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秩序,使真正的优质产品难以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还像隐形“杀手”,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极大损害。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往往以低价倾销,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竟这些“杀手”请回家中,组织这组报道,意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假冒伪劣产品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将假货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2.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抑制了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的危害,净化了经济秩序。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暴利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继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且更加狡诈。  相似文献   

3.
2001年,中国消协把年主题定为“绿色消费”,旨在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选用未被污染有助于大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保护健康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迎接新的世纪,颇具远见卓识,寓义深远。但放眼市场,假冒伪劣肆意泛滥,严重地危害健康,污染环境,不由得使人忧心忡忡,顿生感慨:绿色消费,想说爱你不容易! 黑色“杀手”何其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经营者缺乏经营道德和法制观念,生产和兜售形形色色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健康的产品,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4.
1.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些商家为谋取暴利,大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某消费者在一个服装展销会上购买了一件“华伦天奴”牌服装,后来发现这件服装既无生产厂家名称、也无生产地址,属于假冒产品。据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服装展销会上销售的服装、鞋帽等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和假冒产品。在此提醒消费者,在各类展销会上购买商品,应加倍留心商品质量。2.广告虚假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广告具有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所以虚假广告极易误导消费者。有消费者投诉某品牌去…  相似文献   

5.
所谓“陷阱”取证,是指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假扮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产品,进而查获生产者、销售者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并对其予以行政处罚的一种取证方式。由于近年来制假、售假活动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狡猾,一些地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或多或少地采取此类方式,查明行政相对人违法事  相似文献   

6.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其对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造成巨大的危害,假冒伪劣产品为何屡禁不止?本文将从网络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原因为出发点从法律对策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广告监管中的“软约束”与“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广告公司在利益的趋使下,与一些制假售假企业共谋,有意误导消费,为假冒伪劣产品走向市场鸣锣开道,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如何进行整顿,笔者以为,应该从“软约束”与“硬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所谓“软约束”,就是对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8.
慧眼看木门     
在目前的家居装修中,木门仍是居室门的首选。为了避免消费者花了钱买的却是“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选购木门时一定要了解木门的分类,现将木门分类与特点介绍给消费者,以避免购买时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9.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危害极大,有人甚至将其形容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打击假货成为各国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与制假者的斗智斗勇中,不少国家都有自己的绝招儿。澳大利亚小额投诉法庭大受欢迎假冒伪劣商品在澳大利亚难以立足,因为这里有一套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的体系。除了联邦消费者事务局和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这两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机构外,各州还有小额投诉法庭,以便迅速审结商品质量投诉案件。按规定,这些民事法庭有权判决10万澳元以下的赔偿…  相似文献   

10.
年年3.15,岁岁话质量。假冒伪劣商品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还对民族工业品牌构成威胁、造成冲击,同时也不符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生产行为,国家政府机构在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同时,中消协还根据维权的热点、难点和工作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展“讲诚信,反欺诈”、“安全、健康、明明白白消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入新世纪后,中消协将“绿色消费”确定为2001年年主题。本刊记者就“绿色消费”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消协秘书长杨竖昆。  相似文献   

11.
《上海标准化》2008,(3):16-16
“春令热线”12365开通当日,有一位消费者打来电话,投诉2005年10月配的一副眼镜存在质量问题,镜框左右不对称,是假冒伪劣产品:热线工作人员礼貌地答复:“产品外观质量不在质量检验鉴定范围内,且没有明显的使用质量问题,因此无法受理:”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开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年主题活动,并计划通过活动切实解决一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以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受尊重等权益,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逐步得到改善。无疑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平心而论,放眼市场现状,商品上的假冒伪劣,广告上的胡乱吹嘘,消费者的权益被肆意侵犯,不得不使人深切地感到,消费环境,真的让人不放心。假冒伪劣,防不胜防。由于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唯利是图,在生产经营和公共服务方面,兜售和提供假冒产品及劣质服务,令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黄锦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从中牟利。《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和广西电视台多次在“焦点访谈”及“八桂质量行”栏目中作过多次报道。然而,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消费者报今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超市诚信状况大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在超市消费时并不设防,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而少数超市则利用广大消费者对超市的盲目信任,缺乏自律和诚信,暗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消费者。此次调查共回收表格2180余份,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在超市消费时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其中有81%的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不会注意“超市所售商品是否存在假冒伪劣问题”;27%和42%的消费者平时“不会”或只是“有时会”注意超市所售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或其他产品标识;76%的消费者一般不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个别企业为不择手段牟取利润,竟目无法纪地将假冒伪劣产品投放市场。如何针对当前的形势,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打假治劣工作中,主要宜注意“十性”。 1.经常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由于法制建设未健全,非正常经营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会继续存在,加之消费者也存在非正常的消费心理,如过分  相似文献   

