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鹤子 《商》2014,(11):59-59
十八届三中报告全会中贯穿的公平正义的理念是对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攻坚时期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上的重大继承与发展,我党在发展阶段中的各个重要时期都十分重视维护我国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正义观最忠实的维护者,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梳理《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对十八大召开后加快推进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工商机关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重要机构,应当把构建公正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4.
周泓 《北方经贸》2012,(7):24-25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提出创新思想,以便更好的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控制社会冲突、维护社会治安、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会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商》2015,(37)
社会治理创新是由传统社会治理发展而来,不仅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政府推行合作治理,实现多元化主体的合作共治,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下的和谐社区建设。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指导思想,促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完善社区内部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既是民意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商》2015,(38):234-235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罗尔斯的《正义论》,其间有浩繁的著作在讨论着公平正义的话题,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所最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实中,社会公平常被肆意破坏,其原因有很多,来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方面。当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方法不止一种,当时法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守护社会公平的一把利刃,给予社会公平以明确和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万道琴 《价格月刊》2007,(11):40-42
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国公共财政提出了基本的政策目标,两者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如何健全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上海和重庆试行的房产税政策体现了公平正义、社会责任、义利关系的经济伦理意蕴。首先,房产税有利于降低房价,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公平正义;其次,房产税可以稳定我国各级政府的税收来源,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最后,通过房产税政策,有利于购房者形成理性的住房消费观,规范开发商的投机行为,杜绝各级政府权力寻租的发生。此外,社会法治环境的完善也是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诸多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司法权威是法制权威的重要体现。树立司法权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司法的职能作用,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其本质是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姜凌雯 《商》2014,(41):69-69
加快形成科学有序的社会治理体制,就要围绕着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这样一条主线,着重做好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正义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平表现为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司法的公正等诸多方面。而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层次,人们通常以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作为评判社会公平程度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公正审判刑事案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高法院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若干意见》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出发点,以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逐渐消除城镇化中的排斥现象,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其目的就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所有人群,在机会均等和利益共享中促进社会和谐,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禹工 《市场研究》2010,(5):60-62
<正>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并将其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7.
彭霞 《商业科技》2011,(22):25-26
市场诚信与公平正义之间是互为包含、互为确认的关系。市场诚信只有在公平正义的边界内运转,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基本结构的建构原则,需要市场诚信作为其支撑。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诚信危机的发生意味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市场诚信建设又必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政治目标和制度理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确立社会价值观的基本保障,是奠定制度建构的重要基石,是突显法治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要实现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