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重庆在60年发展中已经建成完整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从1949年至1995年,重庆工业总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了1053亿元;从1996年到2002年增加到2260亿元,总规模突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七年时间;从2003年到2004年就超过了3000亿元,总规模突破第三个1000亿元,只用了两年时间。到2005年,工业总产值3508亿元,增长15%。到2008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583亿元。目前,重庆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制造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重点打造机械、冶金、轻工、化工四大行业,培育出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支柱产业。编制完成的《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显示,安徽省将在五年内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力争形成机械、;台金、轻工、化工4个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支柱行业和能源、电子信息、建材、纺织4个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重点优势行业。该规划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业企的发展目标:培育出3家销售收入达500亿元、3到5家超300亿元、15家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吉林石化公司产业基地发展,吉林省提出要配合中石油做好工作,加快推进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碳纤维等重点项目,确保吉林石化公司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依托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市也谋划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相关配套和深加工企业,拉长化工产业链条。园区要做长吉图区域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引擎,打造一个千亿级化工园区,争取到201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60亿元,GDP达到500亿元;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GDP达到1000亿元。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经过十年的建设,深圳高新区取得了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1996年建区初的几十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68亿元,增长了近13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建区初的63亿元增长到2005年1324.32亿元,增长了20倍;技工贸总收从建区初的90.1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16.41亿元,增长了近14倍;出口创汇从建区初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82.64亿美元,增长高达54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深圳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海港、空港和最大陆路口岸等方面的优势,200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11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齐头并进,内资、外资、民企出口迅速增长,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幅均远高于出口总额的增幅。由于深圳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使得深圳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创8年来新高。据初步核算,2003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28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工业增加值1500.13亿元,增长23.5%。本市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年来最高。特别是实现了5个“1000”的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73.99亿美元,增长34.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65.16万标箱,增长39.8%,跃居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第4位;机场吞吐量达1084.28万人次;年度新增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000亿元。深圳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不仅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和条件,而且国际科技合作也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谭燮良  王华 《浙江经济》2006,(12):52-53
“十五”以来,杭州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有优势产业为支柱,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越过5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已达到45.6%;电子通讯、机械装备、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和食品饮料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耗电358度,同比下降0.6%;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03.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15.1%;工业经济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导,江东、临江、临平、钱江等工业园区为新增长点,区县(市)工业功能区块为基础的工业格局;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最近公布的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名单中,杭州有42家企业集团上榜,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位,其中大多数为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7.
一.深圳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主要特色 深圳高新区自1996年成立以来,实现了产业和创新两方面的高速发展。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88.3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1.60亿元,净利润5319亿元,上缴税费51.66亿元,出口创汇71.65亿美元。到2004年底,专利申请累计达到51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621件,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26,99%;发明专利授权累计776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57.35%。  相似文献   

8.
《中国招标》2009,(40):28-28
10月9日,福建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实施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11年,福建省钢铁、有色金属、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八个重点产业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2518亿元(规模以上),年均增长20.5%;工业增加值5580亿元,年均增长19%。据此,福建省将组织实施527项重点项目,总投资3634亿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产值只有100亿元,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9004亿元,利税1742亿元,出口额2681.7亿美元,居工业各行业之首。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主要靠外资企业推动,信息产业部数据表明,最近几年外资企业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等指标上占总体指标的比例均超过70%。未来产业发展要在坚持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成长壮大,促进我国由电子信息大国向电子信息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刘晓燕 《特区经济》2004,(10):115-1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20多年来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由1979年的54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19101万美元;与此同时,深圳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的20.5%,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为88.5:11.5;到2002年工业的比重达到47.7,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降为33.8:66.2。实践证明外资对工业内部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外资在深圳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变化作用及实证分析 比较1979-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按当年价格指数计算,在1990年,轻工业实现产值1570.89亿元,重工业533.8亿元,轻重比例为2.9:1;从1991年开始,重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了近1倍,轻重比例为2.3:1;从1995年起重工业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