16.
应该承认: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消费时期——物质文明空前发达,消费者信心满满,商品“短缺”离人远去.乃至“过剩”正在成为烦恼;同时,这也是最坏的消费时期——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操守遭遇质疑,假冒伪劣产品时常冒头.各种风险和陷阱无时无刻出现……饱尝苦头的消费者盼着:如果能拥有一个没有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商业欺诈,没有霸王条款。没有行业黑幕和潜规则的消费环境该多好!  相似文献   

17.
“假洋货”不再逍遥市场了昔日让消费者倍感头痛的假冒伪劣进日商品,经过广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南宁市工商局和南宁市消费者协会等部门一段时间的清理整顿,进口商品的质量问题有所减少,从而减少南宁市民的一些忧虑。为了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进口商品的违法活动,净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庞大,管理混乱,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混杂其中。近几年来,化妆品的安全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女性消费者被劣质化妆品“毁容”的事件更是屡屡见诸媒体。 日前,本刊记者对北京市化妆品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记者先后走访了一些大型综合商场、大中型批发市场和部分美容院,并对50名女性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大型综合商场:进货渠道正规,赢得消费者信赖。记者走访了百盛.中友、银座百货等大型综合商场,结果表明,对于高档次化妆品。85%的消费者认为是正品,10%的消费者表示怀疑,5%的消费者表示不清楚;对于中档次化妆品,9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来自正规厂家,60%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这种综合商场购买;对于普通化妆品,90%的消费者表示综合商场的可信度大,也有60%的消费者表示不挑剔消费场所。 化妆品批发市场:假冒伪劣问题突出。记者走访了天意、万通和安安化妆品批发市场。对于高档次化妆品,90%以上消费者认为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5%的消费者认为产品可能是从厂家直接拿过来的真货;对于中档次化妆品,70%的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表示怀疑;对于品种繁多的普通化妆品,消费者表示六成以上的品牌都没有听说过。美容院:进货渠道复杂,品牌冒用严重。调查显示,部分化妆品是直接从厂家购买原料配制,再高价卖给消费者。一部分是“水货”和“行货”,还有一部分是冒牌货。 据调查,目前消费者对化妆品质量的满意率仅为两成;对化妆品使用效果的满意率则不足两成;四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虚假宣传;四成消费者有过因使用化妆品导致皮肤受到伤害的经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将开展质量、安全、健康年主题活动“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并计划通过活动切实解决一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以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受尊重等权益,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逐步得到改善。无疑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平心而论,放眼市场现状,商品上的假冒伪劣,广告上的胡乱吹嘘,消费者的权益被肆意侵犯,使人深切地感到,消费环境,真的让人不放心。假冒伪劣,防不胜防。由于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惟利是图,在生产经营和公共服务方面,兜售和提供假冒产品及劣质服…  相似文献   

20.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部门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售行为能否取得明显成效更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就汽车产品而言,拼装汽车、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等行为不仅损害了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其对汽车安全性能的严重影响也正在构成对社会公众利益的极大威胁,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遏制。假冒伪劣汽车配件市场的发展已有多年,近年日趋严重,其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坚持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但可以说绝大多数假冒伪劣配件首先是不符合各类技术标准的产品,从而难以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