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张宁 《保险研究》2015,(1):62-70
生猪价格风险的系统性和非完全随机性特点,使得生猪价格保险的实施遇到很大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猪价格风险不可保,通过建立政府保费补贴和巨灾风险分散制度以及科学设计保险产品等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够使传统不可保的生猪价格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生猪价格保险相对于传统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很多优势,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保险赔付指标、保障价格、保险期限、保险金额和赔付等要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谢晟 《保险研究》2016,(5):10-10
生猪价格风险较大,本文提出发展生猪价格保险产品,以此来稳定生猪价格及市场供应。首先分析了生猪价格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投保生猪价格保险后可以获得保险保障,同时将产生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物价水平以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正外部效应;其次,从传统可保风险理论的局限性入手,提出可保风险的实质是风险可控、价格可厘定,进而分析生猪价格风险的可保性,系统提出生猪价格保险的风险转移体系,包括再保险、财政补贴的巨灾保障、期货及债券等工具;最后,提出发展生猪价格保险的相关政策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财政补贴支持、建立再保险体系、发展相应的期货及债券产品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任大廷 《保险研究》2009,(9):93-100
近年来,针对我国生猪市场出现的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政府于2007年推出生猪保险措施。本文采取统计学方法,对主要生猪大省的生猪保险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参考各地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猪市场现状,运用供给—需求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方法,对生猪保险现状展开分析,得出养殖户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和生猪保险总量小、结构差异大、可操作性差、实施效率低、风险规避作用差、体系不完善以及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识不足的结论。同时,我们从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巨灾风险可保性研究一、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国外学者从保险精算、保险市场经济学等角度对巨灾风险是否可保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结论:一是巨灾风险不可保.Berliner(1982)认为巨灾风险不符合保险精算角度的判断标准;Kunreuther等(1993)和Browne等(2000)认为由于巨灾保险市场供需两方主体行为偏差导致巨灾风险无法在保险市场上有效分散,因而巨灾风险是不可保风险.二是巨灾风险可保.Courbage等(2002)从保险消费角度认为,只要能在保险市场中有效转移巨灾风险损失,则其就是可保风险;Freeman等(2003)则从保险人角度认为,如果保险人能够识别巨灾风险并能厘定费率,则其就是可保风险.  相似文献   

5.
潘文娣 《海南金融》2013,(10):71-74
在存款保险制度中,存款赔付是否允许采用抵销,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做法不同。存款赔付中的抵销权制度关系到对存款人赔付的金额、众多债权人在清算中利益的分配,以及与本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相协调等问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外存款保险赔付中的抵销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抵销权制度法律环境,指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采用抵销权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对存款保险赔付中的抵销权制度安排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价格风险管理和分散的视角出发,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可保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指出了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6种可能的风险分散途径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国外发达国家承保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经验进行了介绍。研究认为,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要特别关注其可能的巨灾赔付风险;同质性很强的农产品(如粮棉油)可能并不适宜采用价格指数保险;对大部分农产品来说,收入保险或收益保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学术界提出的可保风险的理论基础和业界采用的可保风险的判定标准进行阐释和对比,以机动车辆综合保险为例分析业界的可保风险判定标准的适用性,由此进一步通过分析主管与官员责任险、自然灾害风险、恐怖活动风险等风险的可保性转化,得到任何保险利益是否具有商业可保性,都是与当时当地的历史经济条件紧密相关的,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是可以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8.
