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7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建设银行与第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展览会组委会联合主办,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部承办,《地产互动》杂志社和《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社执行承办的“中国房地产金融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世纪剧院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大学、银监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市长协会、信托投资公司等单位的权威人士和专家先后就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之路及城市的互动发展关系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王志强)由中国城市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等共同举办的"环球地产·2007全国区域房地产创新与品牌发  相似文献   

3.
《国际融资》2008,87(1):80-80
2007年岁末,首届中国国际城市动力地产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展会以“中国动力、世界机会”为宗旨,着眼于城市经营集约利用土地最新模式的探索,致力于打造中国有史以来城市资源科学开发的展示交易平台,通过地产经济促进城市综合产业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和各大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我国房地产行业经近20年高速发展后,供需态势发生明显变化,面临转型压力,而将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引入房地产项目的“健康地产”,可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型方向之一.本文重点关注房地产与养老和医疗的结合,分析国内外养老地产和医疗地产的发展模式及特点,探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能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王士荣)第七届中国房地产投资世界峰会于2012年3月19~22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超过300位行业高层人士,包括国内外地产开发商、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者共赴盛会。峰会重点探讨了以下议题: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与行业中,探索与发掘地产开发与投资机  相似文献   

6.
李艳 《银行家》2007,(1):106-111
2007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沿着一种什么样的走势?本文的观点是,房地产市场将持续走强,房地产销售价格将会持续上涨,房地产区域市场差异明显,行业热点将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重点关注对象:住宅开发公司中的“行业龙头”及“区域龙头”公司,以及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中的“资产增值”公司。特别关注热点: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公司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独家专访世邦魏理仕全球首席运营官Mike Lafitte 在中国二线城市,物流地产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成都、武汉、沈阳等区域市场。在房地产全球化的今天,房地产可谓是硬资产,几乎在所有经济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所进行的建设可谓是非常特别的例子,单从数字和人口统计资料来看,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超越中国。  相似文献   

8.
毛萍 《金融纵横》2005,(9):38-39
一、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概况 自2002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开始较快上涨。到2003年,涨速加快,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城市增加。上涨最强劲的是上海,从2002年开始.房价每年涨幅均在20%左右.2003年全市商品房均价为5881元/平方米。位列全国各大城市房价榜首。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不动产属性决定其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外向型发展,可以说房地产是较难也是较晚进行地区跨越和品牌扩张的行业。在“房地产=钢筋+混泥土”的年代,传统的地产开发商都只在自己所属的一亩三分地上寻求发展,顶多也只是偏居一隅的“地图蛇”而已。但随着深圳万科攻城略地的屡战屡胜,广东顺德凭借“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以一个楼盘塑造“碧桂园”神话,继而凭借其品牌和风格进行异地的成功扩张,站在改革前沿的广东地产再次以“华南版块”引领了整个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4月25日,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编撰的《2006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在京发布。对于该《蓝皮书》,中国许多主流媒体都以大号黑体字,在非常炫目的位置报道说,“今后房价长期上涨”、“我国房地产价格长期走势是上升,而不是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王志强)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城市开发委员会、中国实用型住宅研究中心、搜房网、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共同发起的“2006中国房地产户型创新国际论坛”于2006年7月28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同时,“2006中国(中小户型)样板项目推介活动”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全面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尤其是零售地产的激烈竞争,让二三线城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来自美国的知名零售地产开发与运营商塔博曼联手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井百货)打造了CityOn熙地港购物中心。塔博曼亚洲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国华告诉《中国房地产金融》,塔博曼公司将进驻中国的首站选在了西安和郑州这两个二线城市。联手王府井百货落子西安、郑州早在两年前,仲量联行曾发布《中国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年,同时也是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争议最多的一年,围绕“地产泡沫”争论不休,国外投资机构公布研究结果说“北京房产泡沫严重”,地产大腕根据自己的经验断言“房地产还要再好20年”,相关专家也出来说“北京房价符合价值规律”等等,一时间,房地产地产市场莫衷一是。但是,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泡沫之争”中,有两个重要力量是缺位的,一个是政府,控制着房地产最上游的资源——土地;另一个就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购房者。  相似文献   

14.
<正> 成立于1988年的大连万达集团,是以住宅及商业房地产为两个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万达房地产公司已在北京、大连、昆明等城市进行规模住宅开发,年开发量超过200万平方米。万达商业公司在全国首创了商业和地产开发相结合的“订单地产”的全新模式。至今为止,万达集团已和“沃尔玛”、“华纳兄弟”、马来西亚“百盛百货”、德国“欧倍德”、“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12家跨国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截至2003年底,万达已开工建设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16个城市的商业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到2006年,万达商业公司将在全国建设30个以上的商业广场。 100亿人民币,即使在今日中国,也堪称天文数字。姑且不管其从何而来,就其投向而言,确为大手笔。 巨资正在中国全面流动。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国高收入群体对于房地产市场仍然持有较高的热情,这与近几年中国各大城市房价均出现较大涨幅有关,特别是上海、北京几个大的城市的地产发展带动了整个市场投资的热潮.房地产投资是一项长线投资,切忌心血来潮、道听途说.仔细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发展轨迹,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实际考察,方能作出完整的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16.
以诚信为基础、文化为核心、积淀鸿润地产品牌的内在厚度;以质量为基础、价格为杠杆,塑造鸿润地产品牌的外部形象。这样的品牌文化内涵和历史凝成的品牌形象,使鸿润地产享誉京城,声名远播。创立于1996年的北京鸿润房地产开发公司,可谓“十年磨一剑”,稳健决策,均衡发展,形成了集房地产开发、环境工程设计及工程总承建、装饰装修、物业管理、证券投资等业务为一体,房地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营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不再满足于“千楼一面”的城市格局。最近十年来,人们已经把房地产提高到了创意地产的崭新高度。创意地产的视野可以覆盖房地产的整个产业链,有时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的战略定位和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2008第八届中国房地产发展年于2008年2月29日~3月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众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地产名流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地产和谐发展之道,展示地产责任,见证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19.
海外基金走向前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林 《中国外资》2003,(11):33-35
<正> 今年6月,央行的房贷新政出台,致使长期以来地产开发资金完全依赖银行的“输血管道”被截断,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寻找新“血液”迫在眉睫!自此,地产基金被频频提及。7月10日,摩根斯丹利地产基金宣布与上海地产“航母”永业集团结为投资联盟。这是继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与荷兰国际集团之后,进入国内的又一家海外地产基金。海外房地产基金强势出击中国,立刻引来众多质疑,它能否担起中国房地产融资创新的重任?它能否真正被国内地产开发商广泛接纳?  相似文献   

20.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l0研究组历时半年,对中国主要城市优秀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策划代理企业进行调查,完成了“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2005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并于2005年4月2日在北京钓鱼台宾馆发布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