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内旅游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归纳出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三个最主要因素.然后从定量的角度,采用现有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模型来评估这些影响因素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收入在整个福建省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收集了2007—2017年间福建省旅游相关数据,并以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为因变量,选取福建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来自国内游客人均消费、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福建省公路通车里程和A级景区个数作为相应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继而检验参数,并进行逐步回归修正,最后得出结论:福建省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人均消费以及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影响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最主要的因素,并基于此提出福建省提高旅游收入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随之成为中国居民的重要消费形式.旅游消费是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的消费,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也决定着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决定着消费结构的变化.文章将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综合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对居民消费中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的影响是较大的,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杂项支出的影响最小,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休闲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本文根据丽水的特点提出发展休闭经济的对策:(1)整合旅游资源,谋划全市旅游发展格局;(2)丰富旅游休闲内涵;(3)开发旅游商品;(4)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要依靠政治、文化环境等其他因素,来推动丽水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世界各国旅游双循环发展存在着国内旅游强循环、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和国际旅游强循环三种类型.我国旅游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旅游强循环发展为特征,面临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旅游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居民旅游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问题,未来应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31个省份的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国内多个网络平台的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季节性指数、变异系数、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2011—2020年内我国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在时间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部较高,中部平稳,西部分化”的特征;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各影响因素对我国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受教育程度>网络发达程度>资源影响力>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在分析了40年间珠三角地区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基础上,探析了新时代、新发展理念下,居民将来的消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文化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选取文化产业和居民消费的样本数据,利用Stata软件基准回归模型就文化产业不同细分产业类别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显著;文化服务业对全国居民消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确实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满足基本的物质保障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消费,不少人将旅游目的地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出境旅游迅速发展。为此,本文将从以下五个部分阐明: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历程、中国出境旅游现状、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研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及就出境旅游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与分析。主要针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联系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运用 Eviews6.0软件得出回归模型,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鲁峰  秦玲 《科技和产业》2012,(11):41-4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迅速扩展,顺应了当前旅游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满足了人们回归乡野的需求。但是也给乡村社区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文化观念改变等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因素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探寻并消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研究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社区的和谐发展进行评价,并提出促进乡村旅游社区经济、文化、生态和谐共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邹宏霞 《特区经济》2009,(5):155-156
新休假制度将引发我国旅游市场结构、旅游者消费观念以及旅游产品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也给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提出新休假制度下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带薪假目的延长以及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以水上运动、游艇休闲和滨湖房产度假为代表的湖泊旅游发展较为迅速,受到游客青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其中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湖泊旅游开发中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及决策,最后提出湖泊旅游开发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腾冲热海景区是近几年云南省一个快速发展的旅游景区。热海旅游应将注意力放在保山、大理和昆明三个城市;重点加强休闲度假型产品建设;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翁孟迁 《特区经济》2012,(3):154-157
当前海南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国内仍处于落后水平,入境游客数量相对较少,且客源覆盖面窄,增长十分缓慢。尽管国外客源市场的扩展空间极为有限,但国内高端客源潜力巨大,将成为海南高端客源市场的主体。要促进客源市场发展,就要以培育国内高端客源市场为核心,努力引领国内高端休闲度假和豪华消费潮流;用活用好国家各项支持政策,使广大游客切实从海南旅游特殊政策中受益;加强海南特色文化建设,树立特色鲜明的文化形象;充分发掘各地优势旅游资源,推进地方旅游品牌创建工程;以及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提高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质量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正从以观光旅游为主,逐步转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格局。论文通过对台湾休闲旅游发展的借鉴,为厦门鼓浪屿风景区推进休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提出大力发展自行车休闲游、完善游客中心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发岛上特色休闲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尹正江 《特区经济》2010,(2):157-159
海南有发展度假旅游的诸多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许多制约度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如何发挥优势、捕捉机遇,减少问题、对抗挑战,发展好度假旅游,提高海南旅游经济效益,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原理对海南度假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度假旅游发展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原理和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原理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大旅游市场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势必造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锐减,出境旅游人数激增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疲软。由此,提出要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港澳台市场促销、旅游业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抱团过冬”以及鼓励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应对策,力求将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张素梅  张有山  王建梅 《特区经济》2009,240(1):176-178
北戴河正处于向“生态型、园林式、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区”的转型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变开发思路,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应用于旅游开发研究,构建游客导向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本文在对北戴河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旅游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北戴河旅游业提出了建议对策,以实现北戴河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升级:黑龙江、牡丹江旅游产业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我国居民收入提高和法定带薪休假制度启动的一系列变化,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由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升级,也为特殊气候资源大省黑龙江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牡丹江如能合理定位和战略性开发旅游产业,由传统观光旅游向夏季避暑休闲、冬季冰雪运动项目转移,就可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民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探索——以江苏周庄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开敏 《乡镇经济》2008,24(8):89-92
在休闲度假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我国旅游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对于民宿在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中起的作用却一直处于研究的空白。因此,在对民宿的形成、民宿的动机和获得体验论述的基础上,文章以周庄为例探讨了民宿在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中的作用,并对周庄民宿业的推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