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手机银行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二者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移动支付芯片可以为手机银行交易做数据签名,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同时,借助移动支付的近场通信技术,移动支付手机可以成为一种适合多场景应用的身份认证工具。而手机银行作为移动支付媒介,不仅方便了移动支付功能,拓展移动支付应用范围,而且可以将其加强为一部移动POS。手机银行与移动支付的结合形式手机银行可以与手机SIM卡或SD卡等通信,而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万事达卡加快了在移动支付领域探索的步伐。早在2003年,万事达卡就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PayPass,成为较早涉足移动支付业务的国际卡组织。消费者只需将嵌入PayPass芯片的卡片、手机或其他设备在非接终端轻触即可完成支付。2012年5月,万事达卡面向全球商户、银行及合作伙伴推出了Pay Pass数字钱包。消费者轻松点击鼠标、轻触平板电脑屏幕或智能手机即可通过Pay Pass数字钱包在线上和线下安全地进行消费。  相似文献   

3.
摆脱银行卡的束缚,将线上与线下、现场与虚拟的支付融为一体,为消费者创造更便捷、更安全的支付体验……无卡支付的诸多优势将使其在整个支付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以下简称“万事达卡”)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常规的卡片支付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过时,但是越来越多的支付行为将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支付将是无卡支付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手机支付是依托银行卡丰富的理财功能,充分发挥手机移动性等特点,为持卡人、手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它具有利用STK技术SIM卡开发的使用手机进行消费的功能。手机支付作为一种崭新的支付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低廉等优点,将引领移动电子商务和无线金融的发展,也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信)近日发布公告称,已为中国电信用户免费开通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功能,用户只需办理“银联翼宝”手机支付卡,就可将手机免费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这实际意味着在手机支付标准上,中国电信已完全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标准,且已开始实质性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金卡工程》2014,(Z1):42-43
正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发展和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多卡功能合一成为了校园一卡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智国兴联合中国移动推出的"数字化校园手机一卡通"管理系统,通过将无线射频模块嵌入到手机SIM卡中,除了具有普通的SIM卡功能外,同时具有射频卡的功能,可以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感应式数据交换;是一种新型的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是手机一卡通和校园一卡通的结合。手机一卡通除具有传统校园一卡通功能以外,还可以实现排课、会议、图书借阅、消费情况查询、手机开门、刷手机出入图书馆、刷手机乘坐校园巴士等功能,真正实现了"一机在手,走遍校园"。  相似文献   

7.
近日,建行东莞市分行透露,为满足移动手机客户和网络客户的需求,该行已正式推出了手机支付信用卡。手机支付信用卡是建行基于智能SD卡技术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是一张Micro SD卡,卡内包含信用卡主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通过配套移动支付专用手机使用,可实现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8.
《金卡工程》2014,(1):42-43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发展和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多卡功能合一成为了校园一每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智国兴联合中国移动推出的“数字化校园手机一卡通”管理系统,通过将无线射频模块嵌人到手机SIM卡中,除了具有普通的SIM卡功能外,同时具有射频卡的功能,可以与读卡设备之间进行感应式数据交换:是一种新型的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近日,招商银行全面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并提出在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的战略目标,力求在变革传统信用卡形式的基础上,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以更好地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公众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需求。据招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手机钱包”通过将银行卡加载在内置了安全芯片的3G手机上,实现了手机与银行卡的“合二为一”,为客户带来便捷、时尚的全新支付体验。买单时,客户只需在收银台具有“闪付QuickPass”标识的银联POS机上刷—下手机,彻底免去了携带现金的不方便以及刷卡输密码签字的繁琐。与此同时,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看招商银行“手机钱包”中的账户余额。同时,招行“手机钱包”内置小额电子现金卡,其账户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000元,同时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充值限额,既满足了用户小额资金的快速支付需求,又可降低手机丢失后的资金风险,为用户提供了比现金更安全、更便捷的支付方式。目前,移动、联通、电信3大运营商都支持“手机钱包”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用卡》2009,(10):76-76
(本刊讯)Visa公司近日宣布在马来西亚推出全球首个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POS端移动支付商业化应用,消费者第一次可以通过内置了NFC芯片的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商户实现基于Visapay Wave技术的非接触式交易,无须使用支付卡。  相似文献   

11.
手机支付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起,中国银联着手研究基于智能芯片卡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产品,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手机支付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了移动支付跨行交易处理平台、开放式的商圈平台和空中下载平台,开发了NFC手机、智能SD卡、双界面SIM卡、贴膜卡等手机支付产品,并与电信、联通、部分移动分公司、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机构,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进行了试点,推动部署了约10万台非接触式受理终端改造。  相似文献   

12.
资讯热点     
两大巨头试水移动手机支付 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近日宣布,双方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已正式上线。消费者若拥有一台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再免费换上中国移动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SIM卡,即可在商户、公交车、地铁、星巴克等商家直接进行手机付款。  相似文献   

13.
《金卡工程》2014,(4):44-44
正4月23日,中国银联联合交通银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动支付"迷你IC卡",并在广东地区率先启动试点。这项基于金融IC卡应用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将为持卡人体验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提供新的方式选择。"迷你IC卡"是由银行发行、手机SIM卡大小的金融IC卡。持卡人只需将该卡置入专用NFC手机,就可在银联"闪付"终端上实现近场支付;下载"银联随行"客户端后,还可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14.
手机移动支付是一种利用非接触技术在零售环境中通过移动电话实现的一种快捷、安全的支付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支付手段,相对于传统手机支付方式(短信、WAP等),手机移动支付在用户接受性、方便性以及支付的安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加上产业链中厂商和运营商的积极介入和推动,使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金卡工程》2015,(4):46-46
"e乐充公交卡"是一款利用NFC近场通讯技术,在手机上为公交卡充值的移动应用,安装APP后,只需将公交卡放置在手机背面,就能够完成充值。不仅如此,"e乐充公交卡"还具有查余额、刷卡记录、积分优惠以及购买手机话费、Q币、电影票等多种服务。此次版本更新的重点,主要是支付方式的多样化,通过NFC技术支持银行闪付卡的直接支付,以及为非NFC手机添加多种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然而,移动支付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安全性。在实际操作中,以手机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安全包括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只有实现了SIM卡、手机、第三方支付方案的全程安全,移动支付才可能迎来健康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3,(9):49-5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的角色和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保障通信畅通,而是走向多用途、多功能,手机也将成为人们的信息终端和载体。基于RFID的手机支付技术是一项以手机为载体,可以实现移动支付、身份验证、一卡通等多种应用的技术。手机作为载体,结合了非接触式卡的多科,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卡工程》2011,(11):1-2
移动支付我们都知道它是通过手机作为购买货物等个性化的支付服务,因为移动服务有很多特色,它并不是简单的电子支付在手机上的延伸,可以说移动支付业务也是通信和金融融合的两个业务,这里我们也融合了电子支付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信)近日发布公告称,已为中国电信用户免费开通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功能,用户只需办理银联翼宝手机支付卡,就可将手机免费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这实际意味着在手机支付标准上,中国电信已完全使用银联的手机支付标准,且已开始实质性推向市场。目前,中国银联主导的手机支付标准尚处于市场推广初期,使用过的公众不多,而北京电信的银联翼宝依托的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手机支付成为最热的金融支付工具之一。它将手机和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统一。它提供的基础服务有代缴费、转账和支付等功能,由于互联网和其他各种支付渠道的服务内容都可以移植到手机支付上,所以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开展移动支付的国家和地区接近100个,2009年全球手机支付业务交易金额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