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提了20年。今年,国家直接将京津冀区域发展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这意味着“京津冀”的区域发展将从静态的蓝图走向现实。前些年,由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京津冀地区经济科技地位弱化趋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调研报告引起了部分专家和媒体的注意。这份调研报告表明: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是中国三大经济增长区域。然而,“京津冀”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研究表明,这一结果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产业发展协调不够…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金项链上有个天津大都市;长江三角洲有个龙头老大大上海;珠江三角洲更应该构筑一个龙头大香港.中国的区域经济在东北亚、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全面推开,这种地缘经济区域性合作的势头还在有增无减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经营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前沿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领跑,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面对这种发展态势,福建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  相似文献   

6.
一、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难点分析环渤海地区地缘广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高、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中城市较多、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效果并不十分突出,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由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具体分析如下:1.环渤海地区具有完整经济体系的重要城市有多个,国家将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但在实际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尚未真正发挥,这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所不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西南地区分别以广…  相似文献   

7.
侯起秀 《特区经济》2006,(12):52-54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区域内各地区将在新的战略定位中推进经济转型,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朝着与各地区更加紧密依靠、互补互动的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内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和突出问题,以新贸易理论为指导,指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大于竞争,以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变竞争为合作,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9省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经济学家最近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预测,在中国未来15年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有可能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经济高速增长区。预测的依据是: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实施,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将出现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由南方地区向北与地区推进的“两大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05,(6):1-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呈现了东中西部竞相发展的态势。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集聚了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大连、青岛等一大批大中城市。京津冀是环渤海地区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地带。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将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我国沿海港口将形成5大区域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港口竞争正如局中人的博弈,港口竞争理性行为是走向合作。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了《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重要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上看,这非常有利于促进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分工合作,促使长三角港口在行为和认识上,从“双赢”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充分意识到合作对长三角港口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京津冀金融合作构建环渤海区域金融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渤海经济区域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和突出,正在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引入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大维度34项变量的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揭示了两大区域的空间网络差异、时间错位差异、扩充差异、泛化与特化差异,继而基于生态位理论深入探讨两大区域的深度合作问题,提出构建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补空间、实现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惠共生等区际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东亚国家外贸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然而,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步伐相对较慢,目前仅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进出口相似度指数来探究东亚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且为东亚地区进一步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昌平 《开放潮》2004,(5):23-24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把福建的发展放到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去考虑,从三个层面上拓展了全新的思路:一是在中国东部经济板块上,可以更好地发挥福建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中间的联接作用。二是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加速区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融合,使区内各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使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实力互补提高。三是在对台方面,可以大规模地承接台湾产业的  相似文献   

15.
携手共赢     
《首都经济》2013,(7):3-3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明确表述。“打造首都经济圈”首次写入国家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级的发展战略,意在大力推动京津冀的深度合作,促进这一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而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提出了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凸显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和本国需要的发展战略和途径。"金砖国家"也是一种重要的联结和发展合作的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金砖国家"的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他的国家对于中国的市场期望值也在不断的加大,而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存在一定的竞争,"金砖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摩擦。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金砖国家"货物贸易特点与合作发展愿景进行相关浅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江产业带理论溯源与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对华投资热潮的兴起,中国国内几大主要产业带之间的区域竞争和合作浪潮不断涌现,曾经独领风骚的珠江三角洲再一次面临新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广阔经济腹地.西江产业带则担负起珠三角产业西扩的重任。西江产业带如何利用自身要素禀赋优势.走出传统的发展模式,买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区域发展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融合的必要性 跨国贸易、资讯科技(互联网)和跨国协调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国与国、区域与区域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各经济体系之间加强区域性经济体系之地位,从而提高经济合作水平,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抗衡能力,已成为时代潮流.而经济全球化下之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国家与国家之竞争,或经济体系之竞争,更是文化体系之竞争以及城市群与城市群之竞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经济各个领域,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合作既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海峡西岸)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两大“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发展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泳  陆斌 《开放潮》2002,(8):23-2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二十多年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又是这一奇迹中的两大亮点。 中国入世后,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迎接新一轮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两大三角洲都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政策,正以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