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以来,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银监局把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突破口,采取多项措施,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矛盾,促进了“社农”双赢。截至2007年9月末,全省累计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90.29亿元,农信社农业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重达到97%。  相似文献   

2.
2006年,江苏省农信社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存、贷款总量创历史新高。2006年年末,江苏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348.4亿元,增长19.2%,占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存款余额的12.5%。各项贷款余额2276.1亿元,增长21.2%,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1.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749亿元,比年初增加114.8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余额合计145.4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  相似文献   

3.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小额信贷)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贷款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农民的普遍青睐,小额信贷的品牌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农信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通过推出多种小额信贷服务模式,全力破解海南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了农信社与农户“双赢”的经营目标。省联社自成立以来,结合海南省农村金融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贷款模式基础上,已相继创新推出了7种小额信贷服务模式。除了上述模式,海南省衣信社还推出了“一小通”、“政府(贴息)+农信社(小额信贷)+农民”、  相似文献   

5.
真正面向农村、立足农业、贴近农民,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效的“双赢”,至少在五年前不能成为现实。目前的“双赢”局面,均得益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矫正,得益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向“三农”的倾斜,得益于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的投放和推广。从偏离支农方向,到实现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经历了一个从实践探索到发展完善的渐进过程。截至去年10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5782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433.5亿元。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777.18亿元,比年初增加…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信用联社坚持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截至2006年10月底,全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已达到101亿元,428万农户得到了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3%,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激活了全省农信社业务经营,1至10月,全省农信社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加3.4亿元,增长1倍,实现了社农“双赢”。  相似文献   

7.
贴近农民,支持农民走致富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内涵,积极为农村小商品经营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并在各营业网点设立了农户贷款专柜,农户可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业务,基本解决了农户资金瓶颈,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截至 2月底,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17.3亿元,其中农业贷款6.8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7亿元,共计支持1480多户农户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河北省衡水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行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信贷工作实现了由注重集体企业向农户转变,由注重一般加工工业向农业转变,由注重大额贷款向小额信用贷款转变,出现了农村信用社减亏增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到去年末,他们先后向3310个村的14750户农民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分别占全市村数和总农户数的66.26%和66.29%,向农民承诺小额信用贷款6.06亿元,累放农业贷款26亿元,其中小额信用贷款14.3亿元,盈利社由上年的61个增加到72个,占33%。小额信用贷款重点支…  相似文献   

9.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于1999年7月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2001年12月《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颁布破茧而出后,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农信社信贷支农的拳头品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地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广泛开展了以农户为主要发放对象的小额信贷业务,贷款种类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扶贫贷款。多年的实践证明,小额信贷业务自始至终伴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笔者现对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类型及防范建议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服务地方保需求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有效地推进了当地“三农”经济的发展。截至2008年7月末,累计发放放的93.2%,其中累放农户贷款2.2亿元、农业经济组织贷款3061万元、农村工商业贷款1.3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274万元、农户联保贷款1930万元,基本满足了农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视内外因     
元旦前,安徽省巢湖银监分局对辖内农信社开展了一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连续三年来,该市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呈现“一降一升”趋势,“一降”就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农户贷款的比率逐年下降;“一升”就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工作,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一、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增长。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74.7亿元,较年初增加25.8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增长17.3%。存款增加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额的14.7%。各项贷款余额169.3亿元,较年初增加45亿元,同比多增14亿元,增长36.2%。贷款增加额占全省金融机…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山东省高青县联社克服信贷规模受限带来的影响,积极转变贷款投放结构,以小额农户贷款为主打营销产品,支持农户走特色、低碳环保发展路线,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字号产品,“贷”动农民走上了一条创业致富之路。截至目前,涉农贷款余额16亿元,较年初增加1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3亿元,支持农户11311户。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安徽省泗县联社全面实施“六三”计划,解决农民贷款难,去年1—10月,全县农村信用社共投放贷款14970万元,农户数74247户,小额农户信用贷款1.02亿元,贷款证贷款8970万元,发放贷款证50027个。一、小额贷款做到“六到位”一是小额贷款宣传到位。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条幅、墙字、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使支农贷款的发放方式、期限、利率家喻户晓。去年,全县信用社悬挂条幅509条,设咨询台22处,解答群众疑难问题15万人次,写墙字121处,散发彩色宣传…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务田村的江添金家里种了10多亩“六月红”早熟芋,急需资金买肥料,仙师农信社立即给他办理了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帮他解决了春耕生产资金缺口问题。时值春耕,永定县联社从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入手,以创建“信用乡(村)”为载体,不断增加支农贷款投入,全力支持春耕备耕生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农村信用联社依托打造“小额农贷”这一优势品牌,努力构筑农民增收、信用社发展的“双赢”平台,取得了显著效果。至2002年6月末,全区小额贷款余额达7.08亿元,比年初增加2.1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91.45%。支持农户29014户,比年初增加10656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6%。上半年共实现财务收入77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53万元,增长17.6%,其中小额农户贷款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107万元,增长94%。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2.75亿元,居全市第一位。●实…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贵州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不断加大信用乡(镇)、信用村(组)创建工作,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抓手提高农户诚信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努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在农信社努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过程中,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地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户贷款担保方式创新,即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农户贷款担保组织作为一种新的担保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农贷,是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信用社获得自身发展、化解风险的需要。去年以来,河北省三河市人行、农村信用联社把贯彻《指导意见》当作信用社发展的大事,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小额农贷发放和管理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两年来信用社已发放小额农户贷款9200户,金额3.2亿元,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约4600万元,效果显著。●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前移信贷调查,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发放速度。农户贷款一般需求比较急,且种养等纯农业贷款与农时关联度大,平时农民不需要贷…  相似文献   

20.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倾力打造的信贷品牌,为农民增收和农信社业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潜在风险逐渐显现。笔者根据对工作所在地农信社小额农贷的调查,试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