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1995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通过构筑IS-LM模型,本文测算了我国的各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乘数,以量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经济增长、经济政策对公司会计业绩和股票报酬的影响,发现经济政策显著影响公司会计业绩与股票报酬,但不同的经济政策对会计业绩和股票报酬的影响不尽相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因素后,经济增长并没有和公司业绩相背离。本文的发现为诠释我国股市是否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何影响是一个亟待解答的理论问题.本文使用2004-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信贷风险,致使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国有企业,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相对于东部地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黄宁  郭平 《财经科学》2015,(6):61-70
采用Baker的中国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投资、消费、CPI均产生了短期的负向作用.通过分区域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而对西部地区消费与CPI的影响更大.政策不确定性对东部地区投资的短期影响较显著,而对西部地区投资的长期影响较显著.该结论表明,政府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4.
笔者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2004年~ 2010年面板数据,利用DEA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实证了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这对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富有政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经济政策变动为切入点,依据理论推导和1995年1月-2013年6月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相关性,两者在经济不景气时的相关系数大于经济景气时的相关系数;中国股市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更显著的"晴雨表"功能。虽然政策的不确定效应确实能够影响股市和宏观经济动态相关性的非对称强度,但整体经济形势变动对股市和宏观经济动态相关性的非对称强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民营企业投资效率与公司期权价值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首先考察了货币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和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本文进一步从实物期权的角度考察了货币政策对公司增长与清算期权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盈利能力公司的增长期权价值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更大,而低盈利能力公司的清算期权价值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在不同的货币政策状态下,资本逐利这一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同时,本文的经验证据还有助于从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的角度评价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影响,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促进宏观经济体系的良好运转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Baker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通过实物期权机制对投资和产出造成短期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性;金融摩擦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金融摩擦的程度以外部融资溢价水平来衡量,在外部融资溢价水平"高"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作为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传导部门,其行为更易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230家中国商业银行2005-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技术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在考虑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2)相对于大规模、高资本充足率和国有银行而言,中小型、低资本充足率和非国有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所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但对表外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4)机制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增大银行经营风险、提高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和降低储户预期三条途径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5)分地区研究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是指为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而由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所实施的总体管理。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抵御经济的非正常波动,因而一般来说要逆经济风向而行,采取反周期政策。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起伏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的。当前,宏观经济调控背景的转变要求宏观调控手段的转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单一政策效果未必良好,需结合其他政策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周期性波动的负效应,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