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香港早期华商经济的崛起,基本上是和香港开埠、逐步演变为远东转口贸易商埠的整个历程同步展开,并互为动力的。 (一) 1841年英国侵占香港之初.香港主要是一个海岛型的渔农社会,据1841年5月15日香港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当时香港岛的人口仅5450人,散居于赤柱、筲箕湾、香港村等约20个村落,主要是渔民、佃农、石匠、市集商贩和少量来自九龙半岛的劳工。渔民主要居住在香  相似文献   

2.
战后,香港华商势力迅速崛起,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并向英商长期垄断香港经济的地位发起挑战。期间,数家英资大型老牌公司,包括青洲英坭、和记黄埔、九龙仓、香港电灯,以及会德丰先后被华资财团一一收购、吞并,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英资大行四折其二。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旗下两大股肱九仓被虢夺,置地被围捕,仅余作风保守、稳健的太古尚能幸免。英资财团不可战胜的神话随风而逝,其在香港经济中长期形成的垄断地位亦因此而动摇。自此,香港经济进入一个新纪元,华商势力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3.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内地大批富商因避乱而南迁香港,他们带来的管理经验和大量资金,使香港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最终改变了香港地区一直以渔业、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这时,像何东那样在南方经济界享有盛誉的企业家相继出现,华商大家族也随之渐渐生成,富甲一方,这使英国人忽然意识到,华商已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香港自19世纪40年代以降进入商业社会,以商立市,商人精神自是香港文化最主要的源泉之一。一个地域的商人精神必然有其历史继承性,香港19世纪的商人精神经过历史的选择、沉淀和承继,仍然会对现代的商人予以无形的影响。从19世纪香港华商崛起的历程中观察当时香港华商的精神,有助探究和理解当代香港独特的华商精神。  相似文献   

5.
自香港开埠以来的逾150年历史发展中,华资家族财团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形式在香港经济中孕育、萌芽、成长、崛起,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原因,除了天时、地利等各种外部客观环境的配合之外,其内部维持的一套独特经营管理模式不能不说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套擭式既明显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亦区别于日本的模式,它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竟然是个多事之秋,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风云突起、变幻莫测。围绕东方之珠的香港,发生了一系列世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一时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从十多年前“一国两制”观点的提出到1997年7月1日香港的顺利回归,从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到回归后香港股市的动荡,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香港光辉灿烂的前景和未来发展中将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环太平洋地区华人经济的惊人发展已成了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对象。位于北太平洋西岸的俄国远东地区曾经是华商活动的重要区域。过去,学者们对旅俄华工的研究成绩显著,对旅俄华商的研究则很少有人问津。值此我国商界重返俄国远东之际,从历史角度考察昔日华商开创之艰难与其势力之消长,不仅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十月革命前,旅俄华商按原籍分为4大帮:山东为东帮,河北、东三省为北帮,江浙为南帮,广东为广帮。本文拟就东帮华商的地位、沿革、经营特点、历史功绩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对远东华人经济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8.
林在明 《亚太经济》2008,(3):96-101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出于彼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贸易区中的诸国都会积极利用华商的实力与优势,加强双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这就使华商的桥梁作用将日益凸显。本文本着有利于华商生存与发展的宗旨,对东盟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做一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华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华人企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华商经济实力也随之日益壮大。为此,华商的成功秘诀,特别是华商文化则成为世人热心谈论的焦点。要解开华商成功之谜则有必要对华商文化的渊源与现状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4国际华商500排名中的前10名 玲 下‘ 已 硕长江实“咐限公“_赞_一李撇鑫憨{{ 物业发展及投资、地产代理及楼宇管理、脚通2旦2峥:妞 酒店及证券投资杀象;称鬓流气蕊澎摊 2004香港十大华商企业 J 7f)74.6 92976 8838t2 7816‘7 7()28t7 亏433.2 5362.9 三339,7 2004台湾十大华商企业 1自254.4 92叮)3 .5 7523‘4 72()1() 7 19民6 7052.6 64】2 .4 5955.7 市值(百万关元) 122357 9929.8 3784.5 3240.5 27413 1孙大华银行有限公司;罚尖生黄祖耀银行‘,,‘·深必_122357 5 2脾解刻t有限介司汀一排一_李成伟银行’,,,一叹,:’9929名 8- 3晰…  相似文献   

