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信贷市场的多元化已经形成,消费信贷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被各家银行所看好,正在向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渗透。然而其发展进程并不像业内人士想像的乐观火爆,甚至是叫好不叫座,有行无市。笔之见:如果把消费信贷市场比作一颗大豆的话,目前的消费信贷只不过是一个小米粒,远未做成蛋糕。那么消费信贷疲软的原因所在,又如何走出低谷呢?这一问题颇值得探讨,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
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来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信用贷款,是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品购销的重要方式。发展消费信贷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而且有利于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和分散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企业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支付能力,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因此,在目前我国买方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消费市场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发展消费信贷十分必要。一、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可行性分析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极其缓慢,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国家对消费采取…  相似文献   

3.
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提高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有利于改善银行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体制以及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4.
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发育下不充分和结构失衡等特点,银行方面推出的消费信贷业务与居民的要求也有差距,目前应破除传统观念,采取鼓励政策,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后贷款对象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只注重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兼顾企业及个人的信贷需要,这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也有利于调整,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国家、消费者、银行三方对此都寄予高度期望。但实行两年来,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在条件尚不具备就全面推开消费信贷,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及银行的服务能力,今后,要把消费信贷做大做好,关键就在于紧紧抓住当前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住房消费信贷。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潜在该项业务中的一些问题与风险也就逐步显现出来。在有些地区、有的银行内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消费信贷运行质量,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就盘锦地区而言,虽然消费信贷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增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步伐不大、速度缓慢、占比偏低的现象在个别商业银行内表现得十分突出,说明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尚有很大的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的比例也正在逐渐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进一步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笔认为,作为银行,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办消费信贷业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银行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一方面为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消费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许风险,分析和有效防范与化解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信贷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改善银行资产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争夺金融市场的焦点,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消费信贷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的比例持续上升。然而,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在加快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从而保证此项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消费信贷作为长期的消费政策。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重仅1%,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0%—30%,在我国开展消费信贷的潜力还非常巨大。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有关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加大消费信贷投入,拓宽消费信贷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消费品种。《指导意见》为商业银行创新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但是,消费信贷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发展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和购销的重要方式,也是银行支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出的新举措。但是,消费信贷在我国,尤其是在我国行政区划的最常见的基本单位──县城内,起步还很艰难,尚需一段循序渐进的时间和过程,还需一定的必要条件,更迫切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寻求促进其发展的新思路、新方略。一、制约县城消费信贷开展的主要因素(一)消费倾向不足世代沿袭的传统消费惯性,构成了对消费信贷发展的无形阻力。我国几千年来一直沿劳着自我积累滞后消费的习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已成为人们根深蒂…  相似文献   

12.
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具有多重意义:1、通常来说,财务公司相当于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的主要职能包括:对内的金融服务、资源配置、资本控制等,对外的消费信贷、融资租赁、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  相似文献   

13.
时下,扩大内需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消费信贷——一种向银行借钱进行消费的方式,犹如一个积极的信号,为疲软的中国消费市场送来一缕曙光。消费信贷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正日益成为金融业及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一、消费信贷的含义所谓消费信贷是指...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即用银行的钱去实现家庭消费,包括购买住房、汽车、旅游度假、求学深造等等。就银行而言,消费者要想得到消费信贷,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邱艳霞 《中国经贸》2014,(15):123-124
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在发达国家,旅游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旅游消费信贷能够实现银行、消费者和旅游业“三赢”,然而在我国却没有形成应有的热潮,在中国,不少银行虽已推出旅游贷款的不同项目,却处于很尴尬的地位,许多旅游消费贷款项目几乎无人问津。如何推动旅游消费贷款在中国的发展,对我国今后积极发展旅游业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旅游业开拓更大的前景,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消费贷款的诸多好处出发,进而阐明旅游消费信贷在中国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几点对中国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康  王健 《上海改革》2003,(6):9-13
非典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突发性流行蔓延,使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鉴于非典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复杂性,综合性影响,本文建议扩大减税范围和适时推进税费改革,进一步增加政府预算支出的强度,增发短期项目公债和提高债务流动性,降低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增加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消费信贷特别是家庭轿车和商住房的消费信贷规模,实行稳中微降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仲伟光 《辽宁经济》2001,(12):24-24
近年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展消费信贷,拓展消费信贷领域,使这项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个人信用制度,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基本属于空白,普通居民所能提供的信用文件只有身份证、户口本、人事档案、银行存单、住房产权证等。这些资料最多只能说明个人的现有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无法提供个人的信用记录。同时由于没有个人信用制度,各个商业银行信用信…  相似文献   

18.
魏誉 《西部论丛》2005,(1):74-76
在国内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一直是绝对的主角。但自《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后,中国银监会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标志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开始朝着多元化、专业化、金融与非金融公司并存竞争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必将对商业银行汽车信贷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各家银行都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悄悄酝酿着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消费信贷作为消费信用形式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品购销的重要方式。但在我国,消费信贷尚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信用程度不高,致使银行和消费者在消费信贷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借贷任一方的行为决策都要考虑对方未来行为的各种可能性及后果而作出选择。而这种决策又依赖于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博弈理论,根据信息是否对称,分析完全且完善信息和完全但不完美信息两种情况的信贷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 (一)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信贷规模扩大 从1997年到2004年,天津市办理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由最初的中国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到所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期限由开始仅办理长期贷款,发展到长、短期贷款都开办;信贷种类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扩展到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家庭装修贷款、医疗贷款、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