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货币金融体系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认为: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技术偏好以及实物资产本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投资是金融市场的内生变量,是内生货币供给下的金融约束行为,投资的存量与流量的均衡是以货币量值计算的货币曲线均街的结果。其中,企业的资本资产定价与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讨论资本市场的理论,并提出资本市场的模型。其基本的分析方法是:(1)同时考虑存量和流量的均衡分析方法,资产存量的货币流量是相互影响和决定的,上市公司的资产存量,是由资金流量来支持的;(2)把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着重分析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西方货币理论的逻辑问题是把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划分为实物部分和货币部分,用分析实物部分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框架来分析货币部分,使总量理论退化为相对价格理论,引起存量和流量的逻辑难题。由于难于在传统一般均衡模型中处理货币关系,西方货币理论的必然归宿是实物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4.
樊苗江 《开放导报》2003,(12):40-42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货币教条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即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和利率,是主流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基石.这是因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在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凯恩斯在<通论>中采用了外生货币供给的假设.在主流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理论描绘的是基于机械乘数原理的货币供给过程,而主流货币理论之间的差别或争论,主要是货币供应量与收入之间的联系强度与途径、货币政策的效力和传导机制上的不同解释.然而,外生的货币供给却是一个缺乏历史根据的经济学教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引导下,基于供给约束型经济模式、金属本位货币制度和金银自由流动的假设条件下,按照近代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逻辑建立了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代的货币供给主要受到收入和价格的影响,因此近代货币供给是一个内生变量,并且价格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程度超过收入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李全 《南开经济研究》2004,(2):75-77,86
在宏观经济中,资本市场的作用已不可或缺,同时,离开内生的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难以维系其二级市场的价格,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的权重颇大,其波动就越发不规则,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当然,就长期而言,“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一个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内部的运行规律及互动,进而为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外生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长期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教务,然而现实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这一命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货币的外生性提出质疑,并产生了内生性的货币理论,但大多数都不承认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通常认为货币供给的产生还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只是在其进入流领域后会不同程度受到经济内生因素的决定和影响,本文拟在一个完全没有中央银行存在的货金融体系中讨论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阐明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具有完全的内生性,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以经验检验。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之前,当国际直接投资尚未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时,西方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主要以古典理论为主.古典理论以传统的比较利益原则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认为导致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导致商品的国际流动原因是一样的.该理论认为,比较利益决定国际分工,自然禀赋和制度上的差异决定着资本积累率,这两者的结合又决定进出口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并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后来,以国际收支为分析出发点的资本流量理论、资本存量理论及货币分析法则从利率、资本流动的存量规模和一国的货币供应等不同的角度对古典资本流动理论作了补充.70年代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分析对象的国际投资理论使成为主要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20年来,国际投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发展教都与国际投资的实践演变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在分析国际投资实践与理论发展关系的同时,拟对西方70年代以来有影响的国际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货币流通的分析方法 ,从基础货币和信贷货币两个方面分析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制度背景下的货币金融机制来说明货币供给对总需求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明确了货币供给和金融机制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当前中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试图改进金融部门效率的同时还要兼顾宏观层面的经济稳定 ,并且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有效需求:马克思、凯恩斯与卡莱茨基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  靳卫萍 《南开经济研究》2004,7(2):51-56,102
对有效需求的讨论,联系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其中,马克思经济学从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述利润的,即利润来自于社会关系,是一种按价值计量的剩余。这种采用“价值理论”表述的有效需求问题难以揭示出现实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卡莱茨基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推论出了有效需求问题,其核心是成本与利润的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所决定的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他排除了资本存量的价值变动的分析,不能合理解释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从而使他的有效需求理论讨论现实的经济波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凯恩斯则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它是一个均衡点,这一点来自于企业家利润最大化的决策,由此将决定产出和就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还联系到消费函数和资本的边际效率,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货币价值量,在一个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存量和流量的同时均衡;此外,剑桥增长模型是后凯恩斯对卡莱茨基的经济学的发展。这种模型正是我们所要阐述的稳定状态,一旦两个部门的比例脱离了稳定状态,必然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本文正是从此出发进行分析,得出凯恩斯研究有效需求的方法的科学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上期的“委员建言”栏目中,本刊选登了部分委员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本期的栏目中,本刊又选登了四篇委员发言,重点关注“宏观经济调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两会”热点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2007,(8):59-59
由于各项制度改革、改革的立法体系的建立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格鲁吉亚自1995年来经济持续增长。GDP增长率为5.6%,从2002年的5.5%增加到了2003年的11.1%,成为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没有宏观调控,这是我国改革以来的重要经验。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情况,出现了“保经济增长”还是“遏制通贷膨胀”的争论。本文认为,两者是统一的。经济增长回到9%左右,不能说是“滑坡”;物价上涨控制在5%以下,却有难度。一定要运用计划、规划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力争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治理通胀,不损害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工业增幅下降2点投资稳定在25%左右 消费加快6点进出口增加2.5点 2008年多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速较上年有所放慢,整体经济实现稳中有增.三大需求继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去年偏快的基础上,有放慢的迹象.就内需增长而言,一个变化是消费明显提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1%,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9个百分点.出口继续高增长态势,并呈现稳定趋势,外需企稳、内需加快、投资稳定有利改善内外经济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卢锋 《上海经济》2010,(6):12-12
近十年我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运行呈现一系列特征性事实,为理解未来经济增长和分析宏观政策提供经验基础。一是生产率革命与经济追赶提速。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acroeconomic role that risk plays using the BAA‐AAA spread as the measure of risk. First, it shows that meaningful upward movements in this spread are associated with recessions and their severity. Second, it includes the BAA‐AAA spread in a structural vector‐autoregression (VAR) to identify a shock‐to‐risk and finds that it cause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economically important decrease in output as well as increased holdings of real‐money balances. Third, it uses historical decompositions to show that the shock‐to‐risk explain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clines in output during four post‐1970 recessions. Notably, the shock‐to‐risk explains almost none of the decline in output during 2001 prior to the September 11, 2001, terrorist attacks but does clarify why the recovery was relatively weak afterwards, and it explains the bulk of the decline in output during 2008 and 2009.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term macrohistory can have reference to the overall history of large units, e.g. worl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last two hundred years, or European history in the Middle Ages. Another example i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Yet another is the macrohistorical problem posed by Jones in a recently-published book. He pursues the thesis that tendencies to economic growth have been present in most societies but tha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y have been prevented from becoming more than just tendencies: “Why Europe rather than China?”1  相似文献   

18.
肖六亿  常云昆 《改革》2005,(6):22-28
结构约束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征。中国存在以“瓶颈”产业为纽带的宏观经济关系:需求、产出、“瓶颈”产品和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之间的传导关系。有效的经济运行识别标准必须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关系。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关系,应当重新构建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识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尚进 《上海经济》2006,(10):60-60
对于地产商和境内外炒房族来说,今年9月第一周充分领教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威力。从9月5—7日,宏观调控政策是三箭齐发,击中丁,炒房者的要害。  相似文献   

20.
《World development》1999,27(8):1493-1502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migrants' remittances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In contrast to some previous analyses, we find, using data for Egypt, that both exchange rate and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s are important in attracting remittance flows through official channels. We also find that imports financed through remittance earnings have a very high income elasticity which suggests either that these imports are consumer durables and luxury goods or that they are undertaken by higher income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