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连锁巨头,来自瑞典南部丛林的宜家(IKEA)家居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采取相对稳健的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宜家在中国的门店也仅仅是在北京,上海各一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宜家在全球33个国家的门店总数是216家。就门店数量而言,宜家中国(大陆)在宜家全球所占比例不到1%。  相似文献   

2.
张娅 《商务周刊》2009,(13):80-81
自1990年在深圳开第一家店以来,和蔼有趣的“麦当劳大叔”一直努力赢取中国儿童的心。伴随着第一批中国小顾客长大成人,这个全球最大连锁快餐集团也加大了向年轻客户靠拢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入世周年的到来,素以理性著称的跨国商业巨头麦德龙一反低调的策略,加快了扩张的脚步目前,麦德龙在中国的第16家商场——天津红桥店的开张,标志着麦德龙正式进入华北市场。同时,麦德龙总裁杜哲思在’2002国际流通现代化——北京论坛上第一次向媒体透露了扩张战略:麦德龙在中国建立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四个区域总部。2003年新开7家商店,5年内新开40家商店,麦德龙在中国的第一个生鲜配送中心已在上海着手运作之中。麦德龙在进入中国市场5年以后终于显露出了咄咄逼人的姿态。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宜家始终坚持稳健地扩张战略,迄今为止宜家在中国只有12家店。即使今年加快了开店速度,到年底也只有14家店。与多数外国零售商不同,宜家在中国开店坚持自买土地建店,尽量不租赁物业。数据显示,迄今宜家在中国的12家店,其中11家为买地自建,仅有广州宜家为租赁。到今年年底,宜家家居将在北京、上海再开两家店,此外宜家还在重庆、武汉和杭州三个城市已经各买了一块地。目  相似文献   

5.
“宜家”一词是从“IKEA”这个词翻译过来的,这个品牌是现代时尚家居用品的代名词。宜家是一个跨国连锁经营的大型家居用品零售集团,已有57年历史,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大城市—如纽约、巴黎、悉尼、斯德哥尔摩等拥有150多家专卖店。宜家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大型家居超市。前不久,在《商业周刊》(中文版)首次推出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龙虎榜中,宜家位居2001年百强品牌排名第46位,价值是60.1亿美元。对其的价评是:“宜家的发迹证明,廉价时尚是场国际运动”。宜家成功的法宝之一是“低价”策略,但构建真正的宜家品牌竞争优势及维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品  相似文献   

6.
新商机     
《广告大观》2005,(10):11-11
7—11便利店将在京开350家店,好美家获百联集团1.6亿元增资豪言5年开百店,天津泰达要建300米摩天楼,永乐杭州旗舰店周六开业年内还计划新开三家,大连洛明研制彩色喷墨专用超薄发光膜,家得宝获批落户上海各大霸主掀起“百店大战”。  相似文献   

7.
陈雷 《广告大观》2008,(4):55-58
宜家(IKEA)于60多年前成立于瑞典南部斯马兰省的一个小村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在全球30多个国家拥有260家宜家商场的家居用品销售集团,2007年宜家集团的年度营业额达N198亿欧元。1998年宜家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宜家商场,至今已有10年,随后又相继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开始营业。宜家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创了一个企业神话,六十多年来,由一个人的杂货公司,发展到今天拥有近十二万名员工的家具设计、生产及销售帝国。  相似文献   

8.
叩开跨国采购巨头的大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跨国采购巨头像飓风一样登陆中国。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中心从香港搬到深圳,现在已经或有意在深圳设立全球采购配送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家;联合利华也宣布在上海正式设立联合利华(中国)全球采购中心,预计今后5年联合利华在华的原材料出口额将超过5亿美元;麦德龙把上海和天津作为中国南北区域采购供应的枢纽;欧洲最大的非食品零售集团翠丰在上海也建立了采购中心。每当召开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各路“大买家”们都  相似文献   

9.
<正> 领袖篇超越生命"领袖文化"成就全球连锁1996年底,负债6万,谭长安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店,用其独创的火锅配料经营鱼头火锅。1998年,"谭鱼头"在北京东直门开设第一家分店,迈出了其连锁经营的第一步。1999年,"谭鱼头"火锅在全国厨师节上获"中国特色火锅"称号。2000年,"谭鱼头"连锁店进入全国餐饮百强第16位,四川排名第一。2001年,"谭鱼头"排名全国餐饮百强第15位,并跻身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之列,营业总额达4.5亿元。2002年9月,台湾第一家"谭鱼头"火锅店正式开业;同年全国营业额突破5亿元。  相似文献   

10.
特许速览     
《连锁与特许》2005,(6):10-11
第7届中国特许加盟大会暨展览会圆满结束;成都:家电连锁巨头确立扩张计划;上海易初莲花杨高中路店“近距离”开店惹恼家乐福;沃尔玛继开山姆会员店后在京又开第一家购物广场;苏果将改名华润苏果华润有望完全控股苏果;扬州:家电巨头抢占地盘“同城多店”竞相开张;  相似文献   

11.
"渠道"若"渠"     
<正>销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工作。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源头活水,销售渠道如灌溉系统。从中国农民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田间管理经验中,我们的销售工作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事实上,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制造商这一大水库,一直控制着整个灌溉系统流量。经销商是分散在各地的小水库,它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水,并通过水渠向田间送水;零售商就是田间地头的蓄水池,农民从池里取水浇田。从大水库列小水库再到  相似文献   

12.
曹玫 《电子商务》2005,(1):37-39
<正>一旦诚信问题被化解,网上商城与传统卖场的尖峰对话时刻也将不远矣在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巨头奋力鏖战,分角必争之时,数码网上商场的主力“搜易得”,消除羁绊,大举发力,提前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它的参与,使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微妙,也让三大巨头深感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上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者合一研究的文章很多,有的观点则将两者归为“异名同质”问题。本文从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出发,针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的认识提出质疑,认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证明二者工作性质的一致性;既要看到二者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企业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的转变,是对物流服务对象的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对设置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清晰管理组织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峰 《大经贸》2001,(8):90-91
2000年底,由美国中国商会、美国太平洋开发集团、美国零售连锁企业协会和美国采购商联盟等联合组织的美国采购团,开始了在华的第一轮采购.按照规划,从当年12月份开始,美国将派遣采购团每月来华采购一次,预计年采购额将高达4亿美元.大采购的第一站选在了美方认为国际贸易发展最先进的北京地区,计划中的采购金额为4000万美元.而最后结果却出人意料,首轮采购以无果告终.分析造成这一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企业的电子贸易化程度太低,无法与美方习惯采用的电子化、网络化国际贸易操作方式配合协作,因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商务沟通和运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发现顾客的芳心已越来越难打动,顾客的购买已越来越精明了。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准确分析全球技术贸易的格局及中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力图从理论上探讨“新技术民族主义”的合理性,进而深刻地认识基于WTO规则下的技术贸易和技术发展的实质和特征,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其措施,以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及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