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和人居环境恶劣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使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建议把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问题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完善教育、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棚户区拆迁速度,尽早改善贫困人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城市贫困问题,在资源型和资源枯竭型城市里,问题尤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沉陷区居民住宅、失业与低收入、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笔者在经过实地考察、访谈和分析研究后,根据国家一系列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再就业和治理沉陷区的政策和实施的建设项目情况,就几个主要问题作出了评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东北地区这些城市的贫困问题积淀已久,而且数量大面积广,在解决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是自然的,但是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必须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任何盲目乐观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下岗职工的贫困,下岗职工集中居住形成的贫困区,由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构成的贫困城市,是我国特有的城市贫困问题。为解决“当代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政府应承担起对“贫困城市”的援助和对“贫困居民”的救助的基本责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开发指导等,遏制并逐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冷艳菊 《辽宁经济》2011,(10):43-45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新增就业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棚户区、沉陷区的失业居民,零就业家庭成员及40、50下岗人员。这一群体经济上极度贫困、心理极为脆弱。新增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生活、心理及政治行为,而且影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对此要通过严格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及社区居民服务业等措施对其开展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镇贫困问题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枯竭型城镇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易引发经济社会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本文对部分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居民贫困状况及贫困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援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其贫困治理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的数量标准是:按照现有开采速度和技术水平,现有资源储量可开采时间不超过设计年限的1/4,资源年产量已经下降到开采高峰年份的80%以下,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资源型城市可归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标准,辽宁省的抚顺市、本溪市和阜新市为典型的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盘锦市则处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边缘,而北票市和南票区因城市较小或作为更大城市的卫星城则被称为资源枯竭型城镇.实现资源枯竭型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已有40多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转型既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代表着诸多资源型城市的未来走向,还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阜新市作为国家最早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承担着先行一步、探索经验的光荣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阜新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桂全  袁杰 《发展》2006,(7):37-38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解决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近期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近期经济转型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高丽峰  李彭蓉 《特区经济》2007,226(11):58-60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多,这些城市大多本身财力有限,生产建设资金不足,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充足的资金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而大力吸引并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无疑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以辽宁省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为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阜新利用外资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阜新利用外资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资源型城市。50年前.以矿兴市的地方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现在都面临着资源枯竭、城市职工再就业及经济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城市贫困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城市中贫困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在阐释导致城市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制定“国家反贫困法”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到今年3月,国务院已经先后批准两批共44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据了解,资源枯竭城市,不仅仅是这44个,许多城市的问题同样很突出。这些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曾经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积聚了很多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3.
高丽峰  李爽 《特区经济》2007,(12):63-64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数据为样本,以辽宁省和全国的数据为参照样本,研究了FDI与劳动力就业数量的关系,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利用FDI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建立和发展前期,城市功能由工矿企业代为建设,但并不能满足现代化要求和居民生活需求.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安徽省铜陵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铜陵市2013-2019年城市功能水平进行测算,并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江西省萍乡市、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铜陵市近年来的城市功能水平稳步上升,其余两座城市的...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为主导驱动要素发展起来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建立并发展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区、县),这些资源型城市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全球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尤其是6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急需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重生与再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探讨——以景德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之一,在我国也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济转型是必然之举。目前学术界已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景德镇市经济转型的模式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依赖以资源为基础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受机制的影响而被市场边缘化后,显露衰败迹象,进而引发诸多问题,其中矿业的矿工贫困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视角入手,对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城以及矿工的贫困现状、产生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摆脱贫困的路径选择: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产业战略,政府政策和机制的支持,以人力资源开发治理城镇贫困。  相似文献   

18.
罗帅 《辽宁经济》2006,(8):30-31
2001年12月8日,国务院将辽宁省阜新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四年多来,阜新市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规模、最好的效益走出了单一的资源型发展的老路,真正实现了科学转型、科学发展、由单一的矿业城市而转为多元的矿业城市。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七台河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全国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市委书记张宪军建议,国家应给予资源型城市转型更大的支持。谈及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资金补助,张宪军表示,按照现行政策,中央只投资补助小区配套公建和基础设施的50%,对居民住宅没有补助,加  相似文献   

20.
贵州六盘水过去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典型的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虽然还没有被划归资源枯竭型城市,但鉴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陷入产业转型的困境,自2005年获得"中国凉都"称号以后六盘水就力求以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式谋求经济转型。文章介绍了六盘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优势与潜力,并找出了六盘水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问题与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