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过去两三年里,香港的百万富翁人数增长明显,很大程度归功于香港的楼市、股市双繁荣。为了控制楼市暴涨带来的风险,从2012年至今,香港政府出台多项辣招,楼市热度稍减。有专家预计,2014年房地产带给香港家庭财富的增长,将低于2013年的8%。楼市交易量下滑日前,瑞信研究院发表的第四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8-20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就在两年前,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时,受到全球经济低迷、非典危机、政治因素以及银行大量呆帐的影响,亚洲房地产市场状况不佳。香港楼市下滑造就了大量的负资产业主,新加坡楼市暴跌,日本则陷入了近10年的第三次衰退。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两三年里,香港的百万富翁人数增长明显,很大程度归功于香港的楼市、股市双繁荣。为了控制楼市暴涨带来的风险,从2012年至今,香港政府出台多项辣招,楼市热度稍减。有专家预计,2014年房地产带给香港家庭财富的增长,将低于2013年的8%。  相似文献   

4.
回归十年,内地与香港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发展中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市场的十年与香港回归的十年基本重合,十年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处处显示出“香港经验”的印记,十年后,这些“香港经验”仍然值得内地房地产行业继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整个行业萎缩,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兴衰问题,更涉及40多个行业的健康均衡发展,是个社会化的大问题,涉及面广,潜在危害巨大,重新梳理经济治理的思维十分必要。房地产危机外溢已形成规模(一)房地产库存出现历史高点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4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全国楼市呈销售量价增速双降的局面。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市场成交持续低迷,楼市供需失衡的局面已经显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相似文献   

6.
酒店业是促进香港旅游业 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香港旅游业与贸易、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并列为香港五大经济支柱,更是主要的赚取外汇的行业之一;1992年起,香港旅游业已由第三上升至第二大出口创汇行业,仅次于纺织暨成衣制造业。1983年香港旅游业收益为108.6亿港元,1993年已增长到532亿港元(均不包括内地游客消费),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6%。在增长迅速的旅游收益中,酒店住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轮清晰可见的楼市成交量和价格的反弹。6月份开始,楼市"反攻"情绪逐步显现。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热点城市,各档次楼盘项目都出现了价格的反弹和成交量的增长。8月底,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房价反弹压力增加。刚需引发本轮反弹进入2012年,来自国家统计局以及市场机构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以及热点城市的房价均出现明显的下行。  相似文献   

8.
蔡茂水 《特区经济》1998,(10):35-35
<正> 1、现代泡沫经济容易造成投资结构失衡,经济畸形发展 现代泡沫经济主要发生在有价证券、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虽然风险高,但容易获取暴利,所以大量的社会资本都流入这些行业,甚至大量的生产经营资本在高额利润的引诱下也转移到这些行业中来,造成社会投资结构失衡,产业空心化,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畸形发展,虚拟经济迅速膨胀,从而破坏了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平衡,危及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2、现代泡沫经济会恶化金融资产的质量、诱发金融危机 现代泡沫经济的形成是与金融放松密不可分的。由于金融放松,使得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汇市、楼市等,从而将股市、汇市、楼市炒高,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其中。投机者又用手中的股票、房地产证等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投入股市、楼市、汇市等,使得经济泡沫不断膨胀,金融资产的风险越来越高,一旦现代泡沫经济破灭,股市、楼市、汇市大跌,巨额的不良债权就会凸现出来,引发金融危机。日本和泰国就是典型的例子。80年代中期日本放松金融管制,大量的信贷资金涌人股市、房地产市场,使得日经平均指数从1986年初的13000日元猛升至1989年末的39000日元,同期东京、大阪、京都等六大城市商用地价指数也从200点猛升至521点,股票市值从相当于日本G  相似文献   

9.
君度 《沪港经济》2014,(9):46-47
正香港房地产行业一直是大中华区的行业标杆,精明的香港开发商往往会给内地同行带去一些新的经营理念。不过,香港房地产行业也有一项"创新"被世人诟病,那就是设计出"发水楼",即在合法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令单位"发水",使其利益最大化,人们戏称这样的设计为"奇则"(即奇妙的设计图则)。尽管香港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未有丝毫的松懈,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香港楼市却重新火热起来,楼价再创新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14,(10):28-29
正全国市场出现明显的分化,房地产行业呼唤更具差异化与市场化的调控举措。进入5月,楼市在传统的销售旺季中继续遇冷,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北京楼市成交量跌破历史新低。而不仅是北京楼市成交量同比创下较大跌幅,全国主要城市的楼市成交情况继续低迷。与以往相同的是,这一轮楼市低迷伴随而来的是,地方政府的蠢蠢欲动。"限购"是本轮房地产调控的关键词。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香港楼市今年升幅可达两成香港私人住宅楼宇市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于今年初开始逐步好转。在市场供不应求及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刺激下,会促使楼市转向繁荣,预计今年全年的增幅可达两成以上。香港住宅楼市在最近的发展有两个特点:①置业家用以及投机商炒楼焦点已开始...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港股连日急升主要是受到“北水南来”刺激.在沪指站上4000点的时刻,港股行情也被引爆,港股牛气冲天,成交连创新高,大有欲罢不能之势;无独有偶,香港楼市同样欲罢不能,售价指数再见新高. 股市楼市比翼双飞,俨然一派繁荣盛景.与股市、楼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旅游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寒冬.一损俱损,旅游业举步维艰,零售、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亦无一幸免,香港整体经济势必受到影响.这厢股市楼市热火朝天,那厢旅游等服务行业寒风凌冽,强烈反差,值得全港市民深思.  相似文献   

13.
排榜     
2014香港富豪榜:在澳门赌业繁荣中捞金 在离香港一小时船程的澳门,各大赌场度假酒店生意兴隆,而香港楼市则因为房地产税率上调而被压得抬不起头。这对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新鸿基地产的郭氏家族及其他房地产富豪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市场从2007年开始进入急速发展态势,房价大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楼市几乎停滞。为了缓解危机刺激消费,去年年底,政府推出了"一揽子"救市计划,对房地产市场由抑制转为全面扶持,受此利好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从今年3月份开始上行。  相似文献   

15.
在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特首曾荫权形容未来10年是"黄金10年".踏入这"黄金10年",港股气势如虹、楼市重攀天价、国际评级提升,普罗大众开始享受繁荣成果--黄金10年"有了一个良好开的局.  相似文献   

16.
香港经济增长中的财政政策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系陆丰泉香港经济自50年代中期起飞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9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达6330.23亿港元,1992年人均国民收入高达16382美元,这一指标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比若干...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规模以每年平均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房地产行业空前繁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在持续攀升。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这也就决定房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发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选取了1992-2007年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1998年停止实物分房开始,到2010年两次楼市调控措施出台,中国楼市走过整整12年。两个虎年之间,楼市已从拉动经济扩大内需的乖乖虎蜕变为吞噬产业资本、居民储蓄以及国民商业创造力的白额大虫。调控楼市稳定经济,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被认为标志中国房市进入新阶段,房地产行业支柱性地位开始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已成为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新亮点,面对着房地产市场如此繁荣的发展,文章着重对福建省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检验福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由此评价福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否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现象;得出福建省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发展尚属理性,并对福建今后的房地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 制造业是香港经济的一大支柱。早在6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时,制造业就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到了70年代,制造业已在香港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制造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总值一般都在四分之一以上,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在80年代,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旅游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制造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除1980年和1984年分别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3.8%和24.1%外,其余几年均只占21~22%。制造业尽管在香港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了,但它仍以强劲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着。这表现在港产品出口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