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不正当竞争法》从所用词语表面含义看,中国法律对构成商业秘密的要求比TRIPs协议只是多了一个"具有实用性",但实际仔细分析,TRIPs协议的界定可成为商业秘密的范围比中国对商业秘密定义界定的范围大得多。探讨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及其范围,限制了商业秘密应有的保护范围,不适当地限制了权利人诉求的合理范围,也给权利人诉讼时的举证带来极大的难度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双全  郝建志 《经济论坛》2004,(12):109-109,113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一种侵害财产权的民事违法行为,它不仅严重背离了公认的商业道德准则,也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技术的再生产,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以及《刑法》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分别给予行政救济、民事救济及刑事救济,  相似文献   

3.
卢海清 《经济师》2003,(1):66-67
文章通过分析域名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 ,指出在目前网络专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 ,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能更好地解决此类案件纠纷。  相似文献   

4.
竞争法上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是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必须尽快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以便整合现有的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作者认为:从我国的法律传统、商业秘密自身的特征、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特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研究现状等客观条件来看,继续将商业秘密置于竞争法之中,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修改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单独的商业秘密法应当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商业秘密,各个国家的法律有不同的表述,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必须具有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性,这是界定商业秘密的标准和条件。刑法291条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主体的具体行为和危害结果作出明确了规定。对商业秘密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有利于对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法律保护适度。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各个国家的法律有不同的表述,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必须具有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性,这是界定商业秘密的标准和条件.刑法291条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主体的具体行为和危害结果作出明确了规定.对商业秘密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认定,有利于对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法律保护适度.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及其刑法保护●王淑娟我国立法部门于1993年9月2日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对商业秘密这个概念作了界定。即“指不为公众所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广和经营信息。”显而易见,我国法律所指的商业秘密包...  相似文献   

8.
陈福初 《经济经纬》2007,(3):158-160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实施十多年来,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立法模式上采合并式、管辖范围过窄、实行以行政控制为主的执法模式等.作者认为应当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分别立法,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增加一般条款,增强其适应性,在执法模式上以司法控制为主,以建立我国完善的竞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商标注册制原则下,《商标法》保护注册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注册商标应该是一种完美的制度结合,但目前《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无论是范围还是力度都明显不足。文章主要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来研究"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对现行法律规定中带有不足和缺陷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答,开拓了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贾锦朝 《时代经贸》2010,(24):15-15
为鼓励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出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逐渐暴露在我们面前,并且表现还很突出。而《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法律责任与现实经济生活运行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使得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第一部调整市场竞争行为的专门法律,对我国建立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又出现了各种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据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无法有效地予以规制,因此,为加强对市场竞争主体的保护和对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急需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些规定,尤其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  相似文献   

12.
市场需要竞争,而竞争权利滥用(包括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显然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种破坏。对此,世界各国相应地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限制竞争法(反垄断法)加以规制。相对而言,我国的竞争法律制度起步晚,199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成为我国竞争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它以反不正当竞争为重点,兼任某些反垄断任务,目前其不科学性与滞后性在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Trips协议中未披露信息与我国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WTO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所规定的未披露信息与我国法律上的商业秘密是同一概念,但两者在构成要件及具体内涵的规定方面有一定区别。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一般认为,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需具备四个条件,即尚未公众知悉、具有经济价值、具备实用性、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Trips协议第39条对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规定了三个条…  相似文献   

14.
卢淑珍  刘秀梅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46-147,1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也愈演愈烈。从两大乳业集团的"诬陷门"事件,到最近的互联网行业的3Q事件,无疑说明了这一问题。不正当竞争不仅仅损害经营者自身的利益,更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针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保护,因此,研究不正当竞争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引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建志 《经济论坛》2003,(17):54-55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呈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是摆在知识产权界面前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竞业禁止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竞业禁止,又称竞业避让,原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雇主对雇员所采取的以保护其商业秘密为目的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它已经成为各主要国家以立法形式保护其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学者认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目前商业秘密纠纷都主要表现为雇员带走雇主(单位)的商业秘密,然后与后者开展不正当竞争。一般而言,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的是列举的方式,无法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规定完善的一般条款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本文论述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现状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知识产权贸易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秘密(TradeS ecrets)侵权纠纷在司法实务中也频频出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极其重大的,可能直接导致企业走向困境。因此,加强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研究,推动司法实践在这方面的进步,对更有力地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前我国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及法律救济途径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切实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志伟 《经济师》2010,(2):44-44
我国现阶段驰名商标认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表现为驰名商标的滥用,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操作难度大,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数量迅速增多,隐含虚构诉讼现象,损害了驰名商标的保护机制。为了保护驰名商标,应该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法律保护制度,修改《商标法》、《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增设"假冒驰名商标罪",取消给驰名商标发放奖金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汪艳 《经济师》2006,(4):268-269
文献和数据库是传统医药的物质载体,对于传统医药知识的保留、整理、发展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医药数据库进行有效的保护,包括著作权保护、数据库特别权利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保护等,并分析其不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是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法律。法律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是判别法律性质的基本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经济法不可替代的功能,即实现抽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