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和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是教育自身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长军 《黑河学刊》2007,1(3):13-1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人的主体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内,正确理解人的主体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人的主体性建设的要求和人的主体性建设的途径,这是当前理论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成臻 《魅力中国》2009,(12):137-13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在分析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扩大开放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多方面的背景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要实现培养主体人、创新人、自由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自笛卡尔以来,哲学上出现了主体性的觉醒,即认识论的转向。单纯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成了自我封闭的主体性,主客二元的悖论最后不得不以客体消融于主体的方式结束。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主体性是以人的实践性为基本内容的。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也是基于人的实践的主体性之上的。这样一种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现实的主体,而不是理论的设定。...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英 《理论观察》2004,2(4):18-19
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哲学家们对主体性做了不同的解释,从对主体性的超验性理解到先验性概括,主体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马克思在对前人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了人的主体性以生成性的内涵,科学地揭示了主体性的本质.马克思的生成性、主体性在当代仍是不可超越的科学的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二者的契合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这一基础之上。社会治理的要义是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公民个体等所有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体性,通过合作协商,实现社会共治。而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也要通过人的主体性。因此,人的主体性是社会治理与伦理相契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普遍现象,这种普遍性建立在被计算和能被计算的基础上的理性原则上.物化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结构中,存在社会物化和意识物化两种形式,归结为人的主体性丧失的过程和结果.他试图在总体性原则指导下,消除物化的社会存在和唤醒无产阶级意识,克服物化造成人的主体性丧失,重构人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性是人类的自觉、自立、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主体性哲学的未来发展既不会是日益膨胀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会走向衰落,最终被"解构"。而是在自我超越,不断走向其合理形态,实现自我升华,获得永生。通过对主体性产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旨在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来探讨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未来路向,从而揭示在全球化时代,主体性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者在颠覆主体后 ,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 ,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中主体性的发展历史后 ,主要分析了当前在反主体性浪潮中涌动着的这股重建潜流 ,这股潜流主要表现在怀疑论、肯定论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性态度中  相似文献   

10.
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也是整个人类世界存在的价值所在.人的主体性一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题,主体性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虚拟认识中的思维方式由实体性思维向动态的关系思维转变,对于人的主体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主体的本质力量、感知能力、认识效率、创新能力等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又受到因技术异化而带来的自我认同的危机、主体意识的退化、伦理道德的危机和人际交往的障碍等严重束缚。只有面向未来,厘清虚实,在二者的共生互动中不断克服主体性的危机,才能实现主体性的超越和解放。  相似文献   

12.
齐宏 《魅力中国》2013,(11):108-108
新课程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跟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力 《魅力中国》2013,(6):30-30
主体性问题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它在哲学史中的出现与发展展现了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人对于自身及其主体性的觉醒和认同。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古希腊哲学是起始于对自然的探索,但是主体性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毕竟与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密不可分.而人类正是在探索自身的过程中才日益深刻的解释和改造整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提倡人的觉解,通过觉解程度的提高实现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成熟个体产生的前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从认识的角度发展了人的主体性,对人生境界说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主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何刚晴 《理论观察》2013,(11):11-1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是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从人的本质出发,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主体;从劳动异化入手,批判了世俗运动的经验主体.马克思主义重构主体性,以启蒙思想家卢梭、狄德罗等思想为资源,提出了感性主体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的异化等问题的必要手段,从现代性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美学思想是以感性为哲学核心的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美学思想以人在历史的实践中建立起真正属于人的自由王国为终极目标,解决感性主体和理性主体的矛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6.
民生作为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问题,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相伴而生的.马克思的民生思想沿袭了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路径,扬弃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民生思想,把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根本立足点,凸显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当代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研究应该根植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拓展“现实的人”的需要的文化向度,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中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现状,寻找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所以现代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原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要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一、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必要性1.贯彻主体性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根本要…  相似文献   

19.
董洋 《魅力中国》2010,(14):60-60
认识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认识主体性是指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认识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的性质,是认识在与其客体的关系中体现的主体的品格。主体性始终是在认识中起着及其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研究认识主体性有助于更加了解认识的特性与功能,在实践中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思想的产生,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相适应的.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培养,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其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