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随想录》     
枕戈 《审计月刊》2005,(11):53-53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巴金不是一般的作家, 不是“人民币作家”,不是附庸权势的文人,不是名不副实的雅士。他有的是对人民的热忱,对读者的忠实,对事业的追求,对文学的责任,对人格的锻造,对品质的修炼。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 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他的《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倾心创作的。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并大胆自剖:“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  相似文献   

2.
灵魂三问     
似乎所有的三部曲都令人仰慕。且不说大师们的经典,比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或者巴金的《家》、《春》、《秋》,就说新锐导演贾樟柯能在国际影坛横空出世,也仰仗了他震撼人心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因此,当王石伴随着万科销售破千亿的豪迈鼓点,推出他的灵魂三部曲之终结篇《灵魂的台阶》后,读者自然想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3.
曹禺是现代著名剧作家,年青时曾经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学习过,尤其是在清华大学学习时,受当时的戏剧专家的影响,系统地阅读和学习了莎士比亚以及欧美戏剧名篇,为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3岁时就创作出了著名话剧《雷雨》,随后几年,又接连创作出《日出》和《原野》,被称为曹禺戏剧三部曲,在后来,他又创作出话剧《北京人》等。本文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4.
以擅长写历史小说而知名的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专业作家袁银波,他的《秦宫秘史》被改编为29集电视连续剧《乱世英雄吕不韦》,由张铁林、宁静担纲主演,在全国及港澳台百余家电视台播放,反响十分强烈。现今,他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后三国演义》,已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一部长达50集的电视连续剧又应邀在改编之中。1969年12月,袁银波入伍至空降兵部队从事文学创作,多次立功。退伍回陕西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发表了1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近几年来,他至江浙沪深入生活,终于完成了5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本书记述的是这样的故事:赤壁…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他曾在1936年凭借《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生前三次获普利策奖,而带有自传性质的《长夜路漫漫》在他死  相似文献   

6.
《秘书工作》2009,(9):64-64
四川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党政办主任王仕厚,从事基层秘书工作近20年。在工作之余,他潜心收集蔡锷、朱德在纳溪一带护国讨袁的战斗故事和轶闻趣事,结合相关文史资料,历时两年,创作了2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血护国》。  相似文献   

7.
从1989年写第一部话刷《鱼人》开始,过土行这些年中只与了四部话剧,即“闲人三部曲”《鱼人》、《鸟人》、《棋人》和《坏话一条街》,但是每部戏都叫得响,在北京话剧界,他是个典型的“贵精不贵多”的奇才。他说,我写戏慢,因为写一部戏我首先要想,这样的题材有没有人写过,其次是我怎么看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窗下》用书信体形式叙述了女佣玲子迫于生计,与东家一起迁往国外,不得不和热恋中的爱国青年分手的故事。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作家》杂志第二卷第一号,其后由于对巴金先生作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巴金先生自己对作品的改动,《窗下》随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9.
你也许不知道陈树是谁,但你肯定听过他创作的歌曲——《九月九的酒》、《老乡》、《步步高》(广告歌)、《老磨房》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由他作词或作曲的。1992年,出生在四川农村的陈树考入广州外贸学院。同学们大都来自富裕家庭,陈树心中时时会生出一种深深的自卑。于  相似文献   

10.
《六顶思考帽》、《六双行动鞋》与《横向思维》并称为爱德华·狄波诺(Edward de Bono)创新思维三部曲。这位创新思维教学领域里的权威用《六顶思考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之后,《六双行动鞋》又使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在思考(帽子) 行动 (鞋子)=决策这个著名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翻开常德市市志,可以找到这样一行字:“吴志剑创作《白金杯》, 1983年由湖南电视台拍摄。”当时的吴,俨然是常德文化名人。《白》之外, 他还创作了同样是公安题材的电视剧本《黑影》。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白》拍摄20年后,吴站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听主审法官庄严宣判:“深圳政华集团总裁吴志剑因犯合同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判处有期徒刑 17年……”曾经是公安人员的吴成为了真正的“黑影”。 1986年秋天,吴到深圳“淘金”。求职屡屡碰壁后,父亲是政府官员的吴开始捡易拉罐,睡公厕。极度屈辱中,吴发誓要挣很多的钱,并整日寻找时机。  相似文献   

