学者的观点不一。基于我国的现状和基本国情,保险欺诈和合同撤销权均不适用于不可抗辩条款。第三部分分析我国现《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有哪些问题存在,如适用时间不明确、适用范围笼统、未设置适用的例外情形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国外立法相对完备,我国学者也对其阐述观点,应该规定明确的适用时间和适用范围,设置例外情形,对以后《保险法》的修改提供借鉴。第四部分为弥补我国不可抗辩条款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在立法上明确适用时间和适用范围,学习借鉴国外保险法设置适用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认为作为特殊的诈骗犯罪,其起刑点高于诈骗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应高于诈骗罪,并且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应通过具体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避免司法实践中对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认定、量刑档次上产生分歧,造成法律适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保险标的物的风险处于不断变化中,而在保险合同缔结时的预期风险与合同履行中的风险会出现较大差异。加上保险合同又是继续性合同,如果危险严重超出缔约时保险合同所承保的程度,势必加重保险人义务,破坏原有对价平衡。所以当保险标的物的变化严重增加时,保险法规定了相对人的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使保险人有机会对危险增加的事实情况重新做出正确评估,决定是否继续承保或以何种条件继续承保,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然而,我国保险法对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的规定过于简单,实务操作中不免存在问题。本文讨论了保险法中危险增加时通知义务的具体适用情况,界定了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的性质、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及法律后果等问题,对新保险法中危险增加时通知义务的适用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庆 《乡镇企业科技》2010,(30):235-236
我国的新《保险法》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更强调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不可抗辩条款,是指人身保险合同生效满一定时期(一般是两年)后,就成为不可争辩的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解除保险合同或拒绝承担保险责任。此条款有利于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保险深度和密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保险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保险市场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保险双方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诚实信用义务。本文就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法中的适用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新<保险法>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更强调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不可抗辩条款,是指人身保险合同生效满一定时期(一般是两年)后,就成为不可争辩的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解除保险合同或拒绝承担保险责任.此条款有利于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充分反映了区域技术要素流动情况,是技术市场的"晴雨表"。文章总结了有关技术合同的各种奖励和优惠政策,在分析湖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现状及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1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修订后的保险法共分8章187条,分别为总则、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保险经营规则、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保险业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修订后的保险法将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保险法》对投保人的义务规定存有疏漏及不当之处,致使保险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正确、及时地处理,有必要对投保人的义务问题加以探讨,以便于以后修改法律时以规制、维护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3,(25):285-287
近因原则是我国保险法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我国,尽管《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近因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法院和仲裁机构对保险纠纷案件处理中,近因原则已成为判断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本文试以阐述近因原则之内涵,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论述其在实践中的运用规则,从而为完善我国保险立法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中,经常会遇到"黑白合同"问题,认定这些合同及其补充协议的性质是审计的关键。本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阐述了"黑白合同"的实质及其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保险法》有利于保护投保方合法权益和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但仍存在缺陷:核保期的责任归属仍难以解决;免责条款的规定过于笼统;疏忽了对恶意重复保险的规定;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仍未得到确立。为保证新《保险法》顺利实施,建议:明确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标准;取消免责条款的口头说明形式;明确保险人过错导致退保的处理;区分善意重复保险和恶意重复保险;赋予保险公估人以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新《保险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着重分析了免责条款的告知形式不够严谨、退保的规定模糊不清、未限定保险投资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投资比例、对保险业务分类标准与企业会计准则不一致、保险公估人被边缘化等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评估》2009,(10):1-14,31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修正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南京:2012年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班举办近日,由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主办,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协办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班"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2条明确了保险的定义:"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保险成了我国财产风险的一种保障,但与此同时保险行业的风险性也较强,因此需要完善的保险制度约束。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是核心内容,它是建立保险合同法的基础,也是判断保险合同有效性的有效措施。然而,我国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存在一定问题影响财产保险合同的签订进展。本文通过对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的基...  相似文献   

19.
责任保险和保险利益是保险法学当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对第三者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财产保险。按承保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产品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顾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等类型。本文将从责任保险的产生渊源和逐渐演变形成来说明责任保险制度存在原因和必要性;同时也分别对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保险利益原则的存在原因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责任保险和保险利益是保险法学当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对第三者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财产保险。按承保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产品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顾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等类型。本文将从责任保险的产生渊源和逐渐演变形成来说明责任保险制度存在原因和必要性;同时也分别对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保险利益原则的存在原因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