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丝绸之路旅游为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判断旅游市场价值并预测其目的地选择行为,主要用了三个数据挖掘程序:RFM分析(出游的最近时间,出游的频率,出游的花费)用于判别有价值的丝绸之路旅行者;决策树用于分析有价值旅游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决策行为模式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购物篮分析用于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以便进行交叉销售。结果表明丝绸之路旅游市场主要分为五类,并且67%是高价值旅游者;丝绸之路旅游客源国主要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英国;随着人们的消费意识的转变、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的地位趋于平等,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对市场细分的重要性越来越弱,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较陆路丝绸之路旅游者更具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论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及其购后行为的主要影响,并把“重游意向”与“愿意推荐该目的地”纳入行为变量,“感知质量”与“满意度”纳入评价变量。该文还以无锡市两个旅游目的地的实践性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平等模式对“感知质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感知质量”、“满意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研究结果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启示,并对推动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旅游消费行为的定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实现城市有机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老年人去城市化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城市VS.农村)及其对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城市仍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选择前者的比例为后者的2倍多;②月收入、寻求低生活成本、没有养老保险以及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均是中老年人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关键因素,有旅游养老计划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农村。最后还讨论了农村旅游养老目的地未来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利用李克特量表法,选取贵阳—广州高铁线路的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分析高铁开通后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旅游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服务接待能力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贵州省AAAAA级景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调查,实证发现,在感知拥挤情况下,影响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因素主要是年龄与职业身份。旅游年龄越高,参与拥挤目的地旅游的体验感越低,且可能引发的旅游风险相对越高,从而倾向于选择不拥挤旅游地。基于此,文章从实行预约及限流制度、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建设和开发景区游客实时人数的APP三方面提出缓解景区拥挤和提高游客体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伍长云  李国庆 《特区经济》2009,242(3):167-169
准确的旅游形象是成功吸引游客的招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过程,必须从旅游者心理角度研究旅游地,加强旅游形象与客源市场的认可连接。本文提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旅游力域内比较优势的结果,并在旅游力域内,对唐山地区现有重要景点进行非优势分析,重构了唐山的三级旅游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7.
贺婧  陈燕 《辽宁经济》2006,(9):56-57
区域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地区旅游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塑造。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设计出合理而有新意的区域旅游形象才能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印象深刻,因而引发更广泛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旅游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一种以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式旅游即城市旅游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城市旅游在空间分布、资源组合、功能发挥、活动类型和要素集合等方面,有着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特征,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出外旅游,任何一位旅游者最先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到那里去旅游?采用何种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是首选,旅游方式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内容.宋代的游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择取不同的旅游组织方式,表现出强烈的自觉旅游意识.宋代江南地区的游人以团体游、散客独游、举家游三种方式开展着主要内容为民俗节庆游、观光游和狎妓游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形象已经显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关于目的地形象形成的关键决定因素的模型,通过路径分析展现了这个模型经验检验的结果,得出几点重要结论。本文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通过刺激因素和旅游者的个性特征两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这一结论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启示。同时也有利于创新和巩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郑晓冬 《辽宁经济》2013,(10):62-63
今年"十一"黄金周本溪市接待旅游者404.31万人次,同比增长20.15%;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5.74亿元,同比增长31.45%.其中,本溪水洞接待旅游者9.88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414万元;关门山接待旅游者13.3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69.6万元;五女山接待旅游者13.39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25.8万元.全市旅游经济再创新高,也是本溪市假日旅游以来接待人次最多,经济收入最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体客源,但不同的大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感知评价却不尽相同。文章在综述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成都乡村旅游为例,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成都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打造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需加强对乡村旅游产品特色的挖掘和乡村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历史遗存丰富,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在应用RMP理论梳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者消费偏好和影响旅游者消费文化旅游产品的因素,从而提出开发遗产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等对策,促进河西走廊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数达13710万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6%。旅游部门每增加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研究如何塑造成功的旅游品牌,对于提升旅游者的体验价值,建立旅游者的品牌忠诚,从而强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塑造旅游品牌的首要问题是深刻理解其涵义,把握旅游品牌体验的三个层次。旅游目的地应该在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与旅游者共同塑造品牌,从而赢得旅游者高度的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6.
浅议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霞 《发展》2008,(6):122-12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在提高旅游者满意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大多数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不能很好地满足海内外旅游者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意见和对策,以期对实践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7.
旅游社交平台在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中的价值已经初步展现,而如何粘住旅游者并激发他们故地重游成为其运作机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旅游者点评的商业价值体现,旅游社交平台的国内运作模式与国外成熟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首先探讨了旅游目的地社交营销的发展现状及其现实定位,其次明确了旅游者点评在旅游社交平台"用户生成内容"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国内旅游目的地社交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量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的概念性定义,在此过程中,旅游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从旅游者的审美角度,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影响角度以及社会旅游及审美公平的角度就如何提升旅游幸福感提出了建议。旨在能够分别对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社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洁 《魅力中国》2010,(35):77-77
本文从实证调研的角度,对韩国来华旅游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来华旅游的韩国旅游者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衡量中国旅游目的地对韩国旅游者总体吸引力的形象要素进行排序研究,期望本研究对于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方面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旅游者根据自身条件和自己价值取向,离开惯常环境,到心中向往的环境游历,身心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过程,从而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见识.旅游是人们探索感知环境的具体行为过程.同时形成对感知环境的评价体系,进而可以形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对旅游目的地的审美评价与旅游决策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