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迅 《发展》2006,(1):36-36
"公共危机"通常是指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和共同利益的紧急事态."公共危机管理"也称"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或"紧急状态管理",一般指公共危机的减缓、预警、化解和恢复等全过程的应对安排.进入21世纪以来,频仍的"天灾人祸"撞击着人们的神经,从"9·11"恐怖袭击到俄罗斯人质事件,从非典肆虐全球到印度洋海啸席卷沿岸,从"苏丹红"食品危机、日本列车脱轨事故到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各种突发事件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应对危机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危机"一词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人们表现出来的无知和脆弱已经成为重大动物疫情危机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我国疫情爆发的风险以及这种风险是如何演化成危机的进行分析,提出了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信息处理方法,对今后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2010年2月初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金融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震荡,影响着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各国经济恢复都很缓慢,各国偿债能力降低,出现的以欧洲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国债利率提高,又加重了各国的还款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9月中旬开始.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席卷全球.这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已受到严重影响,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严重考验。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样也考验着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2007年起美国次贷危机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时至今日,它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几乎全球各国,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国联合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来拯救这次危机。  相似文献   

6.
西方左翼学者、共产党人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金融化"、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停滞趋势,批评西方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只是"维护有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对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造.他们认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的战争和革命的浪潮.西方左翼学者和共产党人从不同视角对金融危机所作的深刻反思是当代需要的觉悟,但是他们也有一些观点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从希腊爆发并迅速传导、蔓延、席卷整个欧洲的欧债危机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就在人们将要忘却它的时候,2016年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又重新唤醒了人们对它的思考。此次欧债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历史罕见。以往学者虽对欧债危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目前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文章系统全面的分析欧债危机的形成过程、影响机制和防范措施,以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欧债危机的形成过程,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欧债危机的影响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仍在扩散,深不见底。不过世界似乎已经从这场突如其来、迅猛异常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强烈震撼中清醒了过来。各国政府在继续推进危机治理工作的同时,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未来,开始探讨这场危机会对金融业,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去杠杆化"进程不一,各国货币政策分化加剧 (一)美国结束"去杠杆化",欧盟与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去杠杆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金融进入痛苦而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集中表现为金融产品与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危机从"金融产品的去杠杆化"开始,随后进入第二阶段,即"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具体表现在信贷成本大幅上升,借贷条件变得异常苛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刚刚从"危机"底部走出,出现可喜回暖的过程中,楼市、股市出人意料的强劲反弹也引发人们关于"泡沫化"的担忧。人们在迎来尚不稳固的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被迫接受资产价格"泡沫化"与通胀预期的副产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的主词仍是危机,即当前仍处于危机过程之中,止跌回稳仪仪意味着阶段性调整,经济复苏的道路仍然漫长."后危机"时代,一方面,造成此次百年不遇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基本上没有被根除,可谓"旧患未除";另-方面,危机中各国所采取的大量非常规的救助措施,其负作用正渐次显现,可谓"新忧又至".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G20集团匆匆升级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危机初期,G20集团是个有效遏制危机的组织。随着危机的减缓,G20集团既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动力。各国政要认为没有必要再全力一致行动,转而关注各自的国内要务,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其实,有效的全球管理是长期的需要,并不仅限于危机期间。我们需要一种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的全球管理机制来预防危机,而不仅仅是对危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捷 《环球财经》2010,(9):58-61
目前全世界负债所造成的通胀趋势,非一国之力可以抗衡,欲想阻止只能是螳臂挡车。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会否通胀的问题,也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怎样通胀的问题 对于世界为什么会“必然通胀”这个结论,得从世界各国的负债说起。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负债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尚未完全挤出。在经济危机初期,由于人们对于市场的谨慎,更倾向于持有现金,以前各种被炒热的资源在需求不足下回落,过剩的产能完全可以弥补短期保障的需求,因此危机开始不久后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通缩和美元走强。但是随着危机的发展,各国政府的“大撒把”,终将有人要对各国的救市和债务买单。要走出危机,世界进入通胀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局部认同危机是指人们对政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持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叫魂》勾勒了一幅因底层民间社会的"叫魂"事件而引起的自上而下的"全社会恐慌".这种恐慌实质上反映了意识形态局部认同危机.文章将从民间社会、弘历皇帝及其官僚阶层对恐慌事件所做出的反应来探讨"盛世"背后的意识形态局部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5.
邮轮旅游过程中不乏突发事件及连带危机,通过点评海航在2013年对"‘海娜号’邮轮滞留韩国事件"的处理,让人们再次认识危机公关的魅力,同时引发人们思考更好地运用危机公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宋昭 《特区经济》2010,(2):100-102
美国次贷危机更多的是美国人的,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浪潮使世界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随后危机的演变及事态的发展可知,各国并不可能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独善其身,也就不能作壁上观。笔者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分析了应对次贷危机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马寅飞 《中国经贸》2011,(14):14-15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国家主权金融危机随即在各国肆虐,尤以欧元区为最。从最初的冰岛危机、希腊危机到“PIIGS”的经济下滑,债台高筑,信用降级,主权债务危机已在欧元区蔓延开来,甚至有向世界范围波及的倾向,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历史罕见。此次危机的产生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统一的货币政策极大地限制了欧元区各国运用经济政策发展本国经济的空间。第二,“生产性”缺失使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下降。第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限制了欧元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第四,复杂的决策机制使欧元区很难在危机面前迅速做出反应并对危机国实施救助。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及放大,不仅对欧洲,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复苏都将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且愈演愈烈.次贷危机使美国本土经济受到重创,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数轮巨大的金融震荡,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作为主导力量的美国,其任何方面的问题都会产生连锁的"多米诺效应",从而迅速波及各国.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G20集团匆匆升级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危机初期,G20集团是个有效遏制危机的组织。随着危机的减缓,G20集团既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动力。各国政要认为没有必要再全力一致行动,转而关注各自的国内要务,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其实,有效的全球管理是长期的需要,并不仅限于危机期间。我们需要一种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的全球管理机制来预防危机,而不仅仅是对危机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由丰田事件看后危机时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发生的"召回事件",再度将日本制造业兴衰的争论引入人们关注的视线.事实上,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客观分析导致丰田召回事件直接或间接原因的同时,从创新的层面和经济史的视角,审视和探讨丰田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将有可能使我们获得对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某些规律性认识,以及对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