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农村"三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主体,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方面问题十分突出,探究农村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更是新经济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论述本世纪前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时,他特别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发展农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为保持和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根本的措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落后,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基层干部必须做好农村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从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入手,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城乡经济统筹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和农村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内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双重压力。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更是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8.
许越先 《经济》2012,(3):20-22
据统计,我国2000多个县(市)的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其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发展县城经济对于解决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以县域经济带动小康社会建设 县(市)是我国行政区的基本单元,县域内一、二、三产业的总和构成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接合部,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商品生产者、一头连着商品消费者,对于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小城镇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近期农业  相似文献   

10.
论可持续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刚 《经济与管理》2004,18(12):8-10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中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点又在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加大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经营管理力度 ,这是推进新世纪中国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祥 《技术经济》2003,22(11):16-16
党的十六大报告号召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农业、农村、农民 (以下简称“三农”)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 ,历史上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这说明“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是一部农耕文明史 ,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首先 ,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 ,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社会 ,对全国来说至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规划的逐步落实,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科学的经济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小康社会加速建设、统筹城乡平衡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提高等,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本文结合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展开分析,阐明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之后,我国小康社会的建筑逐渐深入.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若是农村地区没有奔向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政策也就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通过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逐渐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局面.农村的脱贫致富也逐渐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影响农民脱贫致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减少农民、加大农村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何明确;小城镇建设定位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对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和面积占中国人口和国土面积的比重相当大,三农问题一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可以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郝向荣  王松 《生产力研究》2007,(15):23-25,46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测评发现,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整体上来说平稳进行,但各指标的发展不平衡。通过研究分析,文章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快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终极出路。  相似文献   

18.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 ,就没有全省及全国的小康。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 ,我们必须要统一思想认识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 ,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就要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力。为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 ,首先要从体制改革入手 ,打破城郊经济旧圈圈 ,使区郊县连为一体。而且 ,根据国内外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经验 ,农村富余劳动力仅向城镇转移还不是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中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乃至于小康社会的建成。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要从政府管理和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来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