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瑞芳 《经济师》2006,(7):187-188
存货跌价准备及所得税费用的合并抵销处理,是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会计权威教科书均未对此项内容做出规范。文章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当存货资产发生减值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进行有关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当对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的该存货的价值,就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价值。显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内部存货交易中的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和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正是完全遵循了谨慎会计原则。本文主要讨论在内部销售价格(以下用R表示)小于内部销售成本(以下用C表示),产生内部销售亏损(以下用K表示,K=C—R)的条件下内部存货交易的两种抵销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对各行各业财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善中越来越健全,逐步向实现国际化靠拢,但有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存货这一块.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有了新规定: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法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舍弃了公允价值.但新会计准则下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将以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核算为基础,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核算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对策为落脚点,来阐述我对完善企业存货跌价准备会计核算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一个难点,而工作底稿中抵消分录的编制既是难点又是关键点。笔者重点探讨了企业初次编制合并报表时存货项目的抵消处理,详细分析了每一笔抵消分录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税收筹划可以合理有效地促进企业合理安排其经营理财活动,尽可能减轻其税收负担.如企业可以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来计提企业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以及坏账准备,企业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等,不得刻意多计提或者计提不足.对于有些企业,由于经营情况的变化(原材料上涨、投资的股票升值、下属子公司业绩提升)引起的相应减值准备的冲回,还要按有关会计准则来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冲回的减值准备计入到企业的当年利润中.本文主要对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会计操纵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通过人为地对会计数据和信息披露进行操纵,从而使报表不能真实和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经营业绩。本文将从现行准则中对减值准备、存货计价、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合并范围的确定以及内部研发支出会计操纵的防范进行小结并对进一步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新《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所有资产均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集团公司内部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母子公司间买卖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母子公司之间的股权投资都必须予以抵销,无疑这些资产所计提的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2001年制定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其中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做出了新的规定,除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之外,对坏账准备的管理又有了一些新的规定。这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  相似文献   

10.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体现了会计原则修订性惯例的要求。在目前的会计实践中,谨慎原则一般应用于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计价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存货清查的跌价准备、应收款项坏账损失核算的备抵法(提取坏账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的处理、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准备等方面。从谨慎原则的应用来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反映经济活动风险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面对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运用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分析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而且,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企业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如对于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一、从资产的定义的角度来看 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原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四项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3.
魏云巍  白蔚萍  朱刚普 《经济师》2006,(12):151-152
文章首先从新旧会计准则变化对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产生的影响入手,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所涉及的集团公司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及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从管理角度,就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经济意义以及如何加强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坏帐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提取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芳 《时代经贸》2007,(4Z):127-127
新会计准则的变革主要在五方面有重大调整,即“跌价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公允价值应用”及“合并报表”。而这五方面将对企业的利润、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发生重要的影响,也必然引发执行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底,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又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类股份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我国对境外上市公司、H股、B股公司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同时要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其它应收款。这一改革,使会计的“谨慎性”、“配比性”、“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勇 《经济师》2003,(7):258-258,280
持有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期末计量的处理也不同。文章探讨了不同情形下材料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转回方法 ,以及对已售存货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财政部于1998年初颁布了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不仅保留了原计提坏账准备,而且新增加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自2001年起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深化。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但是,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如何提取的?计提准备有什么必要性呢?提取各项准备对会计信息有什么影响呢?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可能使企业操纵利润具有更强的隐蔽陛。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做出的一种反映。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期不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这不失为操纵利润的手段。因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陛。  相似文献   

20.
吴玲玲 《经济师》2000,(10):39-40
1998年 ,财政部在新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中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以下简称“四项准备”)。 1999年 ,财政部又在“新制度”补充规定中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计提“四项准备”,由原先自愿披露改为强制披露的方式。财政部这一举措表明我国在逐步规范财务报告的进程中 ,日益重视资产价值的实际状况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为人们所关注。但是 ,这一“四项准备”规定采取了“一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