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的论述,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再次强调了"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引领广大中小企业步入"走出去"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2.
广西应立足于自身优势,与东盟各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合作。在与东盟国家优势领域合作上以"请进来"的方式为主,在广西的特色、优势领域的科技合作上要加强"走出去"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3.
1999年通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工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化为主线,发展绿色农产品,突出抓好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线的龙头企业,打绿色牌,走城市化路,形成城乡一体,工农互补的产业化格局。围绕这个定位,狠抓了“一个建设,三个调整”即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搞好种植业内部、大农业内部和一二三产业调整,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搭起了广阔的舞台。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通辽市是农业大市,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之称,在长期的发展中,一些大宗、特色农畜产品形成了重要的发展优势,形成了玉米、肉牛、生…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IS、GPS的应用十分有限,农畜产品物流信息人才相对缺乏,农畜产品物流行业运作水平较低,这就要求提高内蒙古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文章提出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政府的信誉和资源推进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智能农畜产品物流建设、积极开展农畜产品物流金融整合创新、加强农畜产品物流信息化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桥头堡”建设中,农业是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综观世界地图结合近年来的实践,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方向主要有非洲、拉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中南半岛四个。近年来,德宏州充分利用地处向中南半岛“走出去”最前沿,与缅甸的区位、资源、文化及独特的人缘关系等优势,“走出去”与缅方在甘蔗、水稻、西瓜、柠檬等种植项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在国家加大沿边开放的大潮中,如何在多年的实践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德宏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德宏州农业“走出去”是全省农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本文结合当前农业发展与走出去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了德宏农业“走出去”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发(R&D)"走出去"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技术研发创新知识的市场失灵特征和发达国家创新网络完备性、高端性,决定了联盟合作、兼并收购、社会网络联系等方式是企业R&D"走出去"的有效方式。我国应从金融财政支持、创新能力平台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完善、行业协会功能四方面促进中国民营企业R&D"走出去"培育自主...  相似文献   

7.
<正>一、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状况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畜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内蒙古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德宏农业对缅“走出去”,时间上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于德宏糖业,扩大于替代种植,丰富于民间跨境种植。扩大德宏农业对缅“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充分考虑缅甸变化因素,全面分析德宏扩大农业对缅“走出去”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德宏农业对缅“走出去”的思路、原则、区域选择、合作内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GDP与GNP差距扩大折射出我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动态均衡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供给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基础,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建议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渠道等方式加快推动环保产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敖汉旗地处东北和华北连接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形成了以冶金、能源化工、建材饮品、农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内蒙古第一产金大县。敖汉旗政府采购中心成立八年来完成采购金额13亿元,节约资金近2亿元,处于全市乃至全区前列。从2010年起,内蒙古敖汉旗对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实行"合理定价评审抽签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期,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地区和产业日益广泛和多样化。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实现农业"走出去"跨国经营条件已经成熟,加快农业"走出去"战略进程更加迫切。重点谋求与非洲、东南亚、南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物流成本越来越高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不少家电企业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越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劲的发展势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日趋完备的政策以及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试验田。本文分析了中国家电企业在越南的跨国经营战略,希望能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谢璇 《乡镇企业科技》2013,(19):137-138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加频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设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度,为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竞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是我国农业资源和生产大省,发展内蒙古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当前内蒙古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优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业链优化的目标,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英 《财务与会计》2015,(15):32-34
“走出去”企业要想走出成功之路,必须有一整套的措施和行动,而财务管理在这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财务管理特色经验,对我国“走出去”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外国农业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为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农业必须积极大胆地"走出去"。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农业"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在详细论述了现阶段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后,全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类型、特点、趋势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源  杨光 《中外管理》2011,(5):80-85
在"十二五"规划出台的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迎来了它10年来的第一个民营企业专题研讨。于是,"走出去"又一次成为热议话题。新政策、新环境之下,民企全球化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9.
各县域的历史人文、产业基础、自然禀赋不同,决定了县域产业发展的差异性。本文试图结合霍邱县近年来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从发展特色经济与促进农业产业化两方面探索农业大县如何从战略思想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在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要研究比较优势,跳出"全面发展"的圈子,坚持特色型原则。"扬长避短","扬长"就是要有所为,重点利用特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避短"就是要有所不为,有所放弃,不搞"鸡零狗碎式"经济。二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依托农业大县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工业的理念和方式发展工业型农业,实施"工业强县"或"加工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特大型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分工走专业协作之路,从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青海农畜产品的现状分析,找出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即通过对青海省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进而达到促进青海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及贸易的发展,提升青海省农畜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