价格指数保险相较传统农业保险来说具有成本低、信息透明、赔付客观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存在有效需求小、数据难取、认知度低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分析价格指数保险在我国市场上可行性,建议未来从险种开发、推广并通过"联合"模式进行开展,创造适合不同市场的产品从而保证风险的分散以及促进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保险+期货”能够有效弥补农产品价格保险在目标价格厘定困难和缺乏系统性价格风险分散途径方面的缺陷,规范农产品保险的承保及理赔标准。但期货价格对个别试点地区现货价格代表性不高、期现价格联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参保农户时常会面临赔付不足或赔付过度的情况。本文采用玉米和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据,分析了“保险+期货”的赔付情况及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实际保障效果,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果对“保险+期货”赔付合理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套期保值效果越好,“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偏差越小,套期保值效果的提高能显著增加“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合理性,但影响效果在不同实施模式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建议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更为合理的赔付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工作,以改善赔付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保险需求理论研究表明,不可保的背景风险会增加投保人对可保风险的保险需求。本文把2003年发生的SARS看作一次自然实验,来检验背景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本文用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邹-检验和时间序列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对存在背景风险时的保险需求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背景风险会增加投保人对可保风险的保险需求,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的情况,政府于2007年推出生猪保险。我们采取统计学方法,对主要生猪大省的生猪保险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参考各地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猪市场现状,运用"供给—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对其展开分析,得出养殖户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和生猪保险总量小、结构差异大、可操作性差、实施效率低、风险规避作用差、体系不完善以及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识不足的结论。同时,我们从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我国分散或转移巨灾风险的传统路径具有强政府干预性、事后性、政策主导性等特征。未来我国农业巨灾保险法律制度设计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传统路径,发挥制度的叠加效应。与此同时,路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变更传统路径,让农业巨灾保险法律制度设计更为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印通 《保险研究》2016,(6):120-127
责任保险在交通事故受害人保护方面存在固有缺陷,不可抗力、过失相抵等抗辩事由阻碍受害人获得及时、充分的保险赔付。无过失保险是在反思侵权责任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项制度创新,但其广泛的保护对象、宽松的赔付条件推高了保费支出,因此受到学界的质疑和消费者的反对。修正的责任保险在保留责任保险三方结构的同时,吸收了无过失保险的思想。通过弱化保险人的抗辩事由、放宽保险赔付要件,修正的责任保险可以达到强化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之目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采纳了修正的责任保险模式,此种模式最能契合我国机动车强制保险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之立法目的,因此在制度构造上优于传统的责任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4.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台风灾害保险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台风灾害的可保性与台风灾害预测评估理论,对粤桂琼闽地区台风灾害风险的合作与创新提出了完善数据收集、差异化收取保费、多层次参与赔付、风险分散机制的风险共保体、灾害基金。并提出了发行灾害债券、气象指数灾害保险、衍生产品以及跨区域、跨风险合作等风险分散创新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王克  吉利 《保险研究》2023,(5):9-19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物化成本保险的低保障向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高保障迈进的关键时期,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主流产品形态成为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由今溯古,首先对成本保险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理论辨析,然后梳理了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在不同时期的产品形态,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产品演变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方向,旨在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经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发现:自民国时期至2004年我国农业保险探索实践了成本保险、价值保险、产量保险等多种产品形态,在保险公司解决高赔付问题、政府担心财政补贴压力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最终选择了物化成本保险的产品形态。但目前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保产量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保险保障的重点,应兼顾小农户需求继续开展成本保险,优化完善成本保险的“分阶段赔付”设计,并探索开展“产量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比较粮食作物区域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不同定价方法,对于提高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粮食作物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沙县早稻保险为例,区域产量保险以单产作为保险标的,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法厘定的保险纯费率为1.8345%;天气指数保险以指定天气因素为保险标的,对于干旱天气指数保险,当保险公司赔付概率为40%时纯费率为1.5431%,赔付概率为60%时纯费率为1.5508%。区域产量保险因承保多重风险而费率较高,天气指数保险因承保指定风险而费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是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却较为落后。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供需“双冷”的局面,接着结合农业风险的特点和传统保险的可保风险条件,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联系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十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猪产业深陷“蛛网困境”,价格风险、疫情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成本风险、环境风险凸显,随着资本深化,生猪金融化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同时成为治理风险的主要方式,即通过金融工具如投融资、期货期权、电子交易、保险,化解规避风险,转移分散风险,构建中国生猪产业风险金融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曹斯蔚 《海南金融》2021,(12):32-41
重大疾病保险是中国健康保险的主力军,构建好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的制度基础对于促进健康保险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至关重要.本文追溯了重疾险的制度起源,总结了中国重疾险的发展及制度演进,分析了我国关于重大疾病与重疾保险定义的多重社会误解、逆向选择与销售误导之间的行业规制困境、"保死不保生"的根本性发展难题、产品类型创新的盈利性挤压桎梏、重疾与轻症赔付设置的本质性权衡、调整缓慢的弱规范化经营环境六大问题,并借鉴国外重疾险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经验,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