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发黑或暗红,无明显出血症状;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紫红色;鳃多粘液,鳃组织为  相似文献   

2.
<正>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病因:病原是一种呼肠弧病毒,当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锦鲤抗病力下降时,病毒即可乘虚而入。 2、症状:患病初期病鱼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鳍条基部充血。将其皮肤剥开,可见肌肉呈点状充血。当病情  相似文献   

3.
<正>(一)病毒性疾病1.痘疮病病原体外国有的文献报道是病毒,日本的佐野德夫认为不是病毒,而是上皮组织瘤。【流行与危害】在湖北省的武汉市和荆州市饲养的当年金鱼和2龄金鱼常发生此病,秋末和冬季水温较低时(15℃左右)是痘疮病的流行季节。武汉东湖公园金鱼园有两个水泥金鱼池,曾连续三年都发生此病。在苏北里下河一带流行很  相似文献   

4.
<正>一、草鱼"四病"的诊断1.出血病:该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每年的4-10月流行,主要危害1-2龄的草鱼成鱼。2.烂鳃病:为鱼害粘球菌所致。  相似文献   

5.
河蚌的病害可分为传染性蚌病、侵袭性蚌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蚌病。其中传染性蚌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和某些具藻毒素藻类引起的蚌病;侵袭性蚌病是指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蚌病。本文就河蚌养殖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危害性较大的几种病害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一、蚌瘟病(病毒性蚌病):蚌瘟病是河蚌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具有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毁灭性死亡。1、病原体:引起蚌瘟病的病毒病原体主要有两类,一是RNA(简称R型)病毒,称嵌沙样病毒;另一类是DNA型(简称D型)病毒,称疱疹病毒。前者主要浸染河蚌组织的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6.
正(一)病毒性疾病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ISKN),俗名鳜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鳜鱼暴发性流行病"、"暴发性病毒传染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等,是一种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鳜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可引起鳜鱼暴发性死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几年,痘疮病在我市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一足龄以上的鲤鱼,鲫鱼偶尔发生。在防治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较好效果。一、症状和病变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并覆盖着一层很薄的白色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大和增多,以致蔓延全身。  相似文献   

8.
浅析鱼类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鱼病引起的死亡(一)死因:鱼类因生病引发的死亡。鱼病可分为微生物病、寄生虫病及其它三大类。1.微生物引发的鱼病(1)病毒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出血病和鲤鱼痘疮病。(2)细菌性鱼病:此类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草鱼肠炎、烂鳃、赤皮、鲢鲫鳊鱼出血病、白皮病、疖疮病、腐皮病、坚鳞病、腐鳍病、打印病等。(3)真菌类鱼病:常见的有水霉病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四病",即草鱼肠炎病(烂肠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常见、多发、并发、暴发,对草鱼的危害很大,故使养鱼户十分烦恼。现介绍一种用清凉油治疗草鱼"四病"的方法,供养殖户参考。1.用药剂量:视池塘中病鱼的数量及发病的程度,每亩水面(与水深无关)用清凉油10-15小盒、新鲜菜籽油250-350g。2.使用方法:先将小盒中的清凉油挖出放在碗里,倒入少量菜籽油充分搅匀,待其化开后再与定量的菜籽  相似文献   

10.
<正>草鱼在养殖过程中的"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危害,给草鱼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的发展。针对"四病"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特点,采用人工免疫手段,是目前预防控制"四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病兔表现为突然发热,呼吸急促,呈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迅速死亡。潜伏期1-3天,可多种途径感染发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兔,北京在每年的3-10月份发生较多,多呈急性暴发和流行性,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相似文献   

12.
张原 《致富之友》2000,(2):22-22
腹泻是危害兔业生产的一种疾病 ,也是许多兔病的共有症状。一般病兔死亡约有60 %是由腹泻引起的。因此 ,做好家兔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导致腹泻的病因 ,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细菌性临床上主要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及毛样芽胞杆菌等。这些致病菌在兔盲肠、结肠内产生毒素 ,损伤肠粘膜 ,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强。通过电解质的渗透作用 ,增加了肠内容物的含水量而导致腹泻。二、病毒性病毒一般是造成腹泻的诱因。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有肠腺病毒、轮状病毒、小球病毒等 ,其中肠腺病毒致病力较强。三、寄生虫性…  相似文献   

13.
王书菊 《农家之友》2014,(12):51-51
<正>对腹泻的概念不清,腹泻只是一个病理特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引起腹泻的原因极其复杂,包括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因素都可引起猪只腹泻。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另外,对一些病的认识不够,往往望文生义,如流行性腹泻,它是一种病毒性腹泻,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发病,但有的养殖人员往往把传染性的腹泻归结为是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腹泻病近几年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规律也有很大变化,以前冬春季节多发,而近几年也有在最季流行的情况出  相似文献   

14.
正(一)病毒性疾病颤抖病河蟹的病毒性疾病是近年来随着对"颤抖病"深入研究而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在此之前,国内严隽箕(1995)报道,在对虾养殖池的死蟹体内发现对虾杆状病毒,姜静颖等(1996)在辽宁池养河蟹体内观察到一种球状病毒粒子。美国曾在饲养的蓝蟹体内发现疮疹病毒和呼肠孤病毒。以下就河蟹"颤抖病"的病原、症  相似文献   

15.
<正>二、桑尖瘟期草鱼疾病治疗的关键措施。"桑尖瘟"期是草鱼疾病的高发期,为安全、高效治疗"桑尖瘟"期草鱼疾病应按以下治疗规程进行。1.以排除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为主线。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发生的原因多由外来综合  相似文献   

16.
鳖病种类较多,其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非病原体性三类,本文浅述用中西药防治鳖的常见细菌性疾病,供参考。一、白斑病1、病因:白斑病也称白头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性疾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2、症状表现:患病初期,裙边,背部、  相似文献   

17.
<正> 三、疱疹病毒病 1、痘疮病 又叫鲤痘疮病。主要危害鲤、鲫等鲤科鱼类,还可影响观赏鱼的生长及降低其观赏价值,严重时可引起鱼体死亡。 症状识别 发病早期病鱼的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部位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之后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再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患病鱼体质消瘦,游动迟缓,常沉于水底,随着病情发展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对草鱼危害较大的,除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外,最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当是草鱼烂鳃病,尤其是对养殖的苗种和二龄小草鱼,常表现为多种疾病一起发生,在应激状态下易发生大量死亡。一、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鳃上寄生虫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等。1.车轮虫引起的烂鳃病。  相似文献   

19.
黄木 《致富之友》2004,(11):48-48
一、病因 粘膜病病毒是一种有荚膜,螺旋形.P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病毒对乙醚、咦蛋白酶、捐仿敏感。对酸敏感,-70--60℃可保存多年。  相似文献   

20.
1.用病毒灵治疗羊痘等病毒性疫病。人们常以为病毒灵可治疗羊痘等病毒性传染病,但事实上病毒灵抵抗不了羊痘等病毒。据试验,羊痘等病毒性疫病用板兰根、鱼腥草、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