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系统为了及时地收取电费,必然寻求一种公正、合理、及时有效的抄表方法及系统.配电线路的主要动能是输送电能,同时,配电线路星罗棋布的网络为自动抄表提供了数据交换的介质.配电线路的抄表技术主要有电力线载波抄表、脉动控制抄表、工频通信抄表.  相似文献   

2.
电力体制改革深入同时,电费核算转变了传统的手工核算,变成了计算机核算,中间经过了信息系统核算。现阶段国内电力系统践行了"电费账务集中核算制",避免了错抄与漏抄情况的出现,确保了较高的电费回收率,维持资金较高的安全度。分析了电力营销中电费账务集中核算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深入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要求用电管理、配电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配电网的自动抄表系统是用电营业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通过自动抄表可以实现自动、集中、定时地抄录各用户的电量,迅速统计低压实时线损,通过银行向各用户自动完成转账收款、电费结算,为供电部门的用电监察提供服务,当配网电力市场开放时,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自动抄表系统是迈向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本文从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出发,从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自动抄表系统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网山东东阿县供电公司全面落实“9 5598光明服务工程”及营销精益化管理年活动要求,建立起以“集中远程抄表、集中智能核算、集中统一收费”一体的集抄集收管理模式,打造城区“十分钟缴费圈”,确保电费月结月清.  相似文献   

5.
电力能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中不可或缺的必备能源,尤其对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发展来说,电力能源的生产与合理利用关系到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 电费抄核收的发展历经了自分散人工至集中智能的过程,集中智能化抄核收给电费抄核收给予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服务,进而保证抄核收的工作品质。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抄核收的经营水平和工作效率,电力企业开始引入并使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了抄核收营业质量和水平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文章主要分析了电费抄核收集中智能化发展优势以及途径,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使得电力企业竞争日渐激烈,处于这种竞争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组织形式与结构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电费核算作为抄表与收费之间的必要程序,主要包含电费计算、电费复核两个部分。采取合理的执行电价策略,精准核算客户电费使用情况,既能够提升电费核算质量,还能够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针对电力营销中集中电费核算项目进行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电网改进工程的深入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要求用电管理、配电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配电网的自动抄表系统是用电营业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通过自动抄表可以实现自动、集中、定时地抄录各用户的电量,迅速统计低压实时线损,通过银行向各用户自动完成转账收款、电费结算,为供电部门的用电监察提供服务,当配网电力市场开放时,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自动抄表系统是迈向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本文从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出发,从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自动抄表系统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通过收集表档案信息,然后利用集中器和采集器进行户表数据采集,这样经常出现表档案录入错误,录入重复,少录、多录等问题,在台区切割时,切割到其他台区的电表无法再进行数据采集,影响抄读成功率,影响了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电子设备逐渐智能化,与此同时,电费的抄核收工作模式和执行手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电费的抄核收工作原来的工作模式是由人工分散执行的,如今电费抄核收已经智能化,发展为"集抄集收"的工作方式,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方便。为此,对电费抄核收工作的人工操作方式、智能操作方式以及他们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施后的效果对智能"集抄集收"的具体推行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电费抄核收的实际工作中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促进电费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深入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要求用电管理、配电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配电网的自动抄表系统是用电营业管理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通过自动抄表可以实现自动、集中、定时地抄录各用户的电量,迅速统计低压实时线损,通过银行向各用户自动完成转账收款、电费结算,为供电部门的用电监察提供服务,当配网电力市场开放时,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自动抄表系统是迈向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本文从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出发,从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自动抄表系统的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科技支撑,实现远程抄表、远程管理、计算机化运算,实现了10kv台区实现了远程抄表实时监控,每月动态考核管理及实时理论线损计算。力争最大极限地减少人力、财力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的方便客户用电,争取取得最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使抄核收工作迈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对电费电表的抄表核算自动化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 供电企业需要更加重视电费管理,采取新的电费核算模式,提高电费核算的管理水平。 改革和创新电费管理模式,可以创造电价管理的预期效益,实现电费管理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供电企业的产品具有先消费后收费的特殊性,因此,对供电企业来说,电费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电费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抄、核、收三方面的内容.本文先是分析了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的管理现状,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了加强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的也随之持续扩展,供电企业电量抄录的工作量也急剧增长。电能表集抄系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也得到迅速发展,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的推广应用使抄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但使用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电力营销管理的抄表工作经历了人工抄表、半人工抄表以及智能抄表三种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集中抄表系统在供电营销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实现了供电管理的智能化。能够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对欠费用户进行及时的停电通知和停电处理,并可以对用电安全问题进行控制。但是受技术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中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线路干扰问题以及电能信号损耗问题。因此改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本文就电力营销中抄表工作的发展历程,集中抄表系统的结构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电能计量远程集中抄表技术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电能计量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定义,原理,总体结构和特点,分析了常用两种通信信道传输特性,阐述了电能计量远程集中抄表抉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用电需求以及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抄表、核算、电费回收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弊端日益突显。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漏洞,比如营销数据和财务统计的数据不符;缺少监督部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来电费抄核收的创新管理模式,以保证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师延辉 《商》2014,(36):196-196
青海海北地区地域广阔,住户分散,通讯网络目前已覆盖大部分地区,但仍有部分山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目前通信方式不能完全满足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需要,无法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用电信息采集目标。同时由于这些用户地处偏远地区,抄表收费任务重、难度大,运行维护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通信方式来补充完善该地区实现电能量信息的采集。跨台区双向集中抄表系统是专门针对偏远地区通信信号差的特点开发和研究出的用户用电管理系统。该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电力载波通信,其科技含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通信完全利用现有电力线作为传输载体无须增加任何额外设备,对现有电网完全兼容无特殊要求,对电网本身的频率和幅值变化不敏感抗干扰能力极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无泄漏和旁路现象,不需要滤波器和阻波器,可实现完全双向通信,上下通道互不干扰,还可进行多通道通信。对终端设备的访问是直接的,无须任何中继环节。该抄表系统可直接穿过台区配电变压器,跨越两个电压等级(10KV/220V)进行通信,在一个变电站辖内无地域性限制。该系统主要适用于偏远农牧区和信号相对较弱的地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移动信号覆盖盲区抄表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敏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222-222
在电费抄核收工作中,只有接受上级统一指挥,严格执行已拟定的工作方案,相互配合协调,才能真正做好电费的抄核收工作。因而本文详细阐述了电费抄核收工作环节的配合和协调,并提出了提高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措施,旨在加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加强电费抄核收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集中抄表系统采用现场采用窄带或者宽带载波通信加RS485通信组网模式,远程采用GPRS通信组网模式;该系统中通信瓶颈在于载波通信部分,为了避免载波通信存在的弊端,因此需要研究新的集中抄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