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普及率增加和网络用户增多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热衷于参与校园热点问题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讨论,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系统概括这一群体的形成、类型、特性及发展趋势,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全面分析,列举其正负影响,最后从不同主体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路径,以使其在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见领袖现象是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意见领袖具有解释与渲染网络舆论信息、主导与引导大众网络舆论、协调与干扰网络舆论秩序的特点与功能。应重视和把握意见领袖现象,增强与意见领袖的亲和力,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利用意见领袖建立舆情处置和决策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唤起、形成的,一定时期内大多数网民对某一问题、现象所持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当前,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较以前更加明显,但客观分析网络舆论的功用,还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关注其形成过程中技术、个人、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复杂互动.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网上舆论应当被视作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体现了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某些重要问题.但网络舆论并不等同于民意,网络媒体提供了一种平等讨论的可能和被期待的环境,但仔细审视之后,我们发现平等充分的讨论在网上存在一系列显著障碍.研究网络舆论,需判断"主流意见"之下各种意见的冲突和消长过程,有时分析舆论产生、发展的过程,比单纯分析舆论的结果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民通过网络舆论表达观点,交流意见,抒发情感,导致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增加了新的难题,但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机会.本文重点阐述了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以及开辟多个政府舆论引导沟通渠道,并积极报道社会正能量感人事件以引导舆论,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以使舆论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转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网络传播的全民参与度高和信息传播高速,使得网络舆论的发展迅速。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舆论也因此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了解网络舆论的产生背景和现状;分析网民的心理特点对于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的特点让基层政府网络危机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基层政府在应对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时,应坚持责任、信息公开和多元主体治理原则,采取正确而及时的方法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提出必须加强认识、提高基层官员的网络危机引导能力,建立基层政府网络危机预警机制,开通政府微博,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评论队伍,借助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除了改变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外,移民网络同时也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产生"移民偏好转移"等作用.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促进效应比以前学者得到的结果要小;并且,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贸易既有促进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形成的快捷性。当前,中国网络舆论现状是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理性的观点与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并存、网络舆论主体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网络舆论的特点和现状,积极探索引领网络舆论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叶青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32-234
中国网络市场的不断增长促使了B2C市场的蓬勃发展,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媒介,以其形成方式多样、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在媒介竞争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网络舆论存在于B2C网络消费决策过程的方式及其不同背景的消费者受网络舆论影响的程度,如何对B2C网络消费决策产生影响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而据此研究结论可以获得实际有效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发展经过危机的潜在爆发期;危机的爆发期;危机的消散期。针对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阶段性,应建立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机制可以从预防,处理和反思三个方面着手,再根据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制定预防机制,监控机制、联动机制和危机的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校园网络进入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创建和谐稳定校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校也鲜有研究,并没有形成独特的研究氛围和相对系统的研究方案。因此,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校园网络舆论建设为例,对独立学院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舆论环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秀珍 《发展研究》2008,(2):101-103
高校校园舆论环境是由各种校内外舆论传媒、校园舆论格局、师生舆论评说,校园舆论氛围等在高校校园范围内组合起来的舆论传导系统和保障系统.由于高校校园的"舆论场"特征,公众总体的高知性、分层性特征,及其特有的舆论传播形态和完善的舆论传播渠道形成了高校校园舆论环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当前高校校园舆论环境发展新趋势是:舆论精英崛起,网络传播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盛润股份"连续十五年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为例,分析了"非标"意见未能发挥公司治理功能的制度根源.研究发现,独立审计之所以没能发挥治理功能,是因为审计师出具的"非标"意见未给公司及其内部人带来显著成本,而这又与市场价格机制和公司股权结构上的问题以及有效的监管和法律诉讼机制的缺失有关.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尹航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78-279
新兴的网络时代,为每个人都创造了发布言论和表达意见的条件。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正在逐步瓦解,面对空前自由的网络舆论,政府的导控显得无力和被动。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如“华南虎”、“躲猫猫”等事件,得出中国目前对网络舆论导控的基本模式,即掩盖或遮蔽一推翻一再承担。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新兴的传播学观点,从舆论主题的姿态和舆论本身的透明度两个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吴先琳 《经济师》2007,(6):105-106
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新闻媒体的概述、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高校新闻媒体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新闻媒体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应采取的措施,以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和在线活动引导舆论,推动、促进正向校园舆论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微博、豆瓣、校内网等社交媒体(SNS)的新技术优势,联合传统媒体,在众多公共事件中,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社区渐趋出现并形成网络。他们的内部区隔不断被打破,并与底层社会有了沟通。这一群体对于互联网的创造性运用,推动了公民参与和政策变迁。本文以“宜黄拆迁”议题和其他若干拆迁维权议题为个案,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意见领袖群体在公共事件中结成的虚拟社会网络的特征、网络内部的互动机制进行考察,并对该群体的政策影响加以分析。本文认为,是否有意见领袖群体的关注,导致了公共议题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周明  庄经纬 《技术经济》2009,28(11):93-98
网络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新的主导舆论,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管理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某网络论坛一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即通过建立用户-用户网络模型和用户-事件网络模型分别分析论坛中的用户威望度、用户中心度、事件中心度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一些针对关键用户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管理方法。本研究在加强对网络论坛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提供了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近来,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络红人和网络直播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Papi酱下线整改,再有其所谓第一单贴片广告卖出2200万元令人咋舌的高价.那么,究竟什么是注意力经济?它来自何方?存在哪些问题?对电视购物的主播会带来何种影响?本文就此从对比电视购物主播以及网络主播的角度做了概要梳理与分析了"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管理定量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欣然 《技术经济》2010,29(3):125-128
本文对近年有关网络舆论管理的文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网络舆论管理多局限于定性方面的管理,管理效率非常低下。鉴于此,本文提出对网络舆论定量管理,即将数据挖掘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网络舆论进行管理,以便能够尽快找出网络舆论领袖,尽快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最后,本文初步提出了实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蒋荣  刘星  刘斌 《财经研究》2007,33(11):92-103
外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治理效应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文章运用Logist回归方法,以1999~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CEO变更为视角,通过研究CEO变更与"非标"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CEO变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非标"意见下,CEO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强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不过,"非标"意见并没有增强CEO变更对两职分离与股权制衡的敏感性。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外部审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表明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有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