12.
陈蓉 《上海企业》2013,(10):96-96
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首推张恨水。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个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二千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原名张心远,而说到张十艮水这个笔名的来历,还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曹亚瑟 《中国企业家》2015,(Z1):121-122
读黄裳先生《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一书,写到柳如是心有所属或属意于她的,或者说跟她有些瓜葛的,除去与她过从甚密,在杭州经商的徽州富商汪汝谦(字然明)、抗清而死的陈子龙(字卧子)外。还有张溥(字天如)、程嘉燧(字孟阳)、李待问(字存我)、宋徵舆(字辕文)、李雯(字舒童)诸人。陈子龙、宋徵舆、李雯,并称“云间三子”,是松江一带的著名诗人;其他要么是复社领袖,要么是书法名家,要么是名诗人,都是一时才俊。但有一个名字,黄裳著作中虽出现过两次,似未提及他与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争夺柳如是的事,此人就是谢三宾。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的陈寅恪先生,在其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的第四童《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中曾论述,柳如是于1639年盘桓杭州,是为了择婿嫁人。当时柳  相似文献   

14.
逝者的遗憾     
转眼间,韩统良逝世已经快一周年了。韩统良是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哈尔滨文坛的一位工人作家,当时在哈尔滨文学青年中,没有几个人不知道韩统良这个名字的。他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在《北方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家》和《龙套》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茅盾先生在1963年10期《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创作三题》(后收入文集时改为《关于短篇小说的谈话》)中,对  相似文献   

15.
牛锐 《上海企业》2014,(3):95-95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自1923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近10个刊物的编辑,许多后来的著名作家的处女作曾得到他的热情指点,在他的帮助和扶持下得以发表或出版。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就是经叶圣陶热心推荐后,在当时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陶还对这部小说作过字斟句酌的修改,并建议作者将笔名"矛盾"改为"茅盾"。后来,"茅盾"成了沈雁冰固定的笔名。  相似文献   

16.
包公与审计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世人尊称其为包公,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二十九岁的包拯考中了进士。进入仕途之后,他曾作《书端州斋壁》诗自励,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3,(2):105-105
大前研一被誉为日本首席经营学者、管理大师,近年来,他潜心研究中国经济,曾多次在中国各地实地考察,著有中国三部曲:《中国,出租中》、《转进大中国》、《中华联邦的崛起》。经济学界很多人认为,在对中国经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声中,他的观点显得比较客观和中肯。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9,(2)
人物简介:韩三平:中影集团董事长。1994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他积极支持鼓励年轻人搞创作,以出品人身份组织、创作生产了100多部影片。涌现出了诸如故事片《孔繁森》、《赢家》、《民警故事》、《红西服》等优秀作品。现任中影集团董事长。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著名小说《家》刻画了许多在封建家庭中受迫害的妇女形象,梅、瑞珏、鸣凤等人的悲惨遭遇催人泪下。为何作者会对她们抱着如此深切的同情呢?原来巴金在孩提时就已经萌发出对受苦妇女的同情心。巴金5、6岁时,一次在姐姐房里找到一本有插图的《烈女传》,这虽然是本简陋的线装书,但对很少  相似文献   

20.
沉默两年后,时寒冰带着百万字的新书归来.相比过往,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谨慎了许多,甚至给人“滴水不漏”的感觉.此时的他,更多的呈现出一副学者的样子,而他则坚持认为,自己仍是一个媒体人. 8月中旬,来广州参加“2014南国书香节”的时寒冰,在出版社的组织下马不停蹄接受了十余家媒体的采访,为自己的新书造势.《南方企业家》记者到达其下榻的酒店时,一位媒体同行刚刚完成对他的采访,匆匆离开. 蛰伏两年后,时寒冰携自己的“呕心”之作《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上、下)》(以下简称《趋势》)重回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