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正一、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政策解读(一)抵扣主体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一般纳税人是按照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的,而小规模纳税人是按3%的征收率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的,显然"进项税额"是针对一般纳税人的特有概念,因此只有一般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其进项税额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才可以抵扣,即固定资产增值税的抵扣主体是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取得固定资产其进项税则不允许抵扣。(二)抵扣时间税法对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时间界限是"2009年1月1日"。这一规定明确了二点:一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是在2009年1月1日以后;二是以开出增值税扣税凭证的日期为准。  相似文献   

2.
一、固定资产增加时的增值税处理固定资产增加时的增值税处理主要涉及进项税能否抵扣的问题。外购是固定资产增加最为常见的途径,根据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这是消费型增值税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增值税避税筹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增值税具有征税范闱大、价外计税、使用专用发票、两档税率模式、简化计税方法等特点。近年来,增值税政策有了很多变化,如为配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台了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的相关增值税优惠政策,允许企业抵扣购置固定资产带来的进项税。分析研究增值税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增值税的多种选择项目为纳税人进行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论2009年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增值税的三种类型所谓增值税,即生产经营者销售货物时,向消费者或使用单位收取的销项税金与购进货物时支付的进项税金之差。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新的增值税征收办法,扩大了征税范围,改原来的“价内税”为“价外税”,统一实行了购进扣税法,并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抵扣进项税额,将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分为两档。根据企业对购置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抵扣方法的不同,将增值税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包括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一次性全部扣除,即以一定纳税期间内纳税人的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金额,再减去当期外购固定资产金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从宏观国民经济的角度而言,增值税的计税依据相当于社会消费资料,因此,这种增值税类型称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额时,不允许将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而以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减去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从宏观国民经济的角度而言,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称其为生产型增值税。中国在2008年12月31日前增值税引用的是生产型增...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时,要求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随后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新条例中删除了不得扣除固定资产进项税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换。消费型增值税制的实施对传统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9年1月1日中国由生产型增值税过渡到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后集团公司各单位在进项税抵扣方面遇到一些新情况,对于煤炭企业开采巷道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项税能否抵扣.以及其他在2008年签订合同购置的设备能否抵扣进项税.现各单位操作方法各异.笔者现就企业具体以及进项税抵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东北地区六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抵扣进项税,即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系列政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最大。这一政策的出台使东北地区六大行业由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即在征收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目前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即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一次性全部扣除。然而,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转型本身绝非增值税改革的终结。通过进一步改革使得增值税充分发挥特有优势,真正做到全覆盖、全链条、全抵扣,并加快推动中国税收立法进程是一个更大命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单项税制改革中减税力度最大的举措,2009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改革.伴随此举,纳税人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处理也随之发生变化,有关企业之间对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问题的探讨也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智瑾 《财会月刊》2010,(9):24-25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一般要求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等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很多企业为了搭上“抵扣班车”,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预算,针对增值税转型政策,特别进行了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11.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定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多少,关系到国家的税收利益。因此,防止进项税额虚列是增值税稽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进项税抵扣主体、抵扣税率、凭票抵扣进项税和依票据计算抵扣进项税等方面剖析了增值税进项税的稽查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一般要求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等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很多企业为了搭上抵扣班车,调整了固定资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将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包括年度折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由于作为增值税课税对象的增值额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将这种类型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的一种增值税。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故称消费型增值税。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转型就是将我国目前执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这种转型对两个税种产生直接影响。一是引起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减少。二是引起当期应纳所得税增加。由于执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中的增值税可抵扣,使固定资产原值减少,在不改变折旧方法的前提下,年折旧额也减少,年所得税就会增加。目前,对转型后外购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1日我国增值税纳税制度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文章从企业税务、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报表、财务决策等方面,全面考察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增值税转型将从整体上降低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降低企业现金流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周转能力,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涉税业务之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即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消费型增值税下如何对固定资产涉税业务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问: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哪些修订?答: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修订: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修订前的增值税条例规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这样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税负比较重。为减轻企业负担,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转型改革主要体现在: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延长纳税申报期限;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对个别混合销售行为进一步规范,本文结合新增值税法探讨了企业供货方选择的纳税筹划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分析三种类型增值税增值税类型根据抵扣项目的抵扣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我国的增值税类型是生产型的,即将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在计征增值税时不予抵扣;若允许在计税时一次性抵扣则为消费型增值税;若将固定增产所负担的增值税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而逐步予以抵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增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以新税法为依据,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