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在网络语言正不断介入汉语语言环境之中,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本文通过简析网络语言发展情况,浅议在当代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语言存在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及应对网络语言影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隐喻性思维与中西文化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理解"和"经历"这两个词将隐喻引出语言领域。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它构成文化、传承并创造文化。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与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按目前较流行的OECD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模式不同的一系列特征:财富创造体系对数据、概念、符号的即时传播、扩散的依赖性;生产要素的知识化;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制造模式和服务业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世界当中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网络语言体系,随着影响范围的扩大网络语言在日常的现实交谈中也得到了应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和好奇心比较重的年龄段,对于所接触到的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这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跟对次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的作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完整性以及传承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网络语言的发展,是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文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冲突。网络文学与汉语言之间的碰撞,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以及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并对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符号学的秦俑馆名牌景点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符号学和传播学来看,旅游品牌用以指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具有一定涵义的传播符号和消费符号。据此,本文构建了双角度"三位一体"旅游品牌符号系统,该系统由品牌生成—符号传播—消费者解读3个方面构成。同时由于企业解释、媒介传播与旅游者解读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传者和受众的双向沟通问题。西安秦俑馆是陕西及中国国际旅游名牌景点,本文以该名牌景点为案例,分析了其"三位一体"的特征和其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可知,品牌符号理论指导旅游品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旅游企业在抓好品牌质量同时,须重点注意品牌生成过程的"神话"制造、品牌的传播和游客对品牌涵义的真实解读3方面。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成为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渠道,其中语言和符号的互动在促进文化理解和优化旅游体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海南三亚为案例,探讨旅游体验中的符号与语言互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应用旅游符号学、跨文化交际理论及跨文化理论框架,分析三亚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探究游客与当地文化的互动模式,同时揭示符号解读的多样性、语言互动的复杂性及跨文化差异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强调有效的语言交流和对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理解在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优化旅游体验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世界上一种用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它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上来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表现。从精神、艺术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书法艺术具有超越实用书写的价值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9.
用大数据把握旅游管理部门宏观调控的主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云 《旅游学刊》2014,29(10):9-11
正大数据是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集合。它有别于单纯结构化的传统统计数据,主要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符号等非结构化形态存在,具有数据量巨大(volume)、结构多元(variety)、增速很快(velocity)和价值密度低(value)等特征。它颠覆了传统的统计思维和方法,正成为国家进行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使政府公共管理呈现崭新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具有相一致性的地域单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划分边界;政治学把区域看做是国家管理政单位,按行政权力覆盖面划分界限;社会把区域看做作为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其边界可以越过和行政边界,也包括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经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言是人们了解最新发生事件的重要媒介之一,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公共语言,对整个社会氛围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新闻语言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弊端,社会用语缺乏真实性与纯净性,现代传媒趋向于制造一些负面影响,发表的文章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为了促进新闻语言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就新闻语言和现代传媒素养弊端的形成以及原因做分析,希望新闻语言可以以更加规范的姿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语言文化在滨水旅游景区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现有及潜在旅游景区提出改革并探索其语言文化符号所带来的意义,从语言文化符号意义对南宁旅游景区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升南宁旅游景区的特色,促进广西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时代,网络宣传对于旅游地品牌的构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在旅游地品牌符号“三位一体”系统构建基础上,基于政府旅游网站对中国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进行比较研究。网站上研究的符号主要包括当地的旅游宣传口号、视频影像、图片及网站的语言设计等。首先,根据荣格原型理论把各研究样本旅游地的旅游宣传口号分成4大类;其次,随机抽样进一步探讨各旅游地所有品牌符号的匹配性;最后,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和商业网站旅游地口号的对比研究,分析旅游地宣传口号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部分旅游地网站旅游地宣传口号缺失,同时网站上各符号表征内容存在不和谐之处。目前,中国省域旅游地口号反映了3种不同知觉原型,并且官方网站旅游符号的打造反映了权力的操作,意识形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官方网站与商业网站的对比发现,整体上旅游地品牌口号愈来愈趋向于抽象“生活方式”的诉求,在商业旅游网站中意识形态的竞争日渐让位于意象形态的主导。  相似文献   

14.
董培海  李伟 《旅游学刊》2016,(11):128-137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生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重点关注旅游体验乃至旅游本身的符号意义.研究认为,旅游符号研究不仅推动了旅游研究的理论原创,促进了旅游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极大地扩展了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成为新时期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本研究基于符号学视角,选取黄山市屯溪区毗邻的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分别作为传统与复建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符号学理论框架。实证分析表明:传统与复建两类历史文化街区均形成了主题定位、文旅功能、空间布局、物质载体、业态产品、旅游服务六方面的文化和旅游符号,前者以传统文化符号居多,后者以现代旅游符号居多;两类街区文化和旅游符号融合的独特性、凸显性、融合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偏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后者偏向旅游介入的适应性。据此提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趋向”和复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趋向”的文旅融合路径,两类街区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文化资源符号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符号空间整合化、文化符号全景化,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化、旅游服务品质化,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全球自然保护和科学利用的规范语言和普适理念,除了承担保护自然资源责任以外,也为满足人类对自然美学、环境教育、户外休闲等多方面的诉求提供了可能.在新常态下,国家公园亦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通过围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推动我国一直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各类保护区体系向国家公园统一体系转型,为我国国家公园系统化、科学化、规模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符号,如建筑物上、交通工具上、电视上甚至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都充斥着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符号。文旅衍生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载体,承载着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文章结合施拉姆循环模式,将文化符号构建(编码)、文化符号转换(译码)、文化符号应用(释码)融入文旅衍生品设计研发中,以期提炼归纳出具有可操作性、普适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彭丹  蘧海伦 《旅游导刊》2020,4(2):64-76
近年来,慢旅游的话题开始得到学者关注,但已有研究较少从"旅游与现代性"的角度对个案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基于对去过丽江古城的受访者和潜在旅游者的访谈数据,借助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高频词提取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探讨丽江古城慢旅游的两个维度:环境和慢旅游体验。本文还挖掘出丽江古城作为慢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原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当地生活理念的互动构成了当地慢旅游的基础;旅游利益相关者制造了"慢"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契合了当代旅游者的需求和认同,助推了丽江古城慢旅游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