11.
为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促进重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重庆华商会结合实际,在2005年伊始组织安排了以“新华商看重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将通过组织重庆华商会会员,海外侨团及华人企业家,开展走进渝北、走进大学城、走进三峡库区等系列活动,解读重庆投资环境,寻求发展商机,实现地方招商项目和企业直接对接,最终实现地方和企业发展双赢。 2005年4月1日,由重庆市侨联、重庆华商会和渝北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新华商看重庆——走进渝北话商机”活动,重庆华商会近80名会员,集中组团考察了渝北区。华商考察团参观了重庆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模具工业园、长安集团和部分企业。考察活动中,华商对渝北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眼光对感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吸引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94年开始,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除真正意义的外商直接投资外,海外华商来内地投资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实际利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商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2642.5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2.7%:合同金额4966.3亿美元,同样占全国的52.7%。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华商进一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受到种族、文化、经济利益等冲突因素的影响,海外华商在商贸经营中也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更好地转移侨居地社会内部经济危机,将华商群体转变为服务当局并可控制的经济力量,侨居地东道国政府对华商实行利用与限制并举的政策。限制华人华商移民、向海外华商寻租、限制乃至打击华商经贸活动等成为当时海外华商普遍面临的困境。华商开始探索一系列举措,以回应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历史表明,海外华商的顺利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与东道国政府在合理有效的国际体系中开展的良性互动,但华商还需要融入到当地社会、文化与制度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方能更好地摆脱海外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中,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兴起.作为区域经济的微观基础之一,华商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东亚区域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当代华商是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力量,华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和经济网络扩展,将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经营网络的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公司债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有助于解决个别企业的融资困难,但很少直接用于发展企业生产,且公司债发行数量有限,与国内产业经济的关系疏离。从发行角度看,华商公司债是较为规范和成功的,主要由银团承销,成立专门的银团办事机构,并注重降低发行风险。从流通角度看,公司债则基本滞留在银行,未正式流通和在证券市场开拍。发行成本过高及当时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利是制约华商公司债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幼稚和畸形的证券市场中诞生的华商公司债既有所发展,但又难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盘谷银行荣获1996年度“国际华商五百”排行第6位,是泰国上榜10大企业中的首位.“国际华商五百”分布在香港115家,台湾156家,泰国3O家,马来西亚98家,新加坡58家,印尼28家,其总市值达561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当年一些华商选择‘灰色清关’是别无选择后的选择,是万般无奈中的无奈,那么现在大家必须要痛定思痛,今后华商要想从大市场走进大商场,要想彻底丢掉‘倒爷’的帽子,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走‘白色清关’。因为事实证明,‘灰色清关’是死路,是绝路。”一位在俄罗斯打拼了十多年的华商代表8月11日在“在俄华商未来之路研讨会”上语气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推出国际华商电脑网络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经过积极筹备设计,去年12月8日正式启用国际华商电脑网络。这个设想是1993年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在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提出的,现已成为现实。建立了电脑网络,并注册成立华商网络有限公司,旨在扩充资料库的范围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浦东新区在’94华商会推出350余个招商项目浦东开发开放引起了海外华商、华侨的极大关注。据统计目前在浦东投资的2299个外资项目中、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等占60%以上,这些地区(国家)绝大多以华商投资为主。由上海市侨办、上海市外经贸委和浦东新区管...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24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重庆华商相聚大学城,开展“建设重庆、促进交流、共谋发展”的专题活动。此次活动由重庆市侨联、重庆华商会和沙坪坝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这是重庆华商会自成立以来开展的“新华商看重庆”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华商会与地方政府联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