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既是对自然资源现状的盘点,也是对资源潜力的勘察。在此基础上,使我们有可能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存在于某一自然——经济区域的各种资源,以何种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才能取得最优的利用效率的问题。资源的最优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是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继续和深入;是联系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与农业生产措施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农业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与分析(以下简称农经调查),一直是农业区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在1978年开展农业区划时,提的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这种提法反映在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片面性,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在调查对象上,重自然资源调查,轻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在分析问题时,侧重自然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忽视经济规律的作用;在综合分区时,着重考虑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忽略了经济条件特征;在农业区划方案中对农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农业发展方向、建设途径和重大措施等方面的制定,明显地缺乏经济论证。  相似文献   

3.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六五”期间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一项,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它要求对一个地区的气候、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系统地综合地调查讲究,以便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制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的综合农业区划。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于一九七九年八月至十二月进行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初步查清了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了三十年来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找到了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和农业资源特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农业区,提出了郊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县级综合农业区划是在对一个县的自然、经济、技术等因素,进行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农业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等战略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科研工作。它是对各专业及综合的大综合,是农业资源调查和各单项农业区划成果的集中反映。它是综合研究农业范畴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县情”总体研究,着眼资源潜力,发挥地域经济优势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对本地的农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系统深入调查研究,对广大群众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7.
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 拟订计划和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农业 自然资源人民日报为农业全面规划做好基础工作社论 人民日报因地制宜与农业区划杨勤业 光明日报一定要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召肠挺军等财贸战线我国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一些基 本特点孙领北京科技报查清资源搞好区划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 产黑龙江日报法库县委制定全县农业调整规划 辽宁日报迈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关于搞 好作物品种区划的意见 施军吉林日报对伊盟农牧区划调整的看法 迟赫令内蒙古日报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考察是项紧迫任务 张绍英河北日报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怎样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逐步实行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这是在今后规划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实践中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一项迫切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区划是农业自然地域分异与劳动地域分工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实体,它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的阶段性。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农业区划的外部条件与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化,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由于农业区域本身的演变,所以使主观反映客观的农业区划也要适应不同时期的要求,起着不同的作用。尽管农业区划的根本任务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国或一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及其他生产条件,为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农业生产,为调整地区结构和合理布局、分级实施,提供超前论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农业区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不失时机地转到成果应用上来,是区划工作的重要任务。运用区划成果可采取多种形式,我省是建立农业区划(区域开发)模式实验(简称模式实验点),以求探索应用农业区划成果,振兴农村经济的路子。它是按照资源调查—区划—规划—实施(反馈)的科学程序进行的。是依据县级综合农业区划分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实体模型实验研究,进而达到验证修改农业区划,进行区域综合开发,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模式实验研究,是农业区划的继续和深化。 模式实验,是在区域开发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摸清家底(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合理布局,为区域多层次开发农业资源、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提供方向、途经和措施,它的出发点是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专  相似文献   

11.
搞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综合农业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搞好这项工作,在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领导下,有关各部门的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组成全国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编写《全国综合农业区划》书稿,现  相似文献   

12.
农业区划的目的在于应用。搞好农业区划成果应用和提高应用效果,是区划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要提高区划成果应用效果、必须把握两点: 首先,注意应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根据农业区划成果,搞好农业系统结构调整和运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农业生态平衡。通过农业区划工作除查清农业自然资源外、都普遍发现农业生态被破坏和当地农业系统或其于系统内的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区划成果的应用,其本质应该是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用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把它列为1978年——1985年108项全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第一项。自1979年4月第一次全国农业区划工作会议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各省、地、县,都比较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农业部门区划、农业措施区划、自然区划、综合农业区划、专题调查等。全国先后有40万人投入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动员了广大科学工作者和农村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占有和研究整理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资料和部分经济、社会、技术的资料,并据以进行了农业区划,经过广泛的科学论证,提出了研究成果。它为制订全国的和地方的农业、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做了极为首尊的某础工作,为我国的“四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土辽阔,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业区划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地质条件是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农业有关的自然资源中,土、水、肥等诸要素都与地质条件有密切的联系,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农业区划与地质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积极地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并将其成果尽快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各级政府实行农村经济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物质生产部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一般概念上讲,农业区划是从自然、经济、技术角度对各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进行研究、分析其地域分异规律,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来分区划片,提出务农业区的自然资源,发挥生产的优势,扬长避短的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农业计划则是从国民经济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各地生产条件的可能性,确定一定的时期内农业建设规模、发展速度指标和比例关系,研究人力、物资和财力的投放步骤和措施,是为实现农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具体部署,因而可以说,农业计划与农业区划是联系密切、相辅相成的两门关于农业发展宏观决策的综合性科学。  相似文献   

18.
我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一九八○年六月开始的。到去年十月底止,整个工作基本结束,汇编了有二十个专题报告的《临澧农业区划报告集》和《临澧农业区划图集》。通过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使我们看到了我县农业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明确了发展农业的方向、途径和措施,增强了加快临澧致富步伐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霸县自去年三月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以来,县委和县革委在认真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积极应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线性规划是一种数学方法,可把它用于系统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五十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已经把它用于解决农场计划、饲料配方等问题。苏联及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已把它用于研究农业区划布局、农产品采购、肥料分配、机具配备等方面,以加强计划工作的科学性。近几年来我国在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综合区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这为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来研究农业生产结